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上半年同比增长2.5%
张奥平
核心观点:
1.二季度中国经济实现0.4%增速,在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之下,守住了不失速的底线;
2.从全球来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美经济周期将再次反转,东升西落;
3.下半年经济内生性增长的核心“痛点”:企业发展信心仍需恢复,稳就业挑战最大;
4.近期与企业家交流时常听到一句话,“心气大不如前”,主观感受是难以测量却更加真实的;
5.建议各部门、各地方在下半年需尽快打响中小企业“信心恢复战”,使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
6.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需要向技术创新驱动跨越;
7.只有有效创新(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与有为资本(具备价值创造能力的资本)深度结合,创新的效率才能大幅提升,中国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8.2022年二季度,代表科技创新的高技术产业投资,是疫情以来的持续性“亮点”;
9.当下投资机构手里并不缺“子弹”,下半年股权市场投资额将实现大幅回升;
10.有效创新与有为资本的结合不仅是下半年最大的确定性,也是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亮点”。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2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2464亿元,同比增长0.4%。
2022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在内部新一轮疫情冲击,外部俄乌冲突、地缘经济分裂和全球高通胀的复杂严峻发展环境之下,通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等方式,努力使经济运行回归正常轨道,守住了不失速的底线(即出现负增长)。
从全球来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中,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下调至3.6%(前值4.4%),其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下调至3.8%(前值4.8%),发达经济体下调至3.3%(前值3.9%)。
而往前看,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所处的经济周期将再次反转,东升西落。中国经济在“新常态化防控”下,从4、5月份的经济“谷底”将逐步走向新一轮复苏期。而美国、欧洲等西方发达经济体为应对四十年未有之大通胀(美国6月CPI同比9.1%,欧元区6月CPI同比8.6%),央行开始“暴力”加息缩表,这将错杀其市场中的有效需求,使其经济加速步入衰退期。2022年,中国经济依然有望继续领涨全球主要经济体。
一、下半年经济稳增长的核心“痛点”:企业发展信心仍需恢复,稳就业挑战最大
二季度经济虽实现了0.4%增速,守住了不失速的底线,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边际改善,但恢复的基础还不稳固,下半年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稳经济仍需付出艰苦努力,绝不可掉以轻心。
1、经济实现内生性增长的“钥匙”:恢复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
从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伴随着美国等西方发达经济体为应对四十年未有之大通胀开始“暴力”加息缩表,全球总需求在下半年将开始大幅下降,海外供需缺口收窄,这也将对我国下半年出口形成一定的压制,稳增长的重心则落在了内需,也就是投资和消费。
而二季度末经济实现环比修复的原因在于政府部门对经济活动进行了补缺,财政支出配合基建投资发力(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稳住了经济大盘。但经济从环比修复到实现真正的复苏则需要私人部门接力政府部门开始发力,即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发力,经济实现内生性的增长。
私人部门中居民消费是随着收入预期改变的,政策对于有效需求的刺激往往“治标不治本”,只有居民收入预期向好,居民才会增加消费。收入预期向好则需要企业实现投资发展,而企业实现投资发展的前提是具备发展的信心。所以,私人部门发力的大前提是企业具备发展的信心,信心越大,发力则越大,反之亦然。
此外,市场比较关注的房地产投资也是同样的逻辑。2022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8314亿元,同比下降5.4%,房地产是上半年经济稳增长的主要拖累项,即便今年以来房地产政策开始突出因城施策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但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居民收入预期不改变,居民的真实购房需求将被遏制,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将会十分困难,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的债务问题也难以解决。
但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长期承受着上游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所带来的供给冲击;下游消费持续低迷所带来的需求收缩;叠加疫情反复且防疫措施不断升级,生产经营活动频繁受阻,从而造成发展的预期及信心持续转弱的三重压力。
当下,经济虽实现了环比修复,但中小企业发展信心并未完全恢复,这将是下半年经济实现内生性增长的核心“痛点”。因为,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所以,中小企业的问题并不仅是微观个体的问题,还是最大的宏观问题。
从具体数据来看,6月PMI为50.2%,时隔四个月后重返扩张区间(2月50.2%、3月49.5%、4月47.4%、5月49.6%、6月50.2%),PMI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反映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经济整体实现环比修复。
但从大、中、小型企业PMI来看,6月大型企业处于扩张区间,中型企业重返扩张区间,而小型企业在今年以来持续处于收缩区间。大型企业PMI为50.2%,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51.3%,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上;小型企业PMI为48.6%,虽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景气水平虽有所改善,但仍低于临界点。
此外,6月BCI(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录得42.9,虽比5月份的37.3有一定幅度的反弹,但仍大幅低于分水岭(50为指数的分水岭,以上为乐观,以下为悲观)。企业融资环境指数也仅从5月的40.9小幅反弹至6月的44.3,同样低于分水岭。因BCI相比PMI更偏向民营中小型企业,是由企业销售前瞻指数、企业利润前瞻指数、企业融资环境指数和企业库存前瞻指数以算术平均的方式构成,这充分反映出当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信心仍未完全恢复。
