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国最晚202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
萨拉热窝的玫瑰
谈论这样议题时,官方最好要努力营造更为客观、冷静的腔调,向公众详细阐述今日中国当下地位背后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以及当下客观经济环境的显著特点,尤其是这与“发达国家”到底存在哪些概念上、结果上的出入与差距。太多的人对具体的社区公共事务、人文关怀缺乏兴趣,却对宏大的情感和英雄主义叙事乐此不疲。因此,这样的光环容易营造一种虚拟的幸福感与满足感,成为各种反智、狭隘民族主义思潮的精神温床。
张林
2021年中国人均GDP1.2万美元,接近世行的发达国家标准,2025年达到这一标准也完全有可能。林毅夫教授一直讲的中国奇迹也没有夸张,并非自大的说法,1978年至2019年,中国经济在长达42年中的平均增速全球第二,仅次于1960至1999年之间的阿曼,而阿曼在哪里估计也没几个人知道,知道了也并不关心。中国经济的增长,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东西方实力对比的“东升西降”。
但是,疫情对经济带来的伤痛并没有被完全消化,且“预期转弱”还是我们宏观经济运行的一大障碍,在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之后的增速放缓也需要人们去消化和适应。林教授在此时重提中国奇迹,并且告知人们发达国家也就是现在这样,或许多少会让大家有些失去对未来图景的美好想象,特别是对于人均收入仍需要改善的庞大群体而言,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信心相信自己已经处在了发达国家。
每个中国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达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准,并取得与之对应的国际话语权和地缘政治地位,所以,我们应该铭记让我们取得巨大成功的那些要素,对外的开放,对国际公共物品的贡献,对内的改革,对民间经济活力的释放,对国际政经形势的冷静判断,继续坚持,不要放弃。
聂日明
高收入经济体这一名词是世界银行的一个分类机制,按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将全球经济体划分为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四类,分类的目的主要是用于设定贷款资格。
1987年最开始使用高收入经济体的时候,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均GNI阙值采用是传统人们观念中的发达国家、工业国家。但人均GNI的指标并不能完善的刻画发达国家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湾国家的人均GNI也超过了阙值,虽然他们是“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但不是发达国家,也不是普通观念中的高收入国家。
林老师所指的中国进入高收入国家,指的就是“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对普通国民而言,中国内部区域差异,东部像发达经济体,而中西部像中低收入经济体,省会像发达经济体,县和农村像中低收入经济体,住户调查统计计算的居民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还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些都意味着,尽管指标上中国符合一种高收入经济体的定义,但中国离发达经济体还很遥远。作为普通人,可能更在乎实际收入、社会福利这些里子,而不是指指标撑起来的面子。
苏牧野
原来我们这么顺滑地、无声无息地、就跨过了担心了好多年的中等收入陷阱,仅仅三年后就能自称来自高收入国家了。林老师近年的每次发言,都让我们有连看三档《新闻联播》的幸福感。
同在今天,官方的《经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摘抄如下:
“统计显示,目前全国也只有北京、上海、江苏等11个省份的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值,其余大多数省份尚徘徊在平均值以下。进一步看,即便是在这11个省份内部,也有不少地市的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2020年广东省21个地市中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不过5个,山东省16个地市中也只有6个市的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Rita
前几日发布的国民经济成绩单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潜力是不容忽视的。在疫情之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占美国的70%,经济学家大多也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很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人均收入一直是中国的短板,由于人口基数大,各地区发展不均匀,很容易造成总体题量大但是人均收入却较低的情况。但是通过林毅夫院长的预测,人们似乎可以相信,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一个高收入水平的经济大国。
肤浅了
是国家进入高等收入,人均没有啊!哈哈😃
不倒翁会倒吗
他们说的很对 马云 马化腾 还有我 我们被称为中国三大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