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部长刘昆:适当确定赤字率,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张学峰
加税或国债解决财政赤字:哪种更好?
只要纳税人的投资回报率高于政府公债利息,最优的国策是:少征税,把钱留给老百姓去投资创业,藏富于民,政府尽量用公债来补充财政赤字。
相反,如果公债利息高于民间投资回报率,那么靠赤字负债发展就是下策,此时应该加税。同时,如果政府的投资回报低于民间投资回报,政府就既不应该借债发展,也不应该加税,而是要减税和退税。
在现实中,政府公债利息可能会不断波动,民间投资回报也会时高时低。如果是这样,那么,只有在民间投资回报与国债利率之差更大的时候,“发国债同时又减税”的国策才最优。
什么时候要开始逆转靠赤字发展的国策呢?一旦民间投资回报率相对公债利率太低,就是放弃赤字的时候。
钟正生
2022年基建投资稳增长的必要性上升。由于重大项目开工时间早于往年、2021年四季度发行的1.2万亿新增专项债券有待使用,加之一季度基建投资占全年比例只有13%-15%左右,因此同比弹性大,可以对2022年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高看一眼。但对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判断,相比于当前市场主流观点,我们相对谨慎一些。
目前已有10余个省市自治区公布了2022年重大项目的年度计划投资额,合计同比低于2021年,“缺项目”仍难解;财政两本账对基建的支持此消彼长,加之要继续压缩基建项目的应付款,“缺资金”仍存在。我们维持年报中2022年基建投资同比4%的判断。
基建稳增长诉求上升。历史数据显示,当房地产投资和出口这两大增长动能的增速明显回落时,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发挥着托底作用。2022年两者都面临着放缓压力,基建投资稳增长的必要性明显上升,这也是高层多次指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各地元旦后就陆续公布2022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原因。
不宜高估资金改善。一是,基建投资资金来源中的国家预算资金,主要是一般公共财政和政府性基金投向基建领域的资金,两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2022年预计增量在2800亿左右。二是,从资金来源去推算基建投资增速,容易忽略应付账款对基建投资的拖累,我们预计2022年应付账款对基建投资的拖累,可能在4000亿-5000亿。三是,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2022年城投反腐力度或将加大,地方政府为基建项目融资的意愿和能力,可能都难以有明显改观,配套融资难仍是2022年基建投资面临的紧约束。
缺项目仍难解。一是,不宜高估重大项目作用。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河北等11个省市自治区公布了2022年重大项目的当年投资额,广西公布了第一批重大项目的当年投资额,预计同比增长9.1%,低于2021年公布重大项目当年投资完成额的18个省市自治区的合计同比13.1%。二是,2022年起对专项债项目执行情况实施穿透式监管,将提高专项债对接项目的要求,这让满足专项债收益自求平衡的项目更稀缺。三是,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市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已纳入到基建投资里,5G基建属于官方口径基建但2021年占比只有1%,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更偏制造业和服务业,新基建对基建投资的整体影响有限。
价格因素对基建名义同比的贡献比2021年低3.2个百分点。利用PPI同比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同比的相关性,估算得2021年和2022年固投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为7.8%、4.6%,PPI同比回落将拖累基建同比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