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撤达历史极值,千亿私募幻方量化向投资者致歉
王衍行
该文中,最重要也是最实在的一句话是:”把业绩做好才是对客户最好的回答。”
实话实说,该文中的绝大多数说明、表态、决心等,存在言之无物、模棱两可、是非不分、强词夺理等问题,让人不知所云,也难以自圆其说。让人阅读以后,任然是雾里看花。
权威的定义:量化交易是指以先进的数学模型替代人为的主观判断,利用计算机技术从庞大的历史数据中海选能带来超额收益的多种“大概率”事件以制定策略,极大地减少了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避免在市场极度狂热或悲观的情况下作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但是,在中外投资案例中,自量化交易产生以来,仍然没有令人信服的案例证明量化的绝对优势,以及一个以量化交易为特点的新时代来临。
中国量化产品增长迅速。据中信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证券类私募中,量化产品规模接近万亿、规模占比约两成。
高层权威表态,9月6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60届WFE年会上指出 :“在成熟市场,量化交易、高频交易比较普遍,在增强市场流动性、提升定价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交易趋同、波动加剧、有违市场公平等问题。”
总之,绝大多数的量化产品,还难以打动客户,要喊破嗓子,更要做出样子。如果信奉“客户是上帝”,那么,最好不要用量化产品“忽悠”客户,在以业绩为王的当今投资界,还是脚踏实地为好,不要徒有其表,切记,“图虚名招实祸”。
东晴西雨
由计算机驱动的量化投资行业,在这几年来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更好的对冲工具、更便捷的投资渠道和中国散户投资者的大量交易,都吸引了量化基金的进入。中国散户投资者为量化策略创造了产生回报的大量机会。
但过度依赖机器和算法的决策,也会出现负面的后果,就如同上文中所提到的量化交易中出现的问题,比如Al会倾向于冒更大的风险来博取更多收益,这进—步加大了回撤。机器并不会像人一样更加重视风险控制,这可能是机器运用在金融决策中的一个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