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鲁比尼:美国经济已滑向拜登的新民粹主义

2021-08-16 14:3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近日,国际宏观经济学领域世界知名专家鲁比尼对比了拜登政府与前任政府们的经济学说。他认为,拜登一上任就带着与特朗普相似的新民粹主义经济议程。特朗普时期出现的新民粹主义学说在拜登执政期间正全面形成,彻底告别从比尔·克林顿到奥巴马的每一位总统都遵循的新自由主义信条。美国经济政策的钟摆也不可避免地从新自由主义滑向新民粹主义。 | 相关阅读(第一财经)
56
苏牧野

苏牧野

资深媒体人

“末日博士”在这里所说的拜登的新民粹主义经济学,包含以下一些元素:1、继续贸易保护主义,没有取消美国对中国等国的关税,要求美国人购买美国货;2、要求美联储合作,继续货币放水;3、放弃强势美元政策,以减少贸易逆差;4、对低收入者直接补贴和降低税收;5、对大企业实施反垄断监管。
 
这些措施的目标,都是将国民收入从原来的向资本倾斜,转而向劳动力倾斜。其实,从民主党偏左的政治立场来看,这一初衷没什么问题。福利社会本就是西方大势所趋,只不过有国家走得快些,有些走得慢些,再加上我们身处一场旷世疫情,让财富分配的天平刻意向公众倾斜,也无可厚非。只不过鲁比尼的担心是,这些政策,会导致一场类似1970年代式的滞涨(stagnation)与2007/08式的债务危机相叠加的双重危机。
 
鲁比尼在7月初给英国《卫报》写的一篇文章中,就把投资者疯狂追逐加密货币、网红股、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s)的行为,视作过度宽松的流动性导致的"非理性繁荣 "的证明。他说,现在央行若缩减刺激措施,就有可能引发违约浪潮和削弱经济增长,若继续放水,就会助长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总之,怎么做都是被“诅咒的”(cursed)。
 
他说,“这种慢动作的火车失事看起来是不可避免的…… 问题不在于是否,而在于何时。"
 
有人认为此乃危言耸听,但我认为不妨一听。各国疯狂放水是个不争的事实,甚至可以说,由于这次疫情,这种规模的宏观财经政策是人类史无前例的一场大实验,结果未知,但是有犀利的警告声,总比没有好。

48
王衍行

王衍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鲁比尼的正式的官衔是鲁比尼全球经济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他还有一个诨名叫“末日博士”。

鲁比尼的学术头衔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他也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他在2006年全球经济看似仍在增长之时,就开始预言一场危机正在酝酿,因此被媒体冠以Dr Doom(末日博士)的称号。2005年,鲁比尼警告美国房市投机风潮即将泡沫化,进而对整体经济带来严重冲击。2006年他又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警告,预言一场全球经济危机正在酝酿当中。因鲁比尼似预报灾难的“乌鸦嘴”,美国《纽约时报》2008年封给他“末日博士”的称号。
鲁比尼的特点是夸大其词、故弄玄虚、危言耸听。
鲁比尼认为拜登政府是新民粹主义。新民粹主义的标志是,为了扭转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拜登赞成对工人、失业者、部分就业者和留守者大量直接补贴和降低税收。
鲁比尼认为拜登政府的新民粹主义危害主要有五个:一是大量的私人和公共债务意味着美联储将继续处于债务陷阱中;二是经济将容易受到来自逆全球化、中美脱钩、社会老龄化、移民限制、遏制企业部门、网络攻击、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大流行等的负面供给冲击;三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可能引发更高的通胀,甚至导致滞胀(如果这些剧烈的负供给冲击出现的话);四是诱发滞胀性债务危机;五是让不受控制的不平等引发社会冲突,极端情况下可能是内战或革命。

对于鲁比尼上述评论,我不置可否。但,我可以评论鲁比尼,这个人经常大放厥词,由于其研究题目海阔天空且通常各个领域通吃,以利于提高知名度从而承揽咨询业务,因此,其结论也经常“放屁打鸟没个准”!

52
东木

东木

执大象 天下往

之前看过一个文章观点,民粹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全球化,导致市场全球化,利润全球化。所以穷的越穷,富的也越穷,只有两种人赚大钱。一种是金融资本,一种是勤劳肯干的。富国的中产阶级收入被全球化,那么平民阶层与之差距拉大。更不要说其他不发达或欠发达国家。由此,这种差距,形成了民粹的土壤。

所以代表贫民阶层的力量会得到支持,比如之前特朗普得到大量“铁锈州”的支持,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即便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基础的底层民众的力量不能忽视,而文中所谓的“拜登的新民粹主义经济学”实际上还是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一脉相传的。无论是内部减税和2万亿基建投资,无论美国撤军还是和中国的贸易争锋,都是美国一种内收和民粹式的策略,在新冠疫情之下,拜登需要做的是重塑美国在世界的地位,那么首先就是要恢复国内经济。而民粹主义经济或许只是拜登实现政治诉求的一个工具而已。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