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防范以“元宇宙”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朱墨竹
最近看到,任天堂社长古川俊太郎表示,咱不打算在元宇宙概念上有所投入,因为还没搞懂。
让人有点儿忍俊不禁,这日本人也太实诚。
自从扎克伯格把元宇宙提到一个战略高度,这个概念热炒,感觉万物皆可元宇宙,万物必须元宇宙。
就像所有被人们熟知名字而没搞明白的科技概念一样,成为割韭菜的利器。即便一个世纪之前就已经诞生的,现在依然“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所以,借着元宇宙名词招摇撞骗的必不在少数。加强监管本是应尽之义。
但新兴科技概念谁也不好说是不是在未来会成长成真正的参天大树。1900年开尔文勋爵形容科学大厦上只剩两朵小乌云了。那时候谁能想到这两朵小乌云一个成了量子力学,一个成了相对论,这两朵乌云卷起现代物理学的暴风骤雨成就了我们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所以,竖立规范也要防止扼杀创新。否则新科技探索面临的政策风险极大,法律的边界很容易模糊不清。
另一方面,最近也看到各地政府也在纷纷立项给元宇宙炒概念做支持。不知道纳税人的钱算不算非法集资。
三里寻烟
“元宇宙”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那么,我们离元宇宙的世界有多远?这个问题可能短期内不会有答案,但各类打着元宇宙旗号的套路与骗局已经有滋生的苗头。
何止打着元宇宙旗号的非法集资需要警惕,还有一些更加明目张胆,似乎合情合理骗钱的项目,比如一些知识付费项目把元宇宙包装成一夜暴富的机会,声称“未来只有元宇宙这一条路”,以贩卖焦虑的方式借机敛财。一些人言必称元宇宙,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实体内容却热衷制造噱头,挖空心思从元宇宙概念中分得一杯“羹”。
还有那些元宇宙书籍也层出不穷,有书籍简介称“元宇宙是通往未来的护照”。售价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在电商平台上,还有元宇宙配件、元宇宙盲盒等热销,可以说现在“万物皆可元宇宙”。
现在热热闹闹的“元宇宙”场景很像前些年“大数据”和“互联网+”很火的时候,有些人言必称大数据,可能连excel都没弄明白。那么,对于这些元宇宙知识付费和书籍,又该如何管理呢?圈了这么多钱,算不算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非法”收入呢?
话说回来,最遗憾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完全的“明白”,而明白的人也自诩“难得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