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刷爆私募圈!半夏投资李蓓公开征友

2022-06-27 12:0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6月26日,半夏投资李蓓在该公司官微发文,这次是相当吸引眼球的征友话题。李蓓在文中提出了多项个人征友标准,比如要求对方“受过比较好的教育(985以上大学或海外同等)”、“年龄20-50,身高178cm以上,颜值在人群中前20%”等。李蓓是国内知名宏观对冲私募基金经理,今年曾精准判断A股拐点。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她的这篇征友贴行文坦率真诚,是真性情的表现。也有人认为,在自家公司官微发布此类个人信息并不妥当,存在炒作嫌疑。 | 相关阅读(券商中国)
49
刘永海

刘永海

等待助阵,莫若自己上阵。

如果这个世界看待她的文章或是其中的征友行为能够理性平和,习以为常,就不会出现这么多认为她又当又立,博取眼球;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热心观众的八卦进击,蠢蠢欲动。说到底,还是这个世界封闭太久,无味至极,这么有趣的灵魂和精彩的个性太过缺乏,才导致本可不热的一条发言却径直攀上了热搜。

52
温和的强硬派

温和的强硬派

资深财富管理从业者

李蓓作为基金行业的“流量女王”,在周末因为一篇“征婚帖”再度火爆了全网。

就像李蓓另一篇火遍全网的房地产分析文章一样,这周末的内容里爆料了她自己生活中的大量素材,从年龄、学校到婚史,这些劲爆的信息刺激了吃瓜群众的神经,文章快速破圈,阅读量也迅速突破10W+。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是专业投资的一次极大失败,作为宏观对冲过去三年最强的基金经理李蓓,却因为个人事务而成为了顶流网红。互联网传播的特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八卦的精神掩盖了李蓓本想表达的内容。

有意思的是,有不少媒体自媒体对于李蓓的观点纷纷表达看法。有人用大数据的角度去论证,如果按照李蓓的要求,大概符合要求的适龄男性只有不到700人,先不考虑这些人态度如何,单从他们在婚恋市场的地位看,这些人无疑都符合“海王”的定位,李蓓寻觅知音之路任重道远。

这种尴尬的现实来源于一个非常生动的社会常识,两性中无论哪一方,如果特别优秀的话,都难以在其对应的层次上找到合适的另一半。要么选择孤傲的维持自己的优秀,要么选择“下沉市场”去寻找新的平衡。更何况对于李蓓这样优秀的女性,在寻找层次对等外,还要追求精神的和谐统一,这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在某种程度上说,专业与和谐往往是对立的,在追求专业的路上只有一往无前的冲刺,陪伴这条路上苦行僧的只有孤独,孤独给独行者以成功,但也同样让他们形成了偏激的个性,人生有所得必有所失,大抵如此。也正是因为此,当他已经爬到了山峰的顶端,可以睥睨众生时,他却唯一需要的就是理解,但可悲的是,除了那些有着一样经历的少数人,谁也无法理解他,这就是成功的代价。

作为最近三年业绩最好的宏观策略基金的掌舵人(无论是境内巨头凯丰还是外资背景的桥水中国,业绩都远不如李蓓的半夏),李蓓经历了白手起家到一点点走向成功的全过程,独立的她让她可以独享成功的一切光环,荣耀加身,但就像前面所描述的一样,她也在经历着“成功者的诅咒”。要么放下骄傲的自己,要么就在特立独行中寻找更大的成功,没有任何中间路径。

59
兰香

兰香

长期跟踪研究金融和新产业

刚看到李蓓于今天早上8点多发表的文章《望各主流财经媒体自重》,直言“大部分的主流官方财经媒体,都出来写我。而且大部分都是断章取义,主要写八卦”,并表示她是写给所有喜欢李蓓的人:
“对于看专业内容的人,我说要出书给大家看;
对于同专业领域的女生,我表示感谢和鼓励;
对于不想努力的小男生,我建议大家积极上进;
只有最后一部分,是给喜欢我且符合我的偏好的男生,说可以发邮件给我。
为什么你们只盯着最后一小部分呢?为什么不能写一下比如我要出书呢?”

对于李蓓的这一回应,个人只能说不能同意更多。昨天这篇文章刷屏后,我发现我朋友圈转发这篇文章的人绝大多数关注点都在她的择偶标准,而我看完这篇文章第一反应是为她不再公开发表观点而感到遗憾,因为如果看过她的观点,都会觉得她的这一决定对我们普通投资者绝对是个很大的损失,毕竟作为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她并没有任何义务把她最核心的投资观点以绝对坦诚的态度告诉我们,而过往她曾经多次这么做,应该说对很多投资者都带来了有益的启发。

其实作为女性基金经理,她真的很优秀,但很多人都只看到她身为女性比较特殊的一面,而刻意忽视她在投资方面独树一帜的地方,这对她确实很不公平。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舆论环境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这样的结果,因为关于李蓓为什么突然决定不再公开发表观点,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却没有人想或敢于提出来。不过正经媒体依然可有更体面的选择,不是吗?

