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
杨波
8月3日,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如果把大型企业视作大象,那这个榜单就是给大象排座次,《财富》还从营收、净利润、国家分布、行业分布等多个维度做了细分榜单,我仅从投资角度聊聊对榜单的几点看法。
第一,营收能不能作为一家公司的价值指标,一直有争议,尤其是1996年开启的互联网普及浪潮,中美一大批互联网公司的涌现,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投资者对于营收指标的信心,甚至有人认为,营收是20世纪旧经济时代下的评价指标,不适用于21世纪的新经济时代。
但是,过去二十多年的500强榜单表明,营收依然是评估企业极为重要的指标,不管是工业时代还是数字时代,至少在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比营收更好的评价大公司的指标,而且这个指标也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新旧经济的分水岭。
举个例子,今年的前两名沃尔玛和亚马逊,都是零售业起家的企业,最大的区别沃尔玛是线下零售为主,亚马逊是线上零售为主,目前两家公司的年营收差距为1000亿美元,以目前亚马逊的营收增速,很可能在五年内就超越沃尔玛,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关于电商与实体店的争议,恐怕已经不再是争议了,而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这种情况在中国市场表现的更加强烈,京东集团今年排名全球46位,在中国大陆民企里面唯一一家进入到前50名的公司,阿里巴巴集团位居55位,明年很可能进入到前50位,背后就是中国消费者越来越依赖于电商渠道。
如果你是一个理性投资者,看到估值回到2014年的阿里巴巴,会不会心动?
第二,说到估值,不能不说最近在美股市场“大闹天宫”的香港公司尚乘数科,就在《财富》500强放榜的同一天,这家公司的市值一度达到5000亿美元,秒杀绝大多数500强上榜企业,但是真正的投资者,几乎不会去关注这家公司的股价涨跌,原因很简单,这家公司市值再高,也掩盖不了年营收不到5000万美元的事实,这就是一个人为制造的泡泡,轻轻一吹就破灭。
在资本市场上,市值是很容易人为造假的,这种造假行为在美国、香港市场,深圳都属于市场游戏规则范畴内的行为,而500强企业的营收指标,其造假难度就大得多,造假后果也严重的多,所以市值这个指标,更应该与营收指标放到一起来看,也就是市销率(PS),才能更好地评判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
通常来说,PS值越高,说明企业的泡沫越大,但也可能代表这个企业前景光明,投资者愿意付出更高的溢价。
举个例子,在汽车行业,特斯拉的市销率远高于丰田和大众,这是因为马斯克光环之下,特斯拉的营收虽然远不及这两家传统车企,但是投资者都将特斯拉视为未来,虽然三家500强企业都同处于汽车行业,但很明显特斯拉属于代表未来的新汽车公司,丰田和大众属于工业时代的老汽车公司。
2020年,当特斯拉的市值首次超越丰田和大众,资本市场一片哗然,当时华尔街空头做空特斯拉的最大逻辑,就在于特斯拉只占全球汽车市场销售额的1%,市值却超过了传统车企的总和。
但是,随着一年前特斯拉首次登上世界500强榜单,今年排名又大幅上升150位,上述看空特斯拉的理由,几乎在华尔街绝迹了。
以特斯拉当下的营收增速,很可能赶在亚马逊登顶500强榜首之前,就率先在榜单上超越丰田和大众。
但是,当这一天到来,或许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也变成了老汽车公司,未来会有比特斯拉还要更新的汽车企业出来,比如氢汽车,甚至飞行汽车。
第三,虽然今年中国上榜企业数量继续排名第一,压过美国一头,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新上榜的公司主要还是传统企业为主,退出榜单的公司同样也是房地产等传统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企业,恐怕就只剩下有资格上榜,但由于没有上市所以不披露财报的字节跳动和蚂蚁集团。
如果从商业模式来看,蚂蚁的互联网金融赛道,字节的短视频赛道,其实都已经属于成熟的商业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各国政策的紧箍咒限制,那么在字节和蚂蚁之后,什么样的中国独角兽公司能够登上世界500强榜单?这也很值得关注。
第四,房地产企业落榜是进步!过去十年,中国房地产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最大赢家之一,恒大曾连续六年上榜,2021年排名全球第122名,今年榜单上已经没有恒大了,上榜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只剩下5家,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企一家家退出世界500强榜单,这是大势所趋。
