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外资巨头大幅加仓中概互联网股
文洁
看到一篇基金经理访谈,这位基金经理管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海外投资人,他除了分享现在的投资观点外,更谈到了他们是如何跟境外投资人讲好中国故事的。
今年很多海外投资人对中国资产产生了很多质疑,我觉得他应该挺难的。但他说,如果大家只看头条新闻,会认为外资在系统性撤离中国,但他们进行了详细研究后发现,从去年年中到今年一季度,海外共同基金投中国的撤资比例只有2-4%,对中国的质疑很多,真正用脚投票的很少。这和我们的理解不一样,这也说明思考问题绝对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只看新闻记者的报道,需要有系统性的、有深度的原创性研究。
如何跟海外投资人沟通呢?这位基金经理说,要用西方的视角来讲中国故事。他谈到两点:
第一、最好的宣传是数字本身。比如他们跟这几个月跟海外投资人沟通中国政府怎么应对疫情时,举了两组数据。2020年武汉疫情跟现在上海封城比,无论是从工业生产总值还是社会零售额的角度,上海的负面作用都要小于武汉。事实证明投资人还是相信了中国的长期投资前景,也证明了他们的沟通方式和投资观点是正确的。
另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危机的意思是是危中有机,如果是从历史角度来考虑,越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想一想光明的地方;同样,一片的大好的时候,我们要想想潜在的风险。
因此,他们3月份跟海外投资人开电话会议时,就会谈到中国哲学,谈到中国的中庸之道。大家担心的事情并不会出现,只是媒体在推波助澜。
第二、有共情。他说,你要跟投资者讲,我们如何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绿色,如何改变普通人的生活,他会有感受。你如果讲房地产的数据,海外投资人会觉得无感。越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例子,越有说服力和共情。
也就是说,在跟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文化背景的投资人沟通时,如何求同存异,“同”在哪里?我认为“同”是基于人性的“大同”。人性对美好的事物、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相同的。
看完他的这段采访稿,我觉得我的感受有两点。
1、海外投资人并没有大规模撤离中国,而且数字也证明了今年以来北上资金是净流入的状态。我们不要听风就是雨,要有过硬的数据基础,要有自己的研究。
2、当我们在跟不同文化背景、政治体制背景的人沟通时,聪明的方法是理解对方的文化,搁置差异,强调共情。
奥秃曼
如果对国际资本比较了解,就可以知道,很多外资投资机构的持仓,实际上一直都是动态变化的,逢低买入,逢高抛出,大家节奏都不太一样。
如今看上去很多外资都在争相买入中概股,是否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性改观?我看不见的。有买入的,就也有抛售的,比如之前一向不停买入的芒格,之前就不停地抛出让自己赔了又赔的阿里股票。
虽然说最近几个月国内互联额监管稍有放松,该行业面临的重大不确定性应该会开始减弱,但是就像我们不能断定之前国外投资者争相卖出中概股是断定中概股不可投资一样,我们依然不能根据最近有一两个机构的买入,而就断言外国投资者一下子对中国互联网很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