至于李蓓的个人问题,我很认同朋友圈另一位很飒的姐姐说的:“李姐姐,倒是个敢作敢当的有趣灵魂。个人伴侣,有个人偏好,无可厚非。”至于其它,我觉得都没有任何讨论或渲染的必要了。

56
杨波

杨波

资深财经媒体人,专注中概股研究

半夏投资的美女基金经理李蓓火了,以一种她本人并不乐意的方式,只因在受访文章中无意透露了自己的择偶标准,竟然出圈火了起来。

但是,做宏观策略对冲的李蓓,显然不喜欢这种“网红”生存方式,她在最新的回应文章中以《忘各主流财经媒体自重》为题,直言自己不做网红,媒体关注她的观点应该远大于私生活,所以她不再接受采访了。

在各类网红满天飞、很多人都想一夜爆红的时候,李蓓的这番话,无疑是给某些喜欢专门做八卦的财经媒体打脸,不过这些所谓的财经媒体也无所谓了,人家本来就是吃这个饭的,而且亿万富豪八卦、上市公司老板离婚等题材,其传播率远大于基金经理的征婚八卦,说不定小编还在心中默默地说:做你八卦那是看得起你。

财经新闻大部分都是男人的新闻,尤其是在投资圈中,印象中上一个在国内爆火的明星基金经理,应该是在2020年大火的华尔街明星基金经理Catherine Wood(木头姐),当时木头姐已经被冠以“巴菲特接班人”的称号,只是谁股神当接班人谁倒霉,过去一年木头姐的业绩暴跌,今年甚至成为美股的反向指标,有机构直接做了一个做空木头姐持仓的对冲指数,然后大幅跑赢美股大盘。

2021年初,笔者曾写过一篇《女股神还是女赌神?木头姐的传奇能否继续》的长篇文章,有这么一段话:木头姐这位风头正劲的牛市女皇,其实质上不过是一位科技股的豪赌客而已,只是她的赌场从拉斯维加斯换成了纳斯达克指数。从美国资本市场上百年的历史可以发现,“投资未来”本身并没有错,但是用豪赌的方式来押注,依然可能会血本无归。

木头姐从华尔街牛市女王变成反向指标,国内明星公募基金经理从粉丝云集变成票房毒药,都已经印证了这一点,网红基金经理这个标签和光环,对于投资而言,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毒药,所以,李蓓在意外变成“网红”之后,第一时间选择澄清、止损,是非常明智的。

媒体报道是一个放大器,所以A股市场才有“抢帽子”这种经久不衰的偏门玩法,当然,擅长这种偏门的,其结果往往都是牢狱之灾,投资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偏门只可以赢一时。

网红都是浪打浪,后浪崛起,前浪死在沙滩上,现在谁还在讨论芙蓉姐姐呢?但投资如果也是网红打法,那么必然就跟木头姐一样,火起来是万众追捧的明星,衰起来则是喝凉水都塞牙,没有进娱乐圈的强大心理素养,还真的不要去贸然当网红。

李蓓作为私募投资基金经理,人家不是娱乐圈的练习生,早就看多了风风雨雨,也是国内宏观对冲策略的先行者吧,十年前就已经做宏观对冲了,相比于关注个人的八卦和择偶标准,对于宏观风险的预判和对冲策略,才是最重要的吧。

但是正如大部分投机者的结局都是做韭菜,对于看财经新闻的很多读者来说,虽然每天几百亿的生意都是(屏幕上的)小钱,自己几十万的股票和基金投资却都亏得一塌糊涂,但并不妨碍他(她)们喜欢八卦、

搞清楚投资真正应该关心什么,这就是投资盈利的第一关吧,然后在懂了之后又是更难跨越的一关:知行合一,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嘴巴上投资性行动上投机。

从李蓓这两天所发的文章中,至少能够判断她应该已经过了“知行合一”这一关,祝福她的基金越来越好,宏观对冲的策略能够越过未来的一波波险滩暗礁。

5
🌳朱岩梅ᴮᴳᴵ Yanmei

🌳朱岩梅ᴮᴳᴵ Yanmei

任何人都有征友自由

24
David

David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多关注自己吧,美女再美,不如自己老婆美,股票投资的再好,和自己一点关系没有,还是要过自己的生活,学着离这些八卦远一点,学着对自己的老婆好一点,学着多读些真正有意义的投资书籍。八卦除了浪费时间,吸引眼球,对自己没有多大的价值。

4
引領Manuel

引領Manuel

Ark Hills

跳梁小丑,请踏踏实实地做好研究,做好持续盈利,如果需要男人自己去找,别把职业倾向带到公众视野…

54
骆海涛

骆海涛

ONES 市场品牌总监,前媒体人

在《人类简史》这本书里,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能进化到今天,全靠强大的八卦能力。这种八卦精神被写进了基因,一直传到现在。
为什么人们喜欢传八卦呢?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认为:人类的流言蜚语,相当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社交性理毛。
媒体热衷于讨论和传播八卦,这是人性使然,也是人类延续数万年的八卦基因在传播上的投射。
所以,李蓓一旦在原是发布投资观点的官微上征婚,“天然地”引来人们对八卦的关注。然而,当人们聚焦她的征婚八卦时,她又不爽了,发文叫财经媒体不要仅仅关注八卦,要多关注她在投资上的成就。
李蓓先是利用了人性,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继而又违反人性,叫大家不要只是关注她的八卦,呼吁人们转移注意力。做个不恰当的比喻:这不就是既要当××,又要立牌坊吗?

33
胡可可

胡可可

外资公司高管

从常理上看,基金经理公开征友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毕竟人都有自己正常的情感需求。不过,这个名叫李蓓的基金经理,征友的平台是自己公司官微,这就有点不太正常了。在基金行业现在如此浮躁,人人都在追捧明星基金的背景下,这个基金经理大概率是为了炒作,为了宣传自己和自己的基金。而针对此事确实财经类媒体都在做解读,要不是因为有“公开征友”,媒体怎么能注意到企业“曾准确预测A股拐点”呢?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