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餐饮外卖”经营利润率3.3%,美团如何应对监管引导?

2022-02-21 12:3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2月18日,外卖平台将要下调餐饮商家服务费标准的消息一经发布,美团股价在18日下午出现了大幅跳水。美团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餐饮外卖”业务依然占据公司营业收入超过一半的水平,但经营利润率仅有3.3%,不如“到店、酒店及旅游”的四分之一;而新业务(共享骑行、买菜等)的大幅投入是美团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酒旅业务是美团可靠的利润来源,如果未来疫情逐步结束,那么这方面美团的利润依然有大幅增长空间。 | 相关阅读(第一财经)
44
杨波

杨波

资深财经媒体人,专注中概股研究

1、2月18日(上周五)下午,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美团在港股市场突然“闪崩”,股价一度下跌17%,收盘跌近15%,市值单日蒸发近两千亿港元,成为近期港股市场上一大惨案。

2、由于港股市场没有涨跌停板机制,一天涨跌50%都并不罕见,但对于美团这样市值超过一万亿港元的巨无霸,又有腾讯这个大股东背景,其单日大跌15%可谓极为罕见,即使是在中概股最惨的2021年,也罕有发生,在美团闪崩之后,一般认为这是外卖降佣金的预期所致,但是个人却不赞成,降佣金的预期一直都有,因为一纸文件就让美团股价闪崩,感觉只是马后炮式的解释。

3、事实上,在周末一大批解读文章和研报出来之后,对于降佣金这个利空已经分析得很清楚,美团目前外卖佣金的利润率刚过3%,外卖佣金率则是12%,无论是放在业内还是全球范围并不算高,即使各地餐饮协会有降佣金的呼吁,给出的最低佣金率也在10%以上,跟目前的现实佣金差距不大,而且退一步来说,即使美团真的降佣金,也不过是靴子落地,谈不上什么大利空。

4、而且,14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中,称将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餐饮企业,给予阶段性商户服务费优惠。很明显能看出,这一政策对美团外卖服务费率的影响是短期(预估3~6个月),区域性的(预计21年涉及中高风险地区在数百个,辐射商户占全国总商户比例有限),并不是一刀切地对商户服务费进行永久性下调。

5、只是,在大批分析文章对于佣金这个利空进行了详细分析之后,2月21日(本周一)美团股价在上午短暂反弹之后,下午又继续大跌逾4%,其走势跟上周五的闪崩颇为类似,只是4%的跌幅没有那么吓人而已,显然,资金依然是在撤出美团,这就很有趣了。

6、此外,周末的各大券商都发了唱多美团的研报,包括摩根大通、瑞银、野村这样的外资投行大佬,以及中信这样的中资投行,研报口径基本上一致,都是认为《通知》中涉及的降低外卖佣金这个利空被夸大,对于美团的长期业绩没有影响,甚至还认为是是吸纳美团的机会,给的目标价也是300港元左右,距离目前的美团价格高出50%以上。

7、更有意思的是,腾讯作为美团的大股东,上周五股价虽然也有所下跌,但是跌幅并不大,本周一腾讯股价却也出现闪崩,午后股价大跌逾5%,失守了450港元这个重要的支撑位,腾讯可是市值4.3万亿的港股股王,今天的市值应该也会损失约2400亿港元,甚至比美团还多了几百亿港元,而腾讯的利空在哪里?目前似乎也看不到明显的利空。

8、个人看法是,真正利空是回归今年机构投资的风险偏好变化。无论是上周五的美团,还是本周一的腾讯,在没有明显大利空的情况下,股价都出现大跌,更大的可能是大机构的减持或者移仓,至于机构为何要这么做,除了潜在的尚未公开利空因素之外,大背景则是保守的投资策略,以及“居家经济”浪潮的过去,无论是美股中的明星公司Peloton,还是美团、腾讯,2020年后都出现过一波暴涨走势,当时的原因是外卖、游戏、在家健身等产品受益于“居家经济”浪潮,各路资金蜂拥而入,现在的大环境则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铁定上半年会放开,逐步回归正常生活,这些公司股价昔日的催化剂,当下就变成了毒药,而一些嗅觉敏锐的资金,自然会选择提前撤退,因此就会出现股价闪崩的情况。

9、当然,无论是美团还是腾讯,在各自领域都处于王者地位,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是今年的机构风险偏好明显是基于保守策略,宁可错过不可做错,对于成长性企业不再追捧,投资方向转向为传统的资源型企业,包括通信、石化、煤炭等,这种机构投资风险偏好的变化,自然会带来成长型企业估值的大幅下滑,甚至目前都还看不到终点在哪里,这种变化体现在美团、拼多多这种2020年的明星股身上,就是股价腰斩之后还继续跌,一直到新的利好催化剂出现。

