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让他们成了保姆,现在月入3万5
张林
限制供给就会推高价格。双减下的驻家教师是这样,双控下的动力煤是这样,用地控制下的房产是这样,2019年的猪肉是这样, 2017年北京驱赶“低端人口”后的家政服务是这样,2016年去杠杆下的钢铁也是这样。一边是向职业教育转型、控制本科继续扩张,一边是降低学业负担、提倡家庭教育。这样,一边是加大了学生和家长涌入本科的需求,一边是减少了学校对于进入本科的知识的供给,然后要求市场不要打补课生意的主意,一切显得有点拧巴。当然保持公平对于教育非常重要,消除内卷的焦虑感也是这个时代所需的一剂慰藉。但好的政策往往是提升优质供给的政策,比如,把我们的经济搞好,让各个行业有活力以吸纳更多就业,专科或者职业技术毕业生也能为之提供充分合理的工作岗位,公司里的保洁员也能被其他人尊重。这些关乎希望的供给,关乎长远预期的供给,关于人性的供给,比限制一个看上去不太好的供给要难得多,却也重要的多。
厦大冲啊
教育培训行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洗牌,“双减”政策让很多教育培训机构调整自己的业务战略方向,也让昔日以量取胜的培训教室面临职业转型,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但不可否认的是,补课的需求依然存在,很多老师以“新家政”的身份重新回到教培市场,而教学形式则成为一对一,还能获得更高的单位课时费。特别是一些在业内颇有名气的男性教师,会因此占据更广的市场份额,教育培训收入的分化可能会更加严重。如何满足教育培训的需求,或许应该从教育的指挥棒上找原因。
不再犹豫
周旸面对的那个9岁孩子,周末还要去上马术课、高尔夫球课和编程课,这些课程都价格不菲,但是周旸看得出,孩子并不喜欢,有的时候甚至会恳求周旸带他“翘课”去公园划船,周旸自然拒绝,孩子对周旸说:“你不带我去,我下次还考不及格,然后让我爸妈开除了你。”
———文中这段话不知道别人看了是什么感觉,但确实让我不寒而栗。父母花费不菲找来住家的家教,自以为是对孩子莫大的支持,但从不考虑孩子自身的感受,最终孩子只能把气撒在家教身上,而且用上了威胁的手段,试问这样的教育除了满足父母自身虚假的付出感之外还有何意义?为这样的孩子感到悲哀,更为这样的父母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