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这届奥运会,带火了多少生意?

2021-08-02 23:0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在不断推高的热度下,这届奥运会也迎来了更多生意的爆发。发卡、美甲等“奥运冠军同款”,带火了义乌国际商贸城等各地小商品市场,也让美甲店、射击馆等线下小店有了更多生意可做。 舆论的发酵,也让奥运冠军的商业价值不断爆发。  | 相关阅读(连线Insight)
51
厦大冲啊

厦大冲啊

“奥运经济”似乎带来了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光景:东京奥运会主办方“血亏”已成事实的同时,民间商家反而闷声发大财,或成大赢家。其实道理很简单,办奥运会的大头成本都是主办方出的,疫情以来,成本沉没了,原本靠观众等实体经济获益的设想也化为泡影。但靠运动员“带货”获益的民间商家就不一样,他们几乎不需要付出和奥运有关的成本,即可收获“奥运红利”入账。

其实这对商家和运动员、包括观众,都不失为一件好事。运动员需要商业力量赞助本就合乎情理,他们也无法“用情怀发电”;商家借此得到宣传,更是美哉;观众趁这个机会凑一把热闹,起码图个彩头、让心情好一点,加强对我国运动员的支持,也一片祥和。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不能让“奸商”钻了空子。比如去年时常爆出有商家打出给医护人员优惠的广告、实际上却套路满满,既想赚名声又不想给钱,吃相就很难看了。

30
杨三

杨三

奥运会这个热点,商家们基本上是“想蹭就蹭”,不会带来什么毛病和争议。和郑州暴雨中拿灾难作宣传的当地房地产开发商相比,雅戈尔地产的举动则要英明得多:同样是蹭热点,它直接送了一套房给家乡在浙江的奥运冠军,面对“蹭热点”的质疑,公司的回应也显得理直气壮,舆论也是站在了公司这边,原因就在于奥运会这个热点“合家欢式”的特性。当然,除了这些,奥运会运动员本身的商业价值,历来也是商家们争夺的重点,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在代言身上。不过,据我的观察,有一点值得探讨:伴随着“唯奖牌论”的盛行,很多广告都在奥运会的预热阶段就已经拼命放出,而不是在最热的比赛进行时。理论上来说后者是关注和传播的高峰,更有益于广告效益的达成,但是商家担心比赛结果会影响到观众对于品牌的态度,甚至担心因为比赛失利而对品牌形象形成反效果。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