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审计监管合作相向而行,境外上市渠道保持畅通
王衍行
积极的信号。据报道,3月27日,部分中概股公司和投资机构参加了中国证监会举行的一场视频交流活动,会议主要听取了相关市场人士对中概股近期情况的意见。应该说,这场视频交流活动至少表明了中国证监会的诚意,同时,也表明在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达成协议问题上,方案仍然处于酝酿之中,且不排除一些朦胧的艰难。中国证监会应该让中概股公司和投资机构表达真实的意见及建议,即使是公开表达也是无可厚非的。
入乡随俗可能是中国监管机构的选项之一。据报道,3月23日 ,中国监管机构已要求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和京东在内的部分在美上市公司做好披露更多审计信息的准备。目前中国政府正努力确保国内公司继续在纽约上市。中国监管机构正在考虑一项提议,对于一些不收集敏感数据的中国公司,允许美国监管机构检查这些企业的审计工作文件。中国监管机构的上述最新举措表明,中国愿意做出一些让步,以解决中美之间长期以来就审计问题上的僵局。审计僵局已使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数千亿美元投资面临风险。
若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必须在美国法律框架之下进行,则,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协议的自由度可能很低,也就意味着:一是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换句换说就是,有效、可持续的合作难以网开一面;二是打破审计监管合作的长期僵局,可能与双方监管部门的能力、水平关系不大。譬如,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SEC)称:“如果达成协议,我们将继续我们的检查和调查活动,以确定协议是否如预期那样运作……(但是)不能得到成功执行的协议将不符合美国法律要求。”其潜台词是,协议是执行问题,而不是谈判问题。
美国监管机构态度十分坚决。3月24日,SEC称:“虽然我们也将继续努力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解决中国方面的担忧,但最终,为了代表投资者履行我们的职责,我们必须全面检查相关审计文件。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即便是对于那些来自敏感行业的发行人也不例外。”根据SEC的规定,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的公司,需要在三年内向SEC需要的文件。如果“确定摘牌名单”中的公司没有提交文件,或提交的文件不符合SEC要求,它们将会在披露2023年年报后(2024年初)要求立即退市。
企业境外上市活动“有规可依”“有路好走”仍然难度不小。中国证监会的回应显得晦涩难懂。一是何为“证券监管政治化”?中国证监会称:“我们尊重境外监管机构为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加强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但坚决反对一些势力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错误做法。”这种提法,有三点疑惑,第一、如何反对,即反对制度,还是反对行为?第二、何为“证券监管政治化”?第三、证券监管政治化错在何处?二是何为监管合作?中国证监会称:“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精神,愿意通过监管合作解决美方监管部门对相关事务所开展检查和调查问题,这也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必须指出,这种“监管合作”的内容必须十分确定,否则,中概股公司和投资机构左右为难。
山鬼
根据上周财新的消息,在中美两国试图协商解决审计底稿之间的矛盾时,美国一方似乎态度很强硬,表示决不让步。
不过,现如今证监会一方透出来的消息又称“中美两国正在相向而行,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么说,财新的消息并不确实吗?
这其中到底到底有什么周折和误会,我们弄不清楚。不过两国投资市场的参与者应该都清楚的一点就是,不管现在这个阶段看着是否乐观,两国就审计底稿达成协议都不会是一个容易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