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1款新冠抗原自测试剂获批,终端为何迟迟没上市?
2022-03-15 13:0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近日,随着新冠病毒抗原自测的相关政策落地,国内共有11款新冠抗原自测产品正式上市。尽管上市连锁药店、各大电商平台筹备积极,但实际销售却始终不见动静。据了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或是因为“产能还没跟上”。业内人士表示,“生产企业的产能分配可能需要配合政府安排,会优先供应疫情地区。” 另一方面,或也与销售配套的相关资料如产品说明书,以及相关的销售流程和资质还需完善有关。 | 相关阅读(财联社)
51
胡喜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去
抗原检测这一“快筛”手段在欧美国家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能够很快对有症状的个体进行筛查,然后对应处置,后期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上市后,个人可以通过视频方式给医生出示快筛阳性结果获得处方从药店购买药物进行治疗,对疫情的趋稳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开放抗原快筛,应用方案中包含了普通居民的购买,但在具体的实施中还有一些需要厘清的细节问题。
首先,居民自测的结果,会出现相对较高的假阴假阳,新冠在我国仍是低流行水平,在这一环境中的个人自测出现的假阴假阳,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其次,自测结果的确认和上传问题,自测中发现的真阳性,如果个体不进行上报,或者因此而回避社会面的核酸检测,可能造成更多的隐性传播。
另外,从目前已知的信息中可知,抗原检测并不能作为是否感染的唯一标准,最后的标准还是核酸检测,即需要核酸抗原双阴才算“过关”。核酸阳性,无论抗原阳性阴性,都要被收治,核酸阴性,抗原阳性,也要被收治。在这样的标准下,抗原检测最大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对医院急诊病人特别是发热病人的快速筛查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