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被召集开会,监管严格限制成本法估值
不再犹豫
用普通人能听懂的话解释下:
1、资管新规2021年底要结束过渡期:以前在银行买的固定报价和自动到期的理财产品,下半年陆续消失;
2、买理财产品不再什么都保本了;
3、理财产品收益将会跟基金一样承受波动。
魏衡
货币基金其实除了大额存单以外,也会买短期债券,但为什么货币基金的净值不会跌,就是因为货币基金可以用摊余成本法这个大杀器。
摊余成本法是什么,一只债券从发行到债券到期,中间本身会因为市场利率变化、信用情况变化等因素,走出价格曲线,而摊余成本法就是直接把发行价格和到期价格两个点揪住,绷直了一拉,OK,一根直线出来了,来,就按这根直线来算每天的净值吧。
资管新规以来,虽说是所有产品的规则都会统一规则,都要平等,但显然,银行理财一直以来是「更平等」的一类,所以还能享受别人享受不到的摊余成本法等有利于拉平净值曲线的工具。
现在,就像在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的一样,竞争环境要真正的更加平等了,龙头特权没有了,长子优待也开始取消了。
挺好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各家拿出真本事,投资的真本事,客户服务的真本事,长期来看,对客户是好事。
温和的强硬派
新方法的执行不过是资管新规的延续,在不同监管体系下,同一类型的投资品的规则必须全部取齐,也许对于很多经办人员来说“有点懵”,但这些小范围的余震不过是防止“制度套利”大视角下的必然。不管规则落地有多难,我以为这都是中国金融体系不断走向健全的一个必然经过,都是有意义的。
回到资管新规本身,从2017年11月开始的征求意见走到现在,在金稳委的带领和持续推动下,非标转标的大脉络已经非常清晰了,金融作为经济助力的角色也更加清晰,而伴随着信托的衰落,金融的风险也在慢慢出清,一切都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回想资管新规刚出台时,争议不解是多么的大,但放在现在看,在历史必然前进的车轮前,我们个人的喜怒哀乐也是多么的廉价。
从资管新规后,不断发布的各种政策看,政府和监管的执政能力在不断提升,政策的严密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值得信服。无论是作为从业者和投资者,我们不仅仅要看到历史趋势的不可逆性,更要注意顺从趋势,只有在正确的趋势下努力,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只能是做多错多。
新华大厦的老马
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估值?据我所知,公允价值并不“公允”,资产评估虚高是“普世价值”,认真一下不知道能挤出多少水份。当然,如果评估时不做成虚高,恐怕基金、债券的发行也会很难。对投资者来说,还是要捂住口袋、看护好现金,理性决策。
引領Manuel
短期需要落地缓冲,长期来看,对市场、对投资者、对管理机构都是一个利好
孙阳
您的关注点真新奇,质疑公允价值,还要捂住现金?把财富泡在通胀和货币超发之水中随波逐流吗?
张程
对于银行来讲,资管新规过渡期只剩四个月,银行理财迎来整改与转型的时间节点,就现在新出台的条例看,除了严格按照现行监管规定可以使用摊余成本计量的情况,对于理财产品2021年9月1日之后新增的直接或间接投资的资产,应优先使用市值法。
这对于今后银行理财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相信这是大家所比较关注的。就现有的市场反应,短期这一举措可能加大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赎回压力,形成流动性扰动,对债市股市可能都有负面影响。长期来看,这一改动最终还是会达到一个市场平衡,相信对金融业会有一个正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