从过去十年的500强榜单,可以勾勒出一条房地产行业由盛而衰的曲线,随着黄金时代的结束,对于还在榜单上房企来说,现在恐怕关心的不再是排名多少,而是明年还能不能留着榜单上。
投资就是买预期、投未来,对于“夕阳无限好、已是近黄昏”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来说,所有的抄底,都有可能站在山顶。
陆如泉
五大国际石油巨头即名震天下的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壳牌(Shell)、英国石油(bp)、雪佛龙(Chevron)和道达尔(TotalEnergies)公司。它们均拥有上百年以上的历史;它们均脱胎于上世纪大部分时间一直垄断全球石油生产和市场(价格)的石油“七姊妹”;它们是跨国公司的代表,一直以超级的规模实力和卓越的盈利能力闻名于世;当然,它们也一直是《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前10名的常客。
可如今,2021和2022年度的全球前十大公司,却不见了它们的踪影,这五大国际石油巨头到底怎么了。
今年8月3日,《财富》杂志发布了2022年度世界500强企业名单。前10大公司中,石油与石化行业有3家公司入围,分别是名列第4、5、6位的中国石油集团(CNPC,营收4116.92亿美元)、中国石化集团(Sinopec,营收4013.13亿美元)和沙特阿美(SaudiAramco,4003.99亿美元)公司,均为国家石油公司。上述五大国际石油巨头无一进入前十强。排名最靠前的是名列第12位的埃克森美孚公司(营收2856.4亿美元),再往下是排名第15位的壳牌公司(营收2627.57亿美元)。
上一年,《财富》发布的2021年度世界500强,前十大公司中首次出现上述五大国际石油巨头“集体消失”的情况。去年,石油与石化行业有2家公司入围,分别是名列第4、5位的中国石油(2839.57亿美元)和中国石化(2837.27亿美元)。沙特阿美公司位列第14,实现营收2297.62亿美元。五大国际石油巨头中,排名最靠前的是名列第18位的bp公司,营收1835亿美元。
《财富》世界500强公司评选始于1995年,主要是基于上一年的营收对企业进行排名。那一年,五大国际石油巨头中,壳牌和埃克森美孚公司上榜,分列第9和第10位。
从1995年至2020年的连续26年时间里,五大国际石油巨头总有至少2家出现在前十大公司行列中。高光时刻出现在2012、2013年,分别有4家公司进入前十强。
2012年度,壳牌、埃克森美孚、bp、雪佛龙公司分别位列第1、2、4、8名;当年,前十强企业中有7家来自石油石化行业,其余3家分别是中国石化(第5位)、中国石油(第6位)和康菲石油(第9位);若算上能源行业,则达到8家,当年,国家电网公司位列第7。世界前十大公司有8家是能源企业,这简直不可思议。
再如2013年度,壳牌、埃克森美孚、bp公司和道达尔公司分列第1、3、6、10位;当年,有7家能源企业进入前十强,其余3家分别是中国石化(第4)、中国石油(第5)和国家电网(第7)。
而且,过去的十年,壳牌公司在2012、2013连续两个年度荣登500强首位;过去的二十年,bp、埃克森美孚、壳牌公司曾在不同的年份均获得过“500强头牌”的称号。
可如今,2021、2022年度,国际五大石油巨头连续跌出前十强,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一,国际油价大幅下降导致石油公司收入骤减,是五大国际石油巨头悉数跌出前十大公司的“不可抗力”。比如,2021年度,bp公司和壳牌营收(基于2020年的经营数据)分别为1835亿美元和1832亿美元,分列500强第18、19位;而2020年度,这两家公司的营收(基于2019年的经营数据)分别为2826亿美元和3521亿美元。也就是说,相较于上一年,壳牌的收入骤降50%左右,bp的收入陡降35%左右。要知道,2020年,全球开始遭遇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出现“急性休克”,石油天然气消费需求骤降,油价大跌。在2020年4月,国际油价甚至出现-37.5美元/桶的奇闻。2020年的全年实现油价约为40美元/桶,比2019年下降了45%以上,导致石油公司的营收大幅下降。中国石油、沙特阿美等国家石油公司收入也出现了同等幅度的下降,之所以还能保持在前十大公司行列,主要是公司的规模巨大使然。比如,中国石化,2020年度的营收高达4070亿美元,是世界500强的老二;到了2021年度,其营收2837亿美元,同比下降30%,成为老五,但依然牢牢占据前十强之列。
国际油价不是以石油公司的意志为转移的,或者说,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除了“人努力”,还得“天帮忙”,即高油价。即便再高明的石油公司CEO、管理再卓越的石油企业,要是遇上像2016、2017和2020年这样的“油价断崖下跌”的“至暗时刻”,也只能仰天长叹。
其二,国际石油公司在低油价时期为保住业绩和盈利能力而采取的大幅剥离公司资产,而导致的产量和营收下降,是导致五大具体悉数跌出前十强的“战略原因”。2016年以来,为应对低油价,国际石油公司加大了出售高成本项目资产的力度,主要是剥离非核心油气业务,实现快速回收资金,减轻公司资产组合负担。比如,2016—2020这五年,壳牌、道达尔等巨头持续出售加拿大油砂和一些非常规油气资产。2021年,壳牌公司将其美国二叠纪盆地资产整体出售给康菲石油公司,并计划出售其尼日利亚所有深水油气资产权益。