近期,我们在与一些中小企业家交流时常常听到一句话,“心气大不如前”。企业虽伴随着经济从“谷底”修复,逐步开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但心气,也就是信心并没有完全恢复。有时经济数据是客观“冰冷”的,但主观感受是难以测量却更加真实的,而这一只“看不见的手”之力量却无比强大。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已持续发力恢复中小企业信心。建议各部门、各地方尽快打响中小企业“信心恢复战”。首先,要坚决防止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根据各地方实际情况建立疫情防控长效机制,更加科学精准化;其次,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最后,要站在微观市场主体需求的角度,落实好已出台的助企纾困存量政策,同时,以企业信心为政策着力点,研究出台超常规的增量政策,给予企业多方位的政策扶持,助力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恢复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经济实现内生性增长的“钥匙”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只要中小企业的信心实现恢复,中国经济当前环比修复的动能就会转化为更为强大的复苏势能。
2、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挑战:稳就业
4月29日季度政治局会议曾对后续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的清晰判断。在新三大挑战中,下半年最大的挑战便是稳就业。虽然,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5.5%(前值5.9%),但16-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上升至19.3%(前值18.4%)。此外,7月份破千万的高校毕业生将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稳就业的压力将会大幅增加。
此外,市场微观行为往往滞后于宏观经济周期,失业同样如此。在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时候,很多企业停工停产,但那时并不会出现大规模裁员的情况。当经济逐步进入复苏,企业实现复工后,发现新增订单锐减,伴随着财务状况的持续恶化,便会下定决心裁员,这时失业率会大幅提升。
7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福建主持召开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时讲到,“1.6亿多户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的韧性所在,保住市场主体就能支撑稳就业、稳经济大盘”。
7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就业是头等民生大事、稳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有就业才能创造财富、增加收入,进而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稳就业。持续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打通落实堵点,实行社保费缓缴、稳岗返还、就业补助等打包办理”。
下半年,相比于全年其他经济目标,最需要保住的目标是失业率在5.5%以内。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如果能够保住失业率目标,经济活动能正常运转,哪怕最终经济增速没有达到5.5%左右的全年目标,也是十分成功的。而中小企业贡献了市场中80%的就业,稳就业则必须要稳住中小企业,只要让中小企业具备充足的发展信心,就业岗位就会实现内生性的扩张。
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亮点”:有效创新(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与有为资本(具备价值创造能力的资本)的深度结合
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2021年中国人均GDP为1.25万美元,已接近世界银行最新设定的高收入国家标准人均GNI1.2695万美元。而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主要看驱动经济增长的动能能否实现由要素投入驱动(依靠资源或者廉价劳动力),向技术创新驱动(激发市场微观主体创新发展活力)的跨越。
此外,到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约2.2万美元),实现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这则需要在保持在一定经济增速的前提下(2035年之前保持平均经济增速4.8%以上),继续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1、有效创新在政策支持下加速发展
在近三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七大政策部署中,提出“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2022年4月29日季度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要坚持重点布局、梯次推进,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2022年8月1日起,工信部印发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也将正式实施,办法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努力在全国推动培育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从2022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代表科技创新的高技术产业投资,尤其是其中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是2020年疫情以来经济发展中持续性的“亮点”。2022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3.8%、12.6%。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8%、28.0%;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3.6%、12.4%。
此外,在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6.2个百分点。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1.2%、31.8%、19.8%。
从PMI数据也可以看出,虽然6月制造业PMI为50.2%,仅略高于临界点,但是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2.8%,表明高技术制造业具有更强的发展韧性,在创新驱动的经济环境下,创新型企业对未来市场发展预期较强。
2、传统金融体系难以支持有效创新高效发展
从世界各国实现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只有有效创新与有为资本实现深度的结合,创新的效率才能大幅提升,经济才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虽然,伴随着宏观政策面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转型,科技创新对经济的贡献度在逐步提升,但是,贡献70%左右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依旧长期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尤其在疫情反复的当下。
