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娜贝儿下头
2021-12-08 17:0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近日,“玲娜贝儿下头”的话题先后登上微博和抖音热搜榜。一名游客反映,自己在生日时为了见玲娜贝儿,在上海迪士尼排了两个小时的队,但是互动时间仅有30s。视频显示,在互动过程中,玲娜贝儿拒绝满足游客的需求,对游客指着出口的位置,还在比心后做出了往地上扔并踩了踩的动作。这名游客表示“自己的对这次迪士尼之行期待了很久,真的很失落”。 | 相关阅读(36氪)
48
x
上头或者下头归根到底都是迪士尼自己选择的营销模式带来的后果。
“玲娜贝儿”的出圈是迪士尼疫情之下选择的新营销路径:只设计卡通形象而不赋予精神内核,把人物创作权极大程度上让渡给消费者,通过二创等方式丰富卡通形象。这种模式优点缺点都是显而易见的,风险小、成本低,送几个玩偶给明星网红做宣传、上上热搜炒热度,各个视频平台加强内容投放鼓励二创,热度很容易带起来。
但是贝儿能够博得这么高的关注度以及带动周边销量,最主要还得归功于玩偶里的工作人员。她的活泼机灵、傲娇可爱,包括拔剑、捂脸、跺脚这些小心思,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贝儿性格特征上的空白,突出了卡通人物的拟人化。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旦皮下的工作人员无法满足前期已经树立的人设和吸粉特质,很容易让粉丝对这种前后形象落差产生不满。尤其是像这个视频中,对过生日的游客摆手敷衍,甚至跺脚踩心。游客可以笑嘻嘻地看她耍宝卖萌,但是绝对忍受不了花钱排队看臭脸。
迪士尼最不能容忍的是玩偶里的工作人员存在感过强导致玩偶本身形象弱化,可惜玲娜贝儿的底层逻辑就是依托皮下表演,这本身就是与之矛盾的。无论是爆红还是被黑,迪士尼只能说是作茧自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