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计划关闭约300家门店,但不裁员
刘春生
曾经辉煌的海底捞遭遇到疫情的严峻考验,不过,都甩锅疫情其实也不对,疫情只是加速了海底捞危机的爆发而已。
海底捞曾经以服务至上在国内餐饮业掀起了一阵旋风,不过,随着门店越来越多,海底捞曾经的打法正在丧失其竞争优势,而且越来越凸现出增长的瓶颈。
《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中,曾描述海底捞把顾客当上帝,把员工当家人,员工以店为家,有较大的自主权,因此对顾客照顾的无微不至,形成良性循环。
然而,把员工当家人,为顾客提供各项服务,最终都会形成企业的成本,并最终转移到售价上,从逻辑上讲,海底捞是在赌中国经济、国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升级步伐加快。
海底捞上市后,资本的力量凸现出来,扩张的步伐加快,对下沉市场的布局提速。由于原材料成本、房租成本、人工成本上涨迅速,海底捞的价格持续攀升,并且已经远远超过消费升级的速度,而疫情无疑是雪上加霜,成为压倒骆驼的稻草。
海底捞的成功也吸引了大量竞争者,小龙坎、凑凑等加入战局,并打出“拒绝过度服务”的差异化口号和策略,在火锅市场上形成混战。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移民新加坡甚至一度登顶当地首富,只是,当年的初心恐已不再。
张林
疫情是加速贫富分化的加速器,而这种收入分化对餐饮、住宿、旅游、文娱,甚至包括家电等以大众消费为支撑的可选消费行业长期有害。这些行业的股票的基本面也将进一步变差。
自去年以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的增速,开始低于平均数,高端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速,开始高于一般消费品,这是收入分化扩大的体现。而这种收入分化的主要来源,是因为疫情冲击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即,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更低了。
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更低,当然要减少可选消费,而消费倾向降低,相关的行业只能收缩经营、增加裁员,并带来普通就业群体的收入更加减少。这样,损失主要在中低收入群体间形成了恶性循环,带来了负向的加速器效果。
海底捞关闭门店1/5,体现出了就业压力加大了20%,体现出了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加大了20%。
财政支出当前有保就业、保民生等六个目标,不如研究一下扩大发放消费券的可行性。美国直接给居民发放现金,而美国人愿意消费,这样就摆脱了消费能力低带来的负向循环。
我们发现金的话大概会被存起来,起不了打破消费循环的效果,但发放消费券是可行的,在消费过程中可以抵充现金,帮了大众也帮了企业,比把资金投给基建项目要来的实惠的多,有效的多。
上东楼
餐饮市场有多么难做,从海底捞这两年的发展历程就能看出来。餐饮虽然消费市场大,发展比较快,但是连锁化经营比较难,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扩展门店,扩展门店会增加成本,遇上疫情或者其他市场波动,会给公司造成非常大的负担。
过去一两年来海底捞遭遇的就是这个问题,无论是大家吐槽的客单价提高,还是原材料出问题,都是盲目扩张之下的必然后果。在这个背景下,海底捞能认清现实,就算被嘲笑也开始大规模关店,是个比较正确的选择,说不定这一回真的能缓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