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条私人短信遭审查!美SEC强令检查100多部华尔街人士手机
Hedouwudao
如同原生的理解“资本”和“市场”。
应该来说,"资本"或者Capitalism的定义,并非随着各种社会阶段发展而来的社会形态,不是历史发展到某个阶段的成果,而是人类社会开始,就以交易、协作的方式长期存在的一种秩序。时至今日,它的内涵词汇包括了私有产权、竞合协议、规则边界、契约精神、自由市场、结构化服务型政府。
市场,或者说市场经济,也不是有时被说成洪水猛兽,有时又推上乌托邦的神坛。
市场经济制度、规则、边界,并非是“美德、智慧、理性、高贵、自由、富庶、繁荣”等图景的代名词,所谓神圣光环,也都是喜欢和习惯乌托邦的人们一知半解下一厢情愿的加持以及特权享有的私心而已。
其实的市场经济原本平凡,步履蹒跚衣衫褴褛,真君子真绅士自担当自管理,市场经济重点面对的是鸡鸣狗盗只会言利不言义的群体,或者说是 -- 常人性格中一部分原始原生要素:自私、愚蠢、懒惰、投机,理性能力极有限,尤其相对于干预主义大智大慧理想主义设计中的乌托邦理想词汇群组。
市场经济的底层,是承认,是从不要求也不认为绝大多数人们,或者人们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具有完美无缺的道德,只是天性中考虑好自己就行,人们也会这么做;也不用承担社会奉献之类的神圣义务,其实也不会那么干;也不去认为人们全知全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其实也不会有……
市场经济的基础框架,顺着人们之间的关系,界定一些词语、规则、边界,帮助、支持人们间的相互开放、协作、共享、争论,以及分歧的解决做个规则和仲裁。
经济学话术的开山大咖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前的《道德情操论》,定义了社群中人们天生具有的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的客观存在。
当然,也会有一部分人,不在这95%之列,比如巴菲特和芒格们代表的价值投资、长期主义、慢慢变富一派。
两位老爷子年轻气盛后成年论月待在小镇上,远离华尔街,不仅是他们个性使然,更是因为他们关注的是“资产的价值本身”而不是“绕着股票代码的消息”。他们不用心急火燎的跟随消息,讳莫如深、隐晦玄虚的传递消息。他说由他说,清风拂山岗;他赚由他赚,明月照大江……
身边的圈子的人们,大致也有个不成严谨的小定律,住的地方、平时活动的地方、办公室所在地或者有无办公室等,和市中心、金融中心间距离,与其与价值投资、投资功成度成正比。
有些个原创型技术大咖,起底算法,做出资产,财富陡增,他们也不怎么理解华尔街以及全球的所谓金融中心的人们其实对资产本身所知甚少甚至一窍不通还每天每时每分每秒兴奋异常的忙个不停。
但芸芸众生的财富路,确实也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成长环境、知识结构、性格特点、工作历经,一晃而过的二三十年中,会造就各种类型的金融参与者。
说到底,至于那种类型是优秀的,其实的是个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事情。
拥有一种认知而厚此薄彼的想法,就像北京798有些个形形色色的所谓艺术家总以批判的眼神看那大政府的各类限制、桎梏、迂腐,但自己却也是坚定、坚持的认为世相中的人们盲从、孤寂、愤懑、苍白、脸谱化,还费尽心思的整些五花八门的作品表达表达以期代表这个时代,实质的以自己浑然不知的所谓正义、自由、公平的名义,越俎代庖大兴干预之事,其实是颟顸武断。
您不是那些人,你怎知那些人的快乐与悲伤;以及的,他人的悲伤与快乐、困顿与奋斗,自有他们担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所以的,回过头来,认知自身,界定自身的爱好、天赋、能力圈,然后乐此不疲的投入其中,无论在5%的价值投资序列,还是在95%的市场短期交易参与者序列。
以及的,无论在那里,尊重和遵守当期市场规则和边界,往往助力收益率最优......