出售资产的后果是,如果没有相应的资产购得,则直接导致公司的油气产量当量有所下降,从而带来营收的降低。比如,与2014年油价下跌时各公司油气产量相对稳定的情形不同,2020年油价巨幅下跌期间,国际石油公司的油气产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除Equinor(艾奎诺,前挪威石油公司)和雪佛龙公司的油气产量微涨1%以外,其他国际石油公司的油气产量均出现了5—8%的下降,平均降幅达到4%。如果再出现油价下跌,则石油公司面对的是“量价齐降”的境地。
其三,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对欧美石油公司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石油巨头们对化石能源的投入意愿降低,“不敢投、不愿投、不能投”是导致公司的收入有所下降的“主观因素”。于石油公司而言,今年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量和收入。本来,随着2017年以来国际油价的回升,国际大石油公司应该增加油气领域的投资才对,但现实恰恰相反,石油公司对化石能源的投资在持续走低。特别是近两年,受能源转型加速演进的影响,国际五大石油公司投资油气项目的信心严重不足。国际石油公司化石能源投资不足的现象引发普遍担忧,OPEC、IEA等机构的负责人曾表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至少需要增加1万亿美元的上游勘探开发投资,才能保住全球油气市场供需平衡的状况。
与化石能源投资不足相反的是,国际大石油公司加快了低碳业务和非化石能源发展,该领域的投资预算显著增加。能源咨询机构WoodMac(伍德麦肯兹)的报告显示,2019年后,国际大石油公司在低碳业务上的投资普遍增长了20—30%。比如,壳牌公司称不会继续“押注”传统化石能源,未来在石油上的投资将小于总投资的一半,大部分投资将直接投向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发电。埃克森美孚2021年宣布把低碳领域的投资预算增长4倍,2022—2027年将投资150亿美元;雪佛龙公司在2028年前在低碳项目上的投资将超100亿美元,是当前投资的3倍。
其四,国家石油公司的相对快速崛起,以及服务业、互联网企业的规模实力显著增强,是导致五大国际石油公司地位相对下降的“客观因素”。2010年之前,发展中国家的公司鲜有进入前十大公司行列的。比如,2005年度《财富》世界500强公司中,中国排名最高的公司是中国石化,以销售收入750.76亿美元位列第31位,这也是中国公司上榜以来的最高名次。那一年度,国家电网公司名列第40位,销售收入712.90亿美元,中国石油名列第46位,销售收入677.23亿美元。过去十年,一批亚洲和中东地区的国家石油公司的崛起,使得世界500强的前十大公司有了新成员,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中国的三大能源企业,即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国家电网,以及中东地区的一家公司——沙特阿美。2015年以来,中国的这三家公司的名次一直保持在第3—5位,好的时候,像中国石化和国家电网,曾上升至第2位。而从2019年度开始,沙特阿美开始进入前十强。
另一方面,过去十年,从2014年度开始,500强的头把交椅重新由沃尔玛公司担纲(沃尔玛公司首次问鼎500强首位出现在2002年度),一直到现在,沃尔玛这家超级巨无霸连锁超市企业,一直雄踞榜单首位。而且从2018年度开始,沃尔玛公司的营收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系人类有“公司”以来的第一次。顺便说一句,5000亿美元之所以是个标志,是指其突破了《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一书中对企业收入划定的“上限”。该书中,作者杰弗里·韦斯特认为,世界上尚未有一家企业的营收超过5000亿美元,这就是“规模”的约束性规律。一旦超过5000亿美元,企业的“熵”将急剧增加。还要指出的是,苹果公司、亚马逊公司近两年开始进入前十大公司,而且排名显著靠前。
掉出前十大,并不意味着国际五大石油巨头不再卓越。相反,它们正在进行调整和转型升级,以便在下一个时代的竞争中保持战略优势。而且,我们知道世界500强实际上是500大,大不一定强,大不一定拥有与之匹配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实现能力。因此,比营收更重要的是效益和投资回报指标。若论“净利润”,2022年度埃克森美孚和壳牌的净利润分别为230亿美元和201亿美元;若按照净利润排名,在实体企业中,它们依然可以排进前十名。
王衍行
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有三大看点:
一是中美企业在数量上平分秋色。中国共有145家公司上榜,大公司数量继续位居各国之首。美国今年共计124家公司上榜。中美两国合计有269家公司上榜,占到世界500强的一半以上。必须指出的是,在数量上平分秋色的同时,中国企业低质量问题也充分暴露。
