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导因“第一学历”遭嫌弃
谢瑞佳
这种第一学历歧视现象在很多顶级学校,还有知名公司的招聘中太常见了。
此前一个老师就诉说了他在清华大学被歧视的经历。据说在清华大学的博士圈子里,在鄙视链最顶端的是称为“三清”,即本科,硕士和博士都是在清华就读,而“二清”和“一清”则处于鄙视链的中间和底端,尤其是那些本科不是在清华就读的。
职场也是如此,很多企业招聘的时候把第一学历限制在了985/211高校,这让很多二本生即使通过研究生进入了这类学校,却也依然被档在门外。
这种第一学历歧视主要还是因为高考这个独木桥成为人们判断学习优劣的最主要标准,这种偏见很难短时间就消除。
Volition
第一学历为普通院校的同学,在硕士甚至博士阶段跟第一学历优越的硕士博士同学站在同一高度,说明他们通过后天努力达到了与第一学历优越同学的相同高度。值得我们肯定。
当知识被社会的标签化刻板印象所裹挟,会阻碍尤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代表的人文社科类知识的大众化。人们往往会陷入学习知识的自我否定认知,阻碍大众继续学习习惯的培养。
当然,不可否定的是,在当今快节奏的大城市,名校学历是单位筛选员工的门槛。这也激励着无数出生普通院校的本科硕士生借此机会提升自己,这也无可厚非。名校代表着更多的资源,名校学生要能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来为国家,为社会发光发热,才是我们对名校学历的最大肯定。而不是在人才市场中通过标签用名校培养自己的大资源挤兑为社会带来小资源的岗位,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Mr. Y
所以教育双减是下游的减负,上游就业仍唯学历录取,这个负是怎么都减不掉的
当仁让
高等教育第一学历歧视普遍存在于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但是被学生歧视还是少见。名校学生有如此思想也不奇怪,但是扬言就过分了。能被北大录取并成为博导肯定不会是庸碌之辈,学术方面的成就岂是学生能妄言。
想要改变学历歧视是非常困难的,高校发展离不开各种帽子评定。国外也有学校排名,各种称谓,所以歧视也有,但更多的是尊重人才。所以,用人单位不能仅仅因为降低招聘成本就用一刀切的方式。
费事儿
这些公司的股东 董事长 CEO很可能都没有学历
Ducasse
还是中国人实在太多,优质学校太少且分配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