张国防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强令华尔街系统性检查100多部顶级交易员和银行家的私人手机,想起来2020年3月Apple公司发行的首部电影《The Banker》中辅助剧情发展的一幕: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理署专员在马林银行现场查账,围绕一笔97万美元抵押贷款的计算方法,问询的精准而专业;后来在大陆银行门口,大家被货币监理署强行带有,并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美国的1950年代,70多年前。
电影的主题之一讲述的是种族歧视抹平历程中的小事件小片段,但即便是这样的现如今看来无比正确的主题,也不能凌驾于金融监管秩序的框架之上。
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缘起,原本就是投资与投机的结合体,而且的投资成分占比5%,投机成本占比95%。那是400多年前,随着新大陆的发现,环大西洋统一大市场的规模使得商业机会繁多。原本只能国王王室为产权主体做的事情,被需求中要与贵族合组公司(公司也就是这么来的,现代股份公司的缘起);后来国王和贵族的体量也不够了,那就想办法把更多的人拉进来,把产权细分到尽可能小;一般人其实不懂得核心资产如何赚钱盈利,但觉得跟着王公贵族做生意肯定能赚,自己只需要买卖股票,机缘巧合的迎合了人性中走捷径、不劳而获,更有贪婪、懒惰的心理;时间一久,更多的人不在预测公司的运营,而在猜测其他人买卖这支股票时的行为,造就了投机。
投机的宏观性是零和博弈,净值为零。过程中,第三方服务平台和机构赚的是佣金(无论谁赢谁输,只要有交易,有大规模的交易),投资参与者拼的是零和中的正值,过程中,拼的对人性的、这群政策的原生的、朴素的、不妄自猜度的认知、判断和行动操作,以及相对于“无知税”、“后知税”的“信息剥削税”。
所以的,自证券交易开始几百年来,这样的基本性,会随着新方式、新技术、新手段变换着表现形式,比如数据信息科技交流工具和方法,但上述根源的投机性、必要的恶(Necessary Evil),是固有属性的组成部分。
或者,另外角度来说,诚恳来讲,因为的占比95%的大部分资金确实汇聚在那里(短期交易市场),这个市场,就是为这些热衷于交易、投机的人设立的。
监管的所在,是帮助、助力、促成交易的达成和可持续性、广泛性参与性,以及维护随时代定义的公平正义、必要时候解决大家的分歧等。
===
高格析
内幕交易顽疾难除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操作。人类本质上是受利益驱动的动物。老鼠仓、内幕交易、虚假信息和新闻等等,凡是普通人看到的、听到的,莫不是掺了水分的东西。
华尔街历史上出了不止一次丑闻。问题是没有人从中吸取教训。重复的错误重复犯。这也许是金融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内在驱动力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远离华尔街、远离财经新闻,也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东木
美国SEC查手机这事不新鲜。这可看做是SEC的一种监管手段。前年就有共和党参议员伯尔涉嫌股票交易内幕调查,FBI参与调查,没收了伯尔的手机。尽管在调查中伯尔一再表示是通过公众信息买的股票,但手机里的相关记录还是有些说不清。杜克大学法学院教授考克斯(James Cox)就曾这方面的问题表示过,“涉及内幕交易的调查,几个重要的问题,比如,‘你知道什么?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的’。”,“你什么时候交易的,你交易了多少?”不过一些法律专家也表示,国会成员是利用个人判断还是内幕信息买卖股票其实很难通过法律界定,这也是美国国会中存在很多“资深股民”的重要原因。
美国《证券交易法》规定了交易员和经纪人必须以 “不可改写、不可擦除的格式” 保存一些记录,以及需要保存多长时间。这此记录可作证据,让想借此交易者心生忌惮。要保存记录适用于电子邮件、短信、群聊和其他现代通信方式,所以稍留神便会引火烧身。美国监管的严格,甚至让人感到难以接受,但无疑也是有效的,在惩罚上,无论是谁绝不手软,这一点还是值得借鉴的。毕竟对违规交易的惩处就是对普通投资者的保护。当然查手机之类的措施,是否有侵犯个人隐私,这些可能是要注意的问题。
引領Manuel
自去年瑞信曝光向员工索要手机访问权限,其实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只要是欧美机构工作经验的基本都会知道的事情,在对冲基金,尤其自营对冲基金合规部门正随时审查,而且需要提前报备。所以只要是涉及交易或者有可能有交易交集的高管和敏感员工,一定不会随便因为面基乱见面和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宗教、慈善、公益除外),即便没有违规也没有动力被监管和执法人员盯上,很多人这么多年都一直有一个私人卫星电话用来应急防身,其实大部分都是在海外见面,比如中国,东欧,中东,日本,公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