二是中国上榜企业需正视不足。中国公司盈利能力与世界500强公司平均水平的差距拉大。中国145家公司上榜公司平均利润约41亿美元,虽然与自身相比有所提升,然而世界500强平均利润同期上升至62亿美元。
以部分国家作为比较对象:例如,上榜的德国企业平均利润44亿美元,英国企业69.6亿美元,加拿大企业47.5亿美元,法国企业48.5亿美元,巴西企业84.8亿美元等,均高于中国公司。
与上榜美国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利润差距更加明显。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上的美国124家企业平均利润高达100.5亿美元,几乎接近中国上榜企业的2.5倍。中国上榜企业利润及其增速远低于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企业盈利能力偏低问题已经成为其心头之患。
三是中国大陆国企需要向民企学习。中国一些上榜国企规模之大、韧性之强,的确令人扬眉吐气。对中国大陆国企和民企进行比较:今年有86家国企上榜,平均营业收入923亿美元,营业利润39.5亿美元,总资产4,153亿美元,净资产508亿美元。与此同时,上榜的50家民企这四个数字分别为614亿美元、44.2亿美元、2,608亿美元和349亿美元。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上榜民企的销售收益率是7.2%,总资产收益率是1.7%,净资产收益率是12.7%。上榜国企的三个指标则分别为4.3%、0.95%和7.8%。
显然,上榜民企的经营状况优于国企,盈利能力强于国企。而国企的盈利能力不强,竞争力提升为未来目标。需要指出的是,上榜国企“大而不强、强而不优”的痼疾难以不治自医。
倪受彬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能力是国家国力之间竞争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一国营商环境、市场结构甚至商业伦理的综合比拼。《财富》500强中多有中国企业身影,但是,国有商业银行在数量、利润贡献中占比太高,恰恰反映出国内实体企业的资金成本和压力。一个好的经济体的金融指标应该是企业融资成本低和便捷,银行间接融资比重高和利润雄厚的状况应该改变。但是也非一日之功,例如提高多层次资本市场与直接融资比重,推动利率和资金的市场化深度,都是虽多次强调,但是,传统融资结构和惯性难以遏制,实际上也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而P2P、互联网金融应该是银行体系之外的中小企业融资手段,因为监管不足而背上恶名而遗憾谢幕。
此次500强榜单中的中国实体经济,多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一方面,其盈利能力与水平与美国差距不小,也反映出国企虽然有体制优势,但是其盈利能力、创新能力也亟待改革。去年中央国资委提出对国有企业应该从管资产到管资本,意在发挥国有企业的自主性,学习新淡(马锡)模式,应该说也是一种进步。
此次榜单中,中国的民营企业比亚迪比较显眼。最近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车的杰出代表,其电池海外交付能力大幅提高。且整车在日本等国外生产并进军海外市场,值得庆贺。
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建设的成果,就是有一批又一批比亚迪这样的企业,在市场中搏杀成功。而不能利用体制或行政的垄断来扶持,官办企业的成功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国家的企业竞争水平,甚至官办企业的成功背后是以一批一批小企业的机会丧失为代价的。或者说,这些国企的成功与利润收益水平,应该将对民营经济市场机会的剥夺、垄断和其他非市场的补贴计算进去,对其盈利、收入指标再进行一次折扣处理,这样才能可能更准确进行排名。就像世界银行和国际组织,已经在采取更多元化的指标来计算各个经济体的GDP排名,其中增加的因素包括碳排放数据、ESG指标。多样指标和拉长评价的周期,看到的排名可能又不一样,但是可能更接近事物的真相。
李良东
世界500强公司占全球GDP的四成,整体收入上年涨幅接近20%,既反映了后疫情时期经济的复苏,也暗示了在宏观经济低迷的环境中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毕竟众多在资金储备、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处于竞争弱势地位的公司,在对抗疫情、通胀、供应链问题的过程中相对捉襟见肘。
头部依然被能源、金融和全球性科技公司所占据,尤其在俄乌战争的背景下能源等领域的公司获益更多。中国上榜企业中国企与民企的效率一目了然,在近年来国进民退的过程中,如何改变国企治理结构与提升运营效率才更符合共和国长子担负国计民生重任的角色。
