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对欧盟各大公司董事会中女性占比作出要求
李良东
欧盟对大公司董事会中的女性占比提出了要求,以期更好地维护女性权利。当前欧盟国家大公司董事会中的女性平均占比已经超过了30%,法国等国家甚至已经超过了40%。看起来,这项讨论了十年才通过并将于2026年生效的规定,只是顺应女权的表面功夫罢了,毕竟公司治理仍是任用贤能为先。
对女性的尊重,需要通过规定或立法来强制本身,是对女性权利保护仍需加强和改善的证明,也是讽刺。而需要保护的并非只有在政府或公司治理之中,而是涉及到各行各业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放到咱们这儿,且不说重男轻女传统盛行的那些地方,甚至只是把女性作为生育工具的地方也依然存在(半年前的铁链到现在也没啥下文了)。
印度电影《甘古拜》改编自真人真事,律师家庭出生的甘加被拐卖到孟买的卡马提普拉红灯区,沦落风尘后靠自己成为当地一姐,为风尘女子以及他们的孩子们争取正当权利,还被总理尼赫鲁接见的故事。甘古拜认为“一朵花无论盛开在哪里,都会散发她的芳香”,并呼吁她们应有的自由平等。她被众多印度女性顶礼膜拜(尤其是性工作者),但在2008年她去世以后,似乎一切又都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在教育普及化后,女性先天的语言能力和认知优势得以充分施展,并在与同龄男性的竞争中抢得先机、占据优势。这种优势在经济发达、教育发达的区域会长久持续到女性进入工作领域。在很多领域,优秀的女性已比比皆是。但这依然没有彻底改变男权主导的普遍环境与文化传统,而性别差异对于社会分工的影响也确实客观存在,比如鼓励生育则意味着女性在职业发展上的不连续性。
2018年开始为女性争取更多权利的浪潮席卷全球,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比如很多公司对职场骚扰不再姑息、美国女足得到了与男子同酬的待遇等。但运动的声势浩大也存在矫枉过正的可能,韩国年轻男女的尖锐对立、当前约翰尼·德普与前妻艾梅柏·赫德家暴诉讼案引起不亚于通胀的关注度都是例证,甚至有女性以莫须有构陷的案例。男女平权,依然是道阻且长。
苏牧野
公司董事会层面的女性占比,一直以来都是商业世界性别平权方面的一个热点话题,最近几年又成为ESG这个大议题之下“G”也就是公司治理这个类别下的一个焦点。
欧盟在动用立法来推进董事会女性占比上,走在世界前列。这种做法当然有其批评者,他们认为用规定最低比例的做法,会迫使一些公司为了“凑数”,不得不推举一些资质本来不够的女性去到董事会,这会降低董事会的管理水平,甚至对同等资质的男性构成了反向歧视。
但支持者则认为,不动用立法手段,在目前男女结构性不平等的状态下,靠自然竞争的方式,企业高层的女性在数量上追上男性的过程将过于漫长,甚至永远无法实现。虽然这样做的确可能拔擢一些原本资质稍逊的女性,但更多升到高层的女性对其他女性会起到示范作用,鼓励许许多多自我设限的女性突破这种限制。久而久之,女性作为职场中的一个群体,将整体提高管理能力。也就是说,立法这种看似强制的方式,会推动一个帮助女性成长的良性过程,最终让更多女性靠才能而不是“凑数”进入企业高层。
最近西方企业世界对ESG的批评声音渐多。一种主要批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种理念,当把理念 “折合”为各种数据指标的时候,企业往往会想出各种取巧的办法去追求数字目标,而忘记社会责任的“初心”。有意思的是,即便在各种批评中,对提高女性在企业高层的占比,却很少有人提出异议,可见这个问题不仅紧迫,也已经凝聚了最多的共识。
天使很爱美丽
欧洲议会和欧盟一直把男女平等作为民主和尊重人权的基本原则,长期致力于推进男女平等工作。但要将平等的原则变成现实,也是面临极大挑战。这次和欧盟各成员国长达十年的谈判达成欧盟各大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女性应至少占比33%协议,可谓成果重大,意义非凡。
长期以来,男女不平等一直是普遍存在,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妇女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承认。男女平等被欧盟认为是持续发展和社会政治成熟水平的标志,民主需要妇女的平等,而妇女的平等又将促进民主的进程,因此要让更多的女性争取机会,参与实践、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而各大公司董事会无疑是一个影响力窗口,因为能进入董事会就必须具备岗位胜任能力,这就要求公司要着手对女性员工的教育和训练,让她们具备进入决策层的能力。抓住了进董事会这个主要矛盾,那么促进就业平等、教育平等,等等,就会有了路径。但愿欧洲议会良苦用心之下,欧盟各大公司要落到实处,而不要拉人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