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40万家机构只剩下两条路
刘永海
从去年到今年,“双减”政策的推动和执行给社会以及行业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和广泛关注。也成为了当今时代国家治理的一个缩影。
首先政策的推出在学生及家长的受众群体当中,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家的日常困扰和需求的,比如说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日常课业繁重,培训辅导的内卷等等。单纯从表象上来看,政策的方向是正确的。从另一方面来看,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是高度相关的系统性工程,解决过程的问题,更应该协同结果一同规划和考量。比如看似一系列负担在降低,但考试体系和录取规则以及教育体制与结构都没有大的变化,最终导致的是过程目标与结果导向又高度矛盾,变成了牺牲或破坏很多资源,但却无法获取结果。教育问题还是应该尊重国情、尊重行业发展阶段等前提下进行系统的、稳定的、渐进的的政策调整及落实,而非一刀切的盲目执行。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与国外具有很大的差异,但又要求中考一刀切五五分流,却又是脱离现实的试错之举。如此事例,在当今社会广泛出现,如教育培训行业的整治、防疫过程中的次生灾害问题、还有如上海餐厅复工但不让堂食等现象,如出一辙。
通过双减政策,其折射出来的是政府治理国家的水平,和推进国家进步的能力。初衷和目标有时没错,但手段和方法则要慎之又慎。
李迷人
双减的落地,一方面是为中小学生减轻负担,一方面也是为了巩固国家教育体系。
但研究生考试和专升本考试,这俩个尤为重要的的考试,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教育培训机构与国家大学之间的一种博弈,这对于国家教育体系来说更像是一种架空。大专院校不负责专升本升学培训,本科院校不负责研究生升学培训。(目前只有一少部分学校会组织培训)这对于人才的选拔更趋向于一种经验和技巧,而非真正的知识。近年来专升本考试的各种乱象,各种舞弊,泄题,层出不穷。更是从侧面体现了教培行业的不规范。
而对其整治我觉得并非加紧对培训行业的规范化整顿,而是应该像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性培训一样,将其重新定义,国家层面的选拔交给国家教育体系,社会层面的选拔交给社会教育体系。例如,在专科最后一年和本科最后一年,将升学学生和工作学生分离开来,对于升学的同学,学校应统一组织培训,从而避免考试乱象。也让国家教育体系免受外来侵扰。
徐少春
受到“双减”政策预期的影响,不少在线教育公司纷纷作出调整,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受到严峻的挑战。在这个时刻,企业既要重新审视原有的商业模式,也要积极做好转型的准备。我认为可以从教学方法、运营模式、技术平台、业务平台这四方面来加强自身的数字化构建能力。
伴随5G到来,人工智能与VR技术飞速发展,未来在线教育行业会融合更多新技术,而这些技术能够与在线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加强学习数据管理,另一方面将新的技术渗透到在线学习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而在运营上,可以进一步扩展服务形式和加强产业链合作。就C端而言,可以在课时费以外,从内容、会员和增值服务等方面进行服务形式的创新。
技术上,大部分在线教育企业现有的技术平台架构还相对陈旧,面对现有业务的重新规划,产品功能的快速迭代、大数据量和高并发等需求,企业需要一个新的更强大的技术平台来实现快速转型。
此外,业务平台的优化也十分重要。在线教育企业应该要搭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打通业务的各个环节、消除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数据失真、并提高整体的运营效率和运营水平。
数字化转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能力,更要能支撑客户的全生命周期、全旅程的优质服务体验,最终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挑战中站稳脚跟。
姚灵
进来各种爆炸性新闻太多,以至于“双减”政策显得都不那么爆炸性了,但实际上,这个政策影响之深远,威力之巨大,注定要载入教育史册,不但是让所有教育机构不得不转型,也让家长和学校认识到现实的变化。
前段时间最新人口普查出来,大家都很关注,面对老龄化社会,无论是鼓励“三胎”还是教育“双减”,国家的目的都是在解决人口的问题。人口问题是经济放缓后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而作为“解决人口问题”这盘大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双减”所针对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整个教育市场放缓脚步,让民众少些焦虑,进而利好“三胎”的舆论和社会环境。我感觉,“双减”只是第一步,相信不久的将来高考的深度改革和教师体制改革也会到来。
当然,任何巨变的政策都会引起巨大反映,“双减”也不例外,会有一定的阵痛期和不适应,但为了国家的未来长期发展,又不得不进行变革,我们都是时代的一员,而时代的洪流也一定会推着我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