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债权融资长期占主导地位。而债权融资中,即便宏观货币政策层面多次强调支持科技创新,如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等,但创新型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大量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难以实现融资,这便挤压了企业的生存与创新发展空间。
在直接融资体系中,全面注册制改革及北交所设立前,资本市场没有创新型中小企业实现上市融资的通路,VC、PE等股权型资本因投资退出渠道不畅通,更是难以普适性地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
3、全面注册制改革使有效创新与有为资本深度结合
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2022年4月29日季度政治局会议提出,“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在资本市场近三年的注册制改革,以及2021年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北交所设立下,资本市场正在快速补足其帮助创新型企业实现融资发展的功能。注册制下科创板已有40余家未实现盈利的创新型企业实现上市融资发展,北交所更是彻底打开了创新型中小企业实现上市融资发展的大门。
2022年上半年,在新一轮疫情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情况下,A股市场共有178家企业实现IPO,募集资金近400亿美元,融资额创下2011年以来上半年IPO发行的同期历史新高。与全球市场相比,A股市场融资额占全球IPO融资额的近40%,成为全球第一大IPO市场,超过同期美国IPO市场133%(上半年美国IPO融资额为170亿美元)。
而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北交所也将加速发展。同样上半年受疫情影响,1月—5月北交所分别受理企业家数仅为1家、0家、6家、4家和13家,但6月份有9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申请在北交所上市获受理。可预计下半年北交所将持续加快上市审核速度,预计全年北交所上市企业将突破200家。
在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改革下,资本将更好的发挥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强化资本市场在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循环方面的重要功能;使更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实现直接融资发展,从而持续深化中国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从2022年一季度一级股权投资市场来看,募投两端均因疫情影响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一季度市场募资额为4092.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一季度市场投资金额为1968.22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47.1%。虽然投资额大幅下降,但募资额远高于投资额也意味着当下投资机构手里并不缺“子弹”(2021年募资总规模达2.2万亿元人民币,创十年来的新高)。
可预计,伴随着下半年经济逐步进入新一轮复苏期,股权市场投资额将实现大幅回升。此外,一季度投资案例数及投资金额排名靠前的便是IT、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等科技创新型行业。
2022年下半年,资本将加速流入创新型企业,实现有效创新与有为资本的深度结合,这不仅是下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确定性,也是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亮点”。对于大量具备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而言,应在尽力重拾发展信心,实现稳定发展的同时,抓住当前的危中之机(企业资本化机遇期),走在经济周期曲线之前,提早制定企业资本战略规划,实现长期价值化发展。
胡华成
昨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重要的经济数据,其中包括:GDP、居民收入、居民消费等人们比较关注的数据。
这个经济数据表现基本符合市场对它的预期,因此,股市并没有太大的反应。网友倒是对于这样的经济表现呈现出了惊喜的表情,毕竟刚刚过去的二季度让很多人印象深刻,个别重要经济城市出现了一个多月的停摆现象。不得不说,我们国家的经济韧性令人羡慕。
如果不是第二季度的影响,我国今年的GDP有望保持在4.5%以上的同比增长速度,因为我国第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长了4.8%。
现实不容假设,即使二季度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我们依然取得了正向增长的好成绩,值得为其点赞。
除了GDP以外,我国上半年的居民收入和消费情况依然稳步增长。
从全国来看,上半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8463元,同比增长4.7%。看到这个数据网友可开心了,因为自己终于可以达到平均数了,因为只要每个月赚3077元就行了,这比那些招聘机构发布的动辄人均薪资过万的报道靠谱多了。
说句实话,虽然大多数网友的薪资水平超过了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但是以家庭为单位,大多数还是没有超过平均数的。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家庭包括两个老人,一共是6口人,人均18463元,这意味着上半年这个家庭要赚11万左右才能达到平均数,请问你的家庭达到这个收入水平了吗?
如果达到了,那么恭喜你,说明你的家庭收入状况已经超过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家庭。因为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是15560元,平均每个月每口人的收入为2593元。
如果没有达到也不要慌,因为人生很长,你还有很大的反超机会。另外,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如何,跟你所在的地区有很大的联系。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22324元,农村的则是8410元。两者之间差了将近三倍之多,因此,如果你只是想凭借劳动力多赚一点钱,来城镇会好很多。
试想一下,假设现在有一个地方,对你本人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你过去,工资就比现在高三倍,你去还是不去?
话又说出来了,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虽然比农村的高不少,但是城镇的消费支出也会多出很多,比如:房租、娱乐、餐饮等。
最终网友也发明了一句话调侃城镇:“城里挣钱城里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消费端,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756元,跟收入相比少6707元,这也意味着上半年平均每个人存了6707元,你达到平均数了吗?
