马蜂窝,又一个被抖音、快手抢生意的惨案
Chloe Zhao
印象中马蜂窝已经“低调”了很长时间。在国内疫情已经受控、旅游业回暖的环境下,却没有再听到它发出什么声音。个人观感,作为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网站,如果想“回春”,一个是应该继续打广告,一个是要把原本的核心内容即旅行攻略做好。
有网友评论,“一个平台,只要加入了太多的商业性质,就会变质”。近些年,马蜂窝多次融资,有知乎网友爆料“入驻供货商都被逼签了高价协议,一年要卖出几百万才行”。期间,公司屡屡陷入公关和裁员危机。高压之下的马蜂窝,开始大幅商业化转型:全部的努力和发展侧重点几乎都放在了加大交易规模之上,鲜少提到社区文化的进化。
以前,马蜂窝试过在热门赛事期间,在全网和电视上大面积铺广告,内容比较洗脑雷人,得到的风评也不是很好。作为内容积极的旅游网站,其实可以请个当下的顶流小鲜肉代言,顺应当下的流行话题趋势,在微博等平台上发起话题炒作,带一波热度,吸引一些年轻用户。再策划一些活动,用奖励机制增加用户黏度。比起“被遗忘”,最起码先得“支棱起来”:马蜂窝在公关宣传方面,还有不少发展空间。
纵然,当下是一个速食文化占据高地的社会,用户多愿意看碎片化的内容,不过豆瓣的长篇影评似乎从来不缺读者。马蜂窝或者也可以效仿,碎片化内容和长篇旅行攻略兼做,优化分发和推送,减少现有的夺眼球但华而不实的内容、删繁就简:比起匆匆而过的15秒短视频,还是有很多人想看具体的文字细节来计划自己的旅行,毕竟视频永远不会完全取代文字的作用。如果能够寻回初心,保持平台的内容质量和社区氛围,纵然面临资本裹挟的压力,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顾小柯
随着用户习惯的改变,短视频和直播带来的用户体验会比图文结合的方式会更好。以前以长图文和深度攻略见长的马蜂窝转向做短内容,一方面没有抖音、快手这样的平台有优势,一方面也面临着老用户流失的问题。缺乏流量的平台,很难吸引到优质的创作者,这又导致流量的继续下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随着OTA平台的不断发展,目前的去哪儿、携程和美团等都能直接找到用户分享的攻略内容,甚至连出行服务的滴滴、百度地图这样的平台都有着丰富的国内目的地介绍和服务推荐,这对马蜂窝的核心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对于很多用户,马蜂窝一直都去看看攻略的网站,很难直接形成交易。但马蜂窝在国外旅游攻略上仍然有着很大的优势,毕竟大多数的中国旅游者很难直接阅读国外的目的地信息。
图小姐
跟视频比起来更喜欢看图文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