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与达利欧聊了一小时
温和的强硬派
昨晚,达利欧和沈南鹏的跨洋线上对话,已经不单纯是一个投资思想的交流,随着直播间人数的不断增加,他最终演变为一场国人对于投资的重新思考,直播间里热切的交流、微信朋友圈里被刷屏的相关信息,这既反应了投资者面对疫情后新经济的茫然,也是寻找未来之路迫切需求的一种心理投射。
关于这次聊天的全文和摘要,网上已经有各种脱水版本的干货,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查阅。在这里,仅想谈谈我自己对这个事情的额外认知。
1,永恒的资产配置。
无论是全天候模型还是风险平价理论,说到底,本质都是资产配置理论的一种高层延伸,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话简单易懂,但却依然是中国投资者最大的通病。看到房地产有利可图,就加杠杆ALL IN地产;看到股市好起来,就融券大买股票,这种急躁行为背后所折射的还是中国人民对于富裕的焦虑,即便你很有钱了,但你依然逃不出焦虑。
不管如何,我都十分欣赏达利欧的观点,因为他在某种程度起到了一个资产配置布道者的角色。做好资产配置,不在于方法和技术的精妙,更在于对于投资目标的正确认知和预期,这是达利欧所没有关注的,但恰恰是当下中国所最需要的。一个国家跑得太快了,就会忘记初心和方向,想想你真正想要什么,所有的答案就自然浮现在水面之上了。
2,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全球的大变局。
达利欧提到了自己对于投资对象的选择,那种表达出来的淡然和从容让人难忘,但对比疫情严控期间我们自己的悲观情绪,是不是才真的发现,在投资的视角上“我们真的太短视了”。我们无视历史的发展和趋势,却喜欢用短期趋势去分析长期走势;我们无视中国发展的核心逻辑,却总爱用短期困难来给我们的增长抹上阴影。每次只有当达利欧作为一个局外人告诉我们世界的视角时,我们才会发现自己过去的担忧毫无必要。
换个角度去思考,达利欧教会了我们如何在全球视角去看待投资,其实他并不复杂,只需要我们摒弃那些在短期内甚嚣尘上、但长期毫无用途的杂音,冷静去从过去看向将来,我们的长期之道就自然浮现出来。信心或悲观不来源于短期,而必须建立在我们长期视角的思考。
这既是我们投资的“原则”,也是我们思考的“必要规则”。
无根生一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抖音上这场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和红杉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的对话非常值得全程认真观看。达利欧方面始终保持着自己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指导投资的风格,而沈南鹏则更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团队打造以及对科技发展周期的独特看法。
作为一名爱好研究历史发展的投资者,我对达利欧的思想相对会更偏爱一些。人类历史的进程简单的来讲是由群体的阶段性共识推动的,而这种阶段性的起伏也就形成了我们口中所谓的周期。对于一个独立的投资者而言,因为精力和资源有限,要精准地抓住小周期的波动很困难,但只要有较好的规律总结能力,要抓住大周期的动态却能简单很多。
谈到规律,就不得不提到二人对话中关于知识的看法。沈南鹏强调自身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而达利欧则补充了与各领域最好专家沟通的必要性。不管是对内的自我提升,还是对外的求教,机构的信息优势都明显大于个人。因此,在投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按照区域性和产品性等传统的方式来做分散投资,还需要平衡独立性和群体性的投资比例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