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子公司收到仲裁裁决书
温和的强硬派
中国恒大的股价从2021年初就开始了一泻千里,从15港元跌到今年一季度的1港元,一直停牌至今。恒大的债务处置能走向何方?恒大作为一家房地产企业是否还有救?股票价格已经说明了一切。
对于金融机构,除了国家层面的保交楼以外,剩下的一切就是自保了,所有金融机构凑在上演一场生死时速,谁能够占到更多的抵押物、质押品,无疑谁就拥有了更多保全的底气(除了那些为了刚性兑付而英勇进场的信托公司外)。这次仲裁申请背后一方面是恒大集团千疮百孔的负债形式,另一方面则说明了各家机构已经在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保全自己的资产。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同恒大集团关联密切的一家银行,盛京银行也处于长期停牌的状态,坊间长期传闻的关联交易很有可能对盛京银行的真实价值构成各种冲击。2020年时盛京银行的不良率就已经达到2.49%的状态,叠加去年开始发酵的地产违约,盛京银行资产的真实情况就像是一个盲盒,拿到它并不意味着安全,而还是要最终能拆出来什么。
但从同金融机构的沟通看,即便在恒大拿到了如土地、物业等硬的抵押品,也不代表着万事大吉。恒大集团在高速发展中所积累的各种沉疴,在这些抵押品上体现得非常充分,欠缴的土增税、挂在项目公司的未缴税费,这些问题都极大程度地侵蚀了抵押品的价值。
这些问题又何止发生在恒大身上呢?财技高超的世茂不也一样如此么?
恒大的衰亡不过是地产行业狂飙的必然,任何高速发展如果不加规则限制,最后只能是一地鸡毛。在这里我无意苛责恒大,它不过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预售房制度、资金监管不利、地方政府的地产经济模式,让每一个参与者只有变得疯狂才能挣到大钱。上帝要让谁灭亡,就先让谁疯狂,疯狂的地产最后注定是惨淡经营,但问题是,我们能从这次地产的全面溃退中学到什么?
牛仔裤的夏天
在恒大债务危机爆发之后,大家用审视的眼光来重新看待这家公司之后,才发现这家公司有多么错综复杂。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其旗下各公司的地产项目上,尤其危险的是其与各个银行错综复杂的关系,让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比如去年,恒大对手中的盛京银行股份做了两次转让,恒大的持股比例将降到14.57%。但是到现在为止,对于盛京银行来讲,恒大的风险依然不能断定没有蔓延到自己身上的可能,如今恒大南昌子公司因提供反担保被仲裁,盛京银行12.82亿质押被执行就是活生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