既然中国经济上半年表现这么强劲,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是什么水平呢?
我们以美国、日本、英国为主要参考对象,看看这些国家表现得怎么样?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个国家均未公布上半年GDP数据,我们主要参考他们一季度的GDP增长情况以及专业机构对其GDP做出的预测来判断世界多国的经济变化情况。
美国第一季度的GDP为59847亿美元,同比下跌了1.4%。市场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受贸易逆差扩大的拖累。
对于第二季度GDP的预期,高盛给出的答案是同比增长0.7%,然而此前给出的预测是1.9%。这个数据说明美国第二季度的经济跟第一季度相比虽然有所好转,但是依然不太乐观。
亚特兰大联储对于美国第二季度的GDP进行预测,从原来预测的-1.01%下调到了-2.08%。
如果美国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美国将会进入名义上的经济衰退情况中。
日本这边也不容乐观,日本内阁府曾表示,2022年一季度GDP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实际GDP同比下滑0.9%,这是日本连续两个季度来出现的GDP下降,日本经济比美国更早一个季度出现了经济衰退的迹象。
英国的GDP表现要好一点。如果用英镑计算,英国的2022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7%。之所以英国的数据表现如此强势,是因为英国2021年第一季度的GDP同比出现了5%的下滑。
高盛预测英国2022年全国的GDP增速在4.1%左右,这意味着第二、三、四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将出现下降。
通过跟全球主要的几个国家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的经济相对来说最为稳定,增长动力也更强!
统计局指出,经过初步核算,我国上半年的GDP总额为56.26万亿,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了2.5%。大家格外关注的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了0.4%,达到了29.25万亿元。
孤独的李闯王
你就不想想那些数据的真实性,就开始在这唏嘘感叹……盘古智库我也知道,但是没想到里面的研究员,只看数据,不论真假,就开始各种分析预测………呵呵呵呵 中国智库,果然奇葩
益州剑客
怎么恢复信心?妈妈只给亲儿子疯狂喂奶。那些干儿子、陪太子读书的,妈妈平时对你好只是利用你。想喝奶,没门。亲儿子喝吐了也不给你喝。
高格析
怎么重拾企业发展的信心?
最近走访了一些企业,普遍反应前景不好,不敢投资。
经济景气度已大不如前,这是现实。除了新能源、矿产资源、石油开采等几个行业,各行各业普遍变得谨慎起来,特别是房地产和关联行业已经步入了萧条。
困境就在眼前,前途也渺茫无边。此时此刻,怎么重拾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
第一,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内外资、大中小企业应同等对待,享受一致的营商服务。目标虽难,但从长远来看,这是激发企业家精神的基础制度保障。
第二,开门问策定政策。有关部门出台涉企政策,应充分征求企业的建议,防止闭门造车,文不对题。这似乎远水解不了近渴,但远水都是供应丰沛的大水源。监管部门和企业良性互动的生动场景,势必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第三,建立企业困难解决机制。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各相关方应该开诚布公地坐下来商议问题解决之道。以“保交楼”为例,房贷已经全额付给开发商了,开发商应该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楼房交付才是,但因为经营不善遇到了资金困境。购买期房本就是一个风险投资,购房者也有责任,买者自负也不只针对理财,买房子也是买者自负盈亏的。银行发放住房贷款也是一项风险业务,世界上根本不存在100%不违约的贷款业务。购房者、开发商、银行都应该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心平气和(估计都很难做得到)、理性地处理问题。烂尾楼怎么达到入驻条件?继续投入资金呗!可是谁来出钱? 涉事三方都应该出钱,至于分摊比例,那得看协商情况了。没有出钱的,烂尾楼永远解决不了。
江瀚视野
上半年经济实在是不容易,后市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
说实在,看到这个成绩让人不得不感叹,中国经济的韧性实在是非常不错,这也代表了中国经济的活力非常显著,这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来说将会是非常好的事情。
而当前经济数据对于后市的影响,我们可以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如何降低房地产对于当前市场经济的影响?让经济的发动能更加健康。
二是如何推动金融业更好地助力经济增长,让金融的资金可以有效地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给经济发展输血助力。
三是当前生活零售消费复苏比较显著,消费类的个股受到关注将会进一步增加。
四是以新能源、新基建为代表的发展重点方向值得我们关注。
夏沐子
从经济走势看,稳经济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回升势头。面对内外部阶段性、突发性因素冲击,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这充分说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回升、运行在合理区间。
不再犹豫
看到一句话,很有同感:二季度都能整成正增长,统计局辛苦了!
一帆风顺
举国欢庆,引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