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远低于双11,双12今天要凉?
胡华成
如果不看热搜,谁知道今天是双12购物节呢?
今年的双12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周末而已,没有任何的购物欲望。
这是为何呢?
第一、边际效应递减。当你超级饿的时候,就算给你馒头你也会吃得很香。尤其是吃第一个馒头的时候,你会感觉超级无敌香;第二个馒头也同样香,但是没有第一个那么香;以此类推,当你吃完第四个馒头的时候,你可能已经饱了,那么第五个馒头就是不香的。
电商购物节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刚开始搞得时候,大家觉得新奇,因此热情高涨。可是随着类似的节日越来越多,人们也就渐渐开始麻木,如果不能有本质上的创新,今年可能是最后一个双12。
对于电商平台而言,想要玩出新花样又是无比困难的。就算某家公司想出了比较好玩的活动,很快其他公司也会跟进。在种种原因影响之下,所有平台都在静静看着其他平台的动作,最终的答案就是把去年的方案再来一遍。
消费者对于这种毫无参与感的购物节并不感冒,因此,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届不如一届。
第二、跟双11节日太近。双11作为电商购物节的鼻祖,它的影响力虽然也有所减弱,但是它依然是YYDS。双11跟双12虽然间隔了一个月,但是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事一样,很多在双11囤的货还没有用完,因此在需求上也有所减弱。
第三、购物节太多,缺少稀缺性。真正的购物节应该是一年一次,这样大家才会更加珍惜。可是随着电商平台之间的内卷,几乎每个月都有购物节的活动。购物节越多,就会越缺乏稀缺性,最终的结果就是购物节日常化。
第四、商家套路深。以前的购物节,商家为了冲销量愿意让出一部分利润,最终很多人能买到确实便宜的东西。现在的商家在电商平台上都不容易,每次赶上购物节都想狠狠赚一笔钱。商家的心态变了,最终做出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消费者对于价格比较清楚,知道购物节价格是否变化,有部分商家在购物节不仅不调低价格,还悄悄调高了价格,这是把消费者当成了韭菜。
随着越来越多价格涨价的新闻登上热搜,人们对于电商平台的卖家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
以今年双11为例,李佳琦、薇娅被欧莱雅玩了一次,在直播间喊出了年度低价的口号,可是有很多人在欧莱雅直播间不需要抢,也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因此商家的套路防不胜防。
第五、优惠力度有限。只有让消费者感受到的优惠才叫优惠,比如说:只要在双12购买产品,立马就有一张50元的无套路抵用券,你看看人们的购买欲望强不强?
结果很多平台都是送一些满200减30的抵用券,虽然也有优惠,但是给人的直观感受是有门槛,而且优惠力度不大。
第六、直播带货的抢滩。虽然直播带货的形式跟多年前的电视购物很像,但是直播带货依然很受网友的喜欢。原因就在于这些主播能给人提供比较低的商品价格,至少是网友认为比较低的价格。
很多人的情绪容易被直播间的氛围给点燃,购买了一堆自己用不上的东西。
有网友表示,不知道为什么,只要主播开始倒计时喊“三、二、一,上链接”的时候,自己就会情不自禁地下单。
仅仅在双11预售当天,李佳琦、薇娅就分别卖了106.53亿元、82.52亿。这销售额足以震撼很多上市公司。
由此也可以看出直播带货的潜力太大了,以至于各路明星都开始搞起直播带货,给网友的感觉就是天天都在买买买。
既然我们天天都可以买到比较低价的商品,谁还愿意再等到双12野性消费呢?
对于未来,如果各大电商平台还想玩双11,不妨学习一下美国的“黑色星期五”,一年一次,价格直接降到最低,不要再逼网友们参与各种既浪费时间又不快乐的游戏了,也不要再玩那些复杂的算数。
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大道至简”的世界,套路越多,死得越快!
醉梦长安渡星河
“双十一”和“双十二”这样的年度购物狂欢节持续很多年以后,消费者已经感觉到了审美疲劳还有疲惫。这就如同当年实体百货大楼搞返券和满减活动一样,花样繁多让人感觉脑子不够用,本来就是想省点钱,可投入的精力实在太多让人吃不消,最后发现算来算去还是算不过商家。
经历过很多年“囤货”式购物的消费者也在不断审视自己的这种行为是否理性,无论是零食还是化妆品,甚至是一些生活用品,都是有着保质期的,有多少人囤的货最终都被扔到了垃圾堆里,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另外从社会的总消费需求来看,全年中并不会因为举办了更多的促销活动就会有很高的增速,此消彼长是商家都明白的道理,细水长流地搞一些小活动也许更能带动消费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