51
王煜全

王煜全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科技创新产业专家

其实,只要了解背后的底层逻辑,就能明白监管部门“引导外卖平台下调服务费标准”的动机。

我在2021年7月接受《财富》采访的时候就提到:在美团所有经营的行业里面,不管是外卖、团购、旅游或者出行市场,每一个市场都面临竞争,都不断有新晋的对手,这给美团带来一个问题,谁的蛋糕都想抢,早晚会碰到不公平竞争这条红线。下一个被监管的对象大概率就是美团。

美团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每一个市场都想抢,但因为没有"根据地",没有护城河,就做不到高枕无忧,理论上它应该降价来切入市场。但是为什么美团反而背道而行,向商家收取高额利润,这不是矛盾吗?

不少地方的餐饮协会向美团发布抗议书,指出美团收取高额佣金,有的佣金甚至高达26%。作为占据美团六成营收的商家佣金,也就是消费者点完外卖后美团拿走一定比例的抽成,从财报数据看,2021年第三季度美团外卖佣金232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80亿元,每笔订单佣金也逐年上升。

头部科技企业之所以能获得高额利润,是因为规模扩张后带来的成本优势,后来者难以实现赶超。而美团最大的问题就是,虽然市场占有率高,但人工成本降不下来。签约骑手高达400多万的美团, 2021年上半年日均活跃骑手超过了100万,六成骑手月收入高于5000元。

业务规模越大,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越高,最终仍然就只是一家人力密集型企业。由于消费者的费用很难提升,一方面就利用苛刻的算法压榨骑手,另一方面从用户获得的规模优势去克扣餐饮商家,即便如此也阻止不了持续的利润降低,美团的净利润从2020年的47亿元不断下滑到2021年亏损181亿。

这就是美团真正的困境。科技企业要想实现服务规模化的同时还降低成本,必须利用先进科技做基础,利用无人配送、机器人、人工智能来实现规模化复制,而不是纯人工服务。

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美团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我以前给过建议,像美团这样拥有大量配送人员的企业,未来面对无人配送的冲击,要帮助外卖小哥掌握更多的服务能力,比如,我曾经提出过一个利用AR技术让外卖小哥变身万能维修工的解决方案,帮助外卖骑手实现职业转型。不过很少看到平台型企业在这方面有所布局。

也就是说,科技能够降低服务成本,关键是规模化复制,但不见得是用科技完全替代服务人员,也可以是用科技赋能,使服务人员的能力大幅提升,我们称之为“职业增强”。

未来社会将进入到个性化时代,人工智能这样的先进科技将在各行各业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服务提供。平台型企业作为社会的基础设施,就应该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使得整个社会的科技升级尽可能顺利地完成。

不光是美团的外卖,还有滴滴的打车、腾讯的社交、阿里的商家,这些平台型企业已经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时候,要积极寻求转变,主动承担起公共服务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包括提升行业整体运营效率,还要考虑市场参与各方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前与政府和合作方对未来做出规划,早早做出应对转变的准备。

监管政策优化了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对于那些涉及到社会民生,影响面大的平台企业来说,可以预见的是,监管部门的政策约束会逐渐加强,野蛮生长的阶段可以说基本告一段落。

其实这对科技企业也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样可以倒逼他们不断创新、探索新的领域、引入新的科技,而不是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打压竞争对手。从长远看,不管对企业还是对社会,都是更好的选择。

只有顺应时代,用更新更好的科技为社会提供更多价值,企业的长期发展才能有保障,这也是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3
諧 律

諧 律

在历史的必然中舍我其谁

护城河怎么来,最好呢?

35
晨曦

晨曦

创作精美文字

餐饮外卖和生鲜配送一直都是利润比较低微的行业,就外卖业来讲,经营外卖的餐馆一直抱怨美团抽成越来越高,希望美团能够降低抽成,对监管的这个精神自然举双手赞成。不过,对美团来讲,客单利润本来就比较低,骑手成本却在与日俱增,再加上国家对外卖骑手劳动权益越来越重视,大有敦促美团给骑手交社保的打算;而对于消费者来讲,外卖如今也越来越贵、份量越来越少….这个生意链条的三方互相连在一起,费率降低的情况下,如何平衡三方的利益和关系,这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大难题。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