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停止“分家”,私有化提上日程
高格析
业务聚焦化可能是保持公司竞争力的关键
一家企业变大之后,一般会营收增长乏力,这时候,多数企业决策者会倾向于多元化经营,开启买买买或投资A领域、B领域、C领域的模式。
企业资产负债表迅猛扩张,营收和利润先是加速增长,再是缓慢增长,最后负增长,下坡路越走越远。 集团企业的官僚主义越发严重,代理成本呈几何级数增加。
假设生活在远古狩猎时代有一个奇葩的部落,打猎时看到前面一头野猪,也要遵循层层上报酋长狩猎计划的话,野猪肯定逮不着了,这样的部落也早就灭绝了。
如果巴菲特建立伯克希尔哈萨韦的时候,把收购的所有企业都统一企业标识,统一企业战略,统一企业文化的话,那伯克希尔将有一个巨大的人事管理部门, 企划部门,它将支付巨额的代理成本,巴老每天最头疼的事情,肯定是今天换一个子公司负责人,明天换另一个负责人,单人事布局这一项工作足矣把人逼疯,把人累死。
幸运的是,巴老太精明了,他收购的企业的创始人还是一样地努力工作,各子公司管理层都尽心尽力工作,管理层自己真的承担决策后果,也不用向集团汇报企业战略报告。
这么大的一个巨型企业,布局这么广泛的业务,巴老怎么能够有精力有能力给予具体的业务指导呢?要求企业老总啥都懂,绝对是一个乌托邦观念!
东芝则已经陷入多元化经营和官僚主义而不能自拔了。它的股东们否决了管理层一个英明的决定。太令人惋惜了。
东木
东芝拆分或出售选项显然不符合相关利益,所以最终被股东否决。围绕东芝引发各种猜测和各种可能。
说起东芝,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可谓家喻户晓。东芝凭借先进技术和强大的制造业功底创造了无数个“第一”。鼎盛时期其业务曾一度涉及电力、社会基础设施、医疗健康、电子元器件及各种家电用品等多个领域。而涉及领域过多也让东芝运营成本越来越大,资金捉襟见肘,同时管理架构臃肿,决策链冗长,让东芝对市场需求反馈迟缓,渐渐丧失竞争优势。而之后巨资收购美国核电巨头西屋电气,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让其核电业务受到重创,元气大伤。为缓解财务危机,东芝陷入“造假”,一直走到今天面临拆分或被收购的命运。
那么接下来,东芝将何去何从,这可能要取决于日本政府、股东以及东芝管理层的多方利益平衡。虽然目前拆分和出售计划被股东否决,但从股东大会结束后,东芝新任CEO岛田太郎(Taro Shimada)所言:“我们将考虑所有能提升公司价值的选项。”所以说,只要能实现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在未来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