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在和制造业争夺工人?
闲野散人
1.我国有完善的工人技术等级认证的,工人也不只是那种流水线的,也有很多需要高级工种,可能公众更多想起是新闻里那种。
2.我们有很多高级工,甚至达到“技师”级别的,可是,限制很多,比如之前新闻提到的,一个国企的技术骨干,他被国家奖励过,但是仍有很多单位的激励政策不能申请。这是制度的僵化。
3.我们不能光喊工匠精神,真要把这一路的好政策、评比都梳理一下,让有能力的人感到暖心,过分的保守,也许是为了不出错,但也招致工人的寒心。
4.工人的社会地位,毋庸置疑的下降,对于社会基础运行的构筑者,我们失去了以前的那种尊重,当然,时代发展了,社会多元化了,但我们是不是在花花绿绿的世界里,忘了我们最初的初心了。
骑行人张浩
技术和蓝领工人的供给短缺是这几年困扰着中国制造业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即使目前部分领先的企业和行业的制造水平已经赶超了白领的工资,但整体的待遇、工作环境和社会认同度还很难赶上白领。而在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蓝领的待遇可以和白领持平甚至有所赶超,此外,蓝领技工的社会认同度也比较高,而且蓝领也可以有流畅的途径进入大学再学习转变工作类型。
这种观念很难在朝夕之间转变,当中国的父母都在拼命鸡娃希望能够上“双一流”、“985”和“211”高校的时候,当中国的丈母娘们还很难接受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在工厂工作的“技术工人”的时候,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可能只会是一句空谈。
英
体制外的技师们的出路更加狭窄
月半 花花
即使在发达国家,蓝领的社会地位还是不如白领的。某些国家给予的前车之鉴是,产业空心化之后,想制造业回流也缺乏足够的人才。中国现在也面临这个问题,教育侧改革也释放了这样一个信号。现在年轻人选择性太多了,进工厂是最后都无奈之举。要改变这个现状,除了提高待遇和社会地位,工作本身的枯燥无味是最重要的原因。未来超级工厂里应该是高素质的工人,和高度机械化的舒适的工作环境。
天空之城
看到这个,我倒是想到了点不一样的。标题讲的是“谁在和制造业抢工人?”,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制造业的本身也在淘汰工人。
一方面,制造业转型升级,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大势所趋,这既是政府政策提倡的,又是市场的选择。从深圳最早提出“腾笼换鸟”,到现在电子装配,服装球鞋制造等行业多数将工厂转移至东南亚地区,这是政府与市场合力作用下的结果。低技能的工人被淘汰成为必然。
另一方面,科技发展淘汰大量岗位,原有的站满人的人工装配线边上换上了机械臂,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背后,就是一线工人的下岗。
总而言之,工厂走的走了,留下的也没多少岗位留给技术性低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