高科技领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因为美国自特朗普时期开始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遏制带来的影响是极为长期的。在芯片领域,美国近日通过的2800亿的芯片法案以及拜登推动的美日韩台CHIP4,在佩洛西亚洲行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虽然韩国碍于在中国大陆既得利益以及与台积电竞争考量,尚未就CHIP4做出回应,但佩洛西一定会在本次访韩过程中施加压力。
由此形成的对中国芯片业发展的封锁圈,对于中国整体高科技发展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肃清行业弊端、清理行业弊端在近日可谓雷厉风行;但高端芯片发展在材料、精密仪器等多个领域的积淀都非一日之功,能否尽快跟上都需要至少一代人的扎实求真。
对于世界500强公司来说,ESG是规定动作。在世界融通愈发紧密的过程中,企业所担负的使命与责任早已超越了追求利润和达成就业的商业目标,也已升级了早先的企业社会责任。将之与人类社会发展责任挂钩,应该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而从企业适应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拥有更多人类发展使命感的公司正越来越多地被年轻人们所青睐。这对于全世界的大公司,尤其是诸多传统行业的大公司来说,都是在业务发展与转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谭浩俊
8月3日,2022《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正式发布。中国企业在上榜数量上继续俯瞰天下。加上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共有145家公司上榜,大公司数量继续位居各国之首。作为对比,美国今年虽然增加2家,但在总量上只有124家,比中国大陆入榜企业数量还差12家。
入榜企业数量最多,也标志着中国在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上的地位是最高的,是举足轻重的。中国企业的变动状况,对世界500强企业的结构和规模影响都是非常大的。特别在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十分低迷状态下,中国企业对世界500强榜单的影响更大。
那么,当如何来看待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呢?入榜企业数量最多,是否就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影响力也最大呢?显然,就目前中国入榜企业的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其中,如何才能做到既大又强,如何才能真正具有品牌影响力,如何才能在国际市场具有更强的话语权,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破解中国企业盈利能力不强难题。虽然这是一个老问题,但是,决不能让老问题变成永远破解不了的难题。数据显示,中国上榜的145家公司的平均利润约为41亿美元,不仅与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利润62亿美元相差21亿美元,与上榜的美国企业相比,差距就更大了。124家美国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达到了100.5亿美元,相当于中国上榜企业的2.5倍。这样的差距,决不是一天两天产生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由此形成了中国上榜企业平均销售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远低于美国上榜企业,只有美国上榜企业的一半不到,也低于500强企业平均水平的现象。因此,必须想方设法破解中国企业盈利能力不强的难题,特别在国际竞争不断加剧打压中国企业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于参与国际竞争十分重要。否则,别人不要打压,自己就因为盈利能力不强、控制成本不力而自然被淘汰。
破解国企大而不强、民企强而不大难题。在今年的榜单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国有企业大而不强、民营企业强而不大。榜单显示,今年入榜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有86家,民企只有50家,民企入榜数量明显少于国企。但是,从规模和效益来看,很明显的就是国企规模大、利润少,民企规模小、利润大。86家入榜国企的平均营业收入达到了923亿美元,营业利润却只有39.5亿美元。相反,民企的营业收入只有614亿美元、利润却达到44.2亿美元。民企的营收少了300多亿美元,利润却高了近5亿美元。上榜民企的销售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也远高于国企。国企获得了大量社会资源,个个“吃”得丰乳肥臀,却没有体质,显然不是最好的格局。因此,如何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增强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盈利能力,十分重要。同时,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给予民企更多支持和帮助,让民企做大规模,增强盈利能力,也很重要。
