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推送试改版,或冲击新媒体行业
苏牧野
简单地说,这次微信订阅号改版,会做两件事:1)把用户自己订阅的公号折叠起来;2)在折叠块下方的显著位置,增加一整块基于算法的推荐内容。
因此,在决定我们在微信里看到什么样的内容时,算法的重要性将大大提升,而个人喜好——起码在决定订阅某个号那一瞬间的喜好——的重要性将会降低。
之所以强调“在决定订阅某个号那一瞬间的喜好”,是因为,我们都熟悉那种感觉:某个号的某篇文章打动了你,你马上订阅了那个号(可谓“激情订阅”),即便后来它已经成为鸡肋,我们也忘记去取关它,然后订阅的公号越积越多,多到最后每天真正打开的只是订阅号的极小一部分而已,而且相当随机。
微信这次要改变的,似乎就是这种鸡肋感的订阅。它基于一个理念:你的手机比你更懂你。通过你真正阅读的内容,后台会更真实地了解你的阅读喜好,然后用算法投你所好,把你实际感兴趣的文章推到你的面前。
好些媒体闻风已是哀嚎一片,但我觉得这未必是个坏消息。被折叠起来当然让人郁闷——多点击一次都会损失很多流量,但好消息是,即便有一个读者没有关注你的公号,他/她还是有可能在算法推荐中,读到你的文章。比如,《财富》中文版的文章,就可能出现在一个并没有关注它的公号、但明显对财经热点感兴趣的读者眼前。
因此,对于各家媒体而言,让自己的内容个性更加鲜明、而不是淹没于一众同质化内容之中,就变得更加重要。互联网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即便你是个小众媒体,算法也能把你和那个小众人群连接起来。
但是,对微信而言,做任何这类凸显算法、凸显自己上帝视角的改革,都需三思。一个小小改革能激起这样热度的讨论,已经说明微信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而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反弹也越大。一个平台把越多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会有越多的人想要逃离它。网络去中心化的势头已然成型。甚至有激进的观点认为,五年后,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将会取代现在的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微信的改革,到底会拖延这个进程还是加速它,我们拭目以待。
逆旅中的行人
2018年微信为强调去中心化,取消了公众号置顶功能并采用feed流形式,曾激起了不少新媒体人的焦虑,并且实实在在的打击了部分创作者的阅读量。时隔三年,公众号又要改版,并被质疑是“悄悄”改版,很难不触动新媒体人的神经。由于感受过2018年的大改带来的影响,公众号运营商们会下意识认为每一次信息流规则的改变都是一次或大或小的洗牌,对自身利益产生冲击。
不过相较于上次主要以新媒体人圈内关注不同,本次改版还吸引了更广泛的圈外人的目光。因为它被上升到了“规则制定权”的讨论。一旦问题上升到权利的高度,大家不免会共鸣自身是否是弱势群体,自己的利益是否得到了保障。而改版事件跟权利挂钩,也促使内容创造者们重新认识到自己跟平台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共生,而非单纯的被动依附。就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是一次相对弱势群体的意识进步。
Relax
可以简单理解为头条化,并通过头条化达成两个目的:1. 收回用户触达内容的控制权 2. 更容易商业化 。
同时减弱的当然是公众号运营者的商业价值,即使你的优质内容能获得百万阅读,你的恰饭内容微信就不会给你推荐,订阅入口弱化后,基本就没有流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