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私募竟被"割韭菜"?行业惊现"职业应聘者",月入数万却无业绩

2022-03-13 14:0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近日,多家中小型私募机构透露,疑似遭遇 “职业销售诈骗”。一些新招聘的员工自称手上有客户能够带来资金,以拉业务为由组团入职,定期进行工作汇报,却并不实际开展业务,目的是获得多家私募提供的销售岗位底薪,甚至存在“团伙作业”的迹象。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目前受害私募机构数量或已达到数十家,已有数家选择报案。 | 相关阅读(证券时报)
50
邹佳铭

邹佳铭

北京和昶律师事务所律师

私募公司被职业应聘者割韭菜,只要从私募公司领取的"薪资"超过一万元,就可以以诈骗罪立案。这种以应聘为业,且团伙作案的形式,属于法律上从重处罚的情形。

至于私募公司未缴纳社保的问题,由于应聘者本身就是以诈骗为目的,刑事案件优先,雇佣合同应认定为无效。在双方没有形成合法劳动关系的前提下,也不存在向私募公司追责的问题。

韭菜之所以能被一茬一茬地收割,“应聘者”利用的就是私募公司顾虑公司形象,不敢公之于众的心理。"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这句话,对所有的犯罪都是适用的。

51
姚灵

姚灵

Tech-Girl

中国目前98%的私募都是管理规模在一百亿以下的中小机构。因为行业龙头的吸虹能力超强,导致大部分私募机构的客户资源都很有限。因此,小私募们对能带客源入职的应聘者,自然要奉若上宾。在求职者处于主动地位的情况下,机构愿意去满足他们一些看似无伤大雅的要求。事实上,不仅是私募行业,估计其他一些类似的行业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只不过私募的底薪普遍更高,伪求职者更容易短期获利,才集中爆发了出来。
 
追其根源,主要还是招聘环节存在漏洞。大型企业有完善的招聘团队,在应聘者入职前普遍会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背景调查。可是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这套流程的成本显然太高。由于经营成本投入有限,要配置高性价比的人事人员基本上就是在抽奖。
 
人事部门性价比问题如何解决。一些大型企业会通过建立自己的人事共享中心来对员工招聘实施流水线操作,从而降低招聘成本。可放在小企业身上,这招就不太实用了。如果把招聘交给第三方共享平台,多少会面临平台话语权过高以及平台人力资源分配不公平等问题。不过换一个思路,仅把背调外包出去,也许是个不错的办法。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