破解科技型企业外表光鲜、内存不足难题。国际市场竞争,靠的就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应当是各国竞争能力比拼的主战场。从世界500强入榜企业的情况来看,中国科技型企业的竞争力还是不足的,存在着外表光鲜、内存不足的问题。先从互联网公司来看,今年上榜的互联网公司共有6家,分别是美国的亚马逊、Alphabet公司、Meta Platforms公司,以及中国的京东集团、阿里巴巴集团、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亚马逊位列排行榜第2,Alphabe排名第17,都远高于中国入榜企业。中国入榜互联网公司排名最高的是京东集团,列第46,阿里巴巴列第55位。而从ICT公司(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企业)来看,差距就更大了。美国有19家上榜企业,平均营业收入1262亿美元,平均利润达到237亿美元。中国有12家ICT企业上榜,平均营业收入787亿美元,利润更是只有77亿美元。营收不足美国企业的60%,利润更是只有美国企业的1/3。差距之大,需要好好追赶。因为,像阿里巴巴、腾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从外表来看,都十分光鲜,可是与美国企业的差距,却又是何等之大。企业不需要太过造势,而要实实在在提升竞争力,提升盈利能力。这道难题,必须破解。真正能够拿出来一比高下的,还是华为。
破解银行盈利能力太强、非金融企业盈利能力太弱难题。今年的排行榜,依然存在银行高高在上、非金融企业只能仰望的现象。榜单显示,入榜单的10家中国银行,占全部上榜中国大陆企业利润总额的41.7%,而126家非银行企业平均利润只有26亿美元。曾经有数据显示,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所有实体企业创造的利润,没有两家国有大型银行实现的利润多。而在世界500强榜单中,117家美国非银行企业平均利润则接近92亿美元,是中国大陆非银行企业的3.5倍多。这样的差距,反映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地位之悬殊,也反映出银行的经营策略存在问题,更反映出其他企业的生存环境比较难,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很重要。
逗号
中国公司
崔东树
《财富》世界500强中的汽车行业总体分为汽车零部件、整车和经销行业。其中整车制造行业是500强的核心重点,其表现在不断的提升之中。从2007年总体的销售收入在1.7万亿美元左右的水平上升到目前的2.44万亿美元的水平,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体现出汽车行业总体的发展态势相对较好。而汽车零部件行业近期表现也相对较强,从2007年的2900亿美元开始到现在达到5000亿美元的规模,零部件行业的增长也相对较快,只是近几年增长相对较稳。而汽车经销商服务行业总体来看,表现也在持续提升之中。
从主力国际车企的表现来看,大众和丰田两大企业是相对最为优秀的。其中,丰田在上世纪末表现一直就是持续较强的特征,在23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目前上升到2800亿美元左右规模,上升速度相对较慢。而大众汽车从2007年的1500亿美元的规模上升到现在的3000亿美元的规模,呈现相对较强增长的良好态势,体现了大众汽车的良好产业布局和良好市场表现。
奔驰和福特的表现相对来说是处于下降之中,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都在1700亿美元左右的销售收入,目前下降到1400亿美元左右,下滑还是相对较为明显的。通用从近1800亿美元下降到1200亿美元的规模,与福特表现相近,体现了美系汽车的相对走势压力较大。
目前来看,宝马等企业表现相对优秀,目前从700亿美元规模已经上升到1300亿美元的规模;现代和宝马相类似,目前来看都走到了相对较高水平,但是宝马走势相对较强,现在目前在1000亿美元左右的销售收入水平。
从销售利润率的表现来看,汽车整车集团总体的销售利润率在5%-10%之间的水平波动,而近期部分企业的利润表现相对突出,奔驰在2021年的销销售利润率达到17%,福特达到13%,宝马达到11%,三家都达到10%以上,也是相对的高位水平。
价值Value
土地是财富之母
John lock
中国基尼系数最高比国外都要高,不信让所有官员公布财产
丁海航
从应届生招聘角度来看,2022年国企应届生招聘的质量明显高于此前,这一部分优质新员工多因疫情期间外企和私企的不良表现,改变意向选择了“更稳定”的国企,为下一步排名冲高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