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教父”:美联储现在没工具对付通胀
高格析
美联储真的没办法对付通胀么?
华尔街教父的危言耸听:美联储现在没工具对付通胀。乍一看,的确能唬住不少人。但仔细推敲一下,芬克大大低估了美联储的能力。
美联储能够制造通货膨胀,为什么无法消除通胀呢?它能直升机撒钱,也能黑洞似的吸收货币。只是,美联储不想这么干而已。美联储制造通货紧缩可是行家里手,把利率大幅提升,抛售巨量的债券,立刻能把通货膨胀率拉下来。
为什么不这么干呢?美联储也精明地很。单纯去治理通货膨胀,给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失会更大,搞不好,也许会造成另一次经济大萧条。目前的通货膨胀是剧烈了一些,但是还没有到恶性通货膨胀的程度,仍处于美国经济可忍受的范围之内。
芬克的话也有合理的成分,目前的通货膨胀是去全球化导致供应链调整引起的。他只说了上半句,下半句没说。这不是货币超发引起的通货膨胀,所以说美联储不想管。似乎有些不合逻辑。难道这次通货膨胀,美联储没有责任?有是有,但责任肯定不大。美联储直升机撒钱可不是一两年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也没涨多少。怎么偏偏今年升高了?这就说明,这次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不是美联储。想想拜登为什么甩锅给美联储?混淆视听而已。
美国长期滥用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多年造成了美国低通胀率的人为繁荣。大量的以美国为消费市场和投资市场的经济体,出口商品和服务后,收到贬值的美元,再投资美国的资本市场。资本回流导致美元汇率无比坚挺,大量的质优价廉的商品涌入美国后,通货膨胀率自然高不起来。
现在是一个什么局面?其他国家饱受物价上涨之苦,已经几乎没法生产供应廉价商品给美国了。海运价格也已经涨到天价了,美国人享受质优价廉的消费品的时代也许已经结束了。
王衍行
芬克所言的实质,是在描绘一个真实的、失去神话的美联储,即,美联储对抗通胀难以一柱擎天。既然美联储现在没工具对付通胀,那么,美联储必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结果,只能是“作壁上观”了。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的创始人与CEO拉里·芬克表示:“来自全球供应链受到的阻碍以及对能源转型的要求或将继续推高全球通胀;而美联储并没有能够解决供应问题的工具,且如果美联储行动过度,美国经济将面临衰退。”芬克另一个重要的潜台词是,美联储“做糖不甜做醋酸”,即,美联储管不了通胀,但可以制造“美国经济的衰退”,制造的方法是“美联储行动过度”。
两次极为珍贵的“金玉良言”。作为管理着近10万亿美元的资产的贝莱德的创始人,芬克被誉为“华尔街教父”。芬克至少有两次先知先觉般的精准预测:一是很早预测到了美国的“高通胀”,早在去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一再表示通胀是“暂时的”时候,芬克就表示反对,他不认为美国通胀的上升是暂时的,通胀比预期更严重,美联储将不得不对更高的通胀数据做出反应。二是预测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终结,今年三月,芬克在致投资者的信中警告称,俄乌冲突将重塑世界经济,促使企业撤出全球供应链,从而进一步推高通胀,他在信中称“俄乌冲突结束了我们在过去三十年中所经历的全球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名投资人,如果当时听懂了芬克的话,那么,投资业绩止损30%还是有可能的。
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即披露ESG信息可能是个“花瓶”般装饰物,抑或“伪命题”。芬克表示,今年有更多公司自愿披露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贝莱德不想成为“环保警察”。今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主动提供了更多关于其碳排放的信息,但贝莱德不支持关于气候政策的规范性股东决议,他认为进行以适应气候变化的投资是客户需要考虑的投资风险,资产管理人不应该负责确保他们的投资组合能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芬克称:”我不想成为环境警察,要求私营部门承担这样的角色是错误的。”我认为,让企业承担“老虎吃天”的天大社会责任,本身就是形式主义“大假空”的泛滥,这种口号式的承诺意义不大。
“华尔街教父”庞大的公司帝国。贝莱德是美国的投资管理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并在全球30个国家中设立了70个办事处,客户遍及100个国家。主要业务为针对法人与零售通路提供投资管理、风险管理与财务咨询服务。旗下知名基金包括贝莱德环球资产配置基金、贝莱德世界矿业基金、贝莱德拉丁美洲基金、贝莱德新兴欧洲基金、贝莱德世界能源基金及贝莱德新能源基金等。其中,贝莱德基金是中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总之,广大的投资者可以关注芬克,毕竟,在世界投资界,像他一样把问题说明白的人很少。未来,在波谲云诡的投资界,找到风向标的意义非同小可。
托马斯·铁蛋
美联储的处境如今进入了两难境地:一来,之前放水太多,通胀居高不下,现在就算开始加息,似乎作用并不大。这是因为有俄乌战争和供应链危机的叠加因素,导致能源、粮食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加息似乎也没有压下来。二来,如果一下子从大放水突然转变成大幅度加息,股市和投资市场迅速陷入衰退,不管通胀是否能压下去,就业率肯定有很大的影响。这两者之前如何平衡,并不好选择,这也是最近耶伦公开承认之前的工作判断失误的原因,如今的美联储,确实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