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多位基金经理因场外期权被查
陈燕
这则消息虽然还没能坐实涉及哪些基金公司哪些基金经理,但从传闻有鼻子有眼的信息和客观逻辑推理看,不会是空穴来风。这两年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若某个账户的交易与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呈现相关性,就会被监控察觉,并被追溯账户信息是否与基金经理存在关系。这条路线的高力度管控致使我们这两年好像没怎么看到股票基金经理老鼠仓事件了,而如今隐蔽性极高地利用场外期权与自身内幕信息获利的新型老鼠仓做法浮出水面,不得不说,原来不是行业毛病医好了,而是手段升级更高明了。这是一个“独特”的行业。
独特之一:这是一个高智商人才密集的行业,也是一个人才极度浪费的行业。高智商高学历者挤破头入行或转行,最初的动机就是“赚钱”。
在中国做投资行业,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投资机构,清北复交或全球前十的名校硕/博士学历是标配,这完全是其他行业研究所、科研机构无法企及的人才密度和高度。翻看基金经理的履历,那么高比例的名校数学系、物理系、机械系、微电子、医学硕士博士。那这样一群最聪明的人聚集在一起的行业,为社会创造了什么?诚然他们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实体经济发展中直接和间接投资的推动者和价值发现者,然而我们应该也很容易想象到如此级别的人才配置,放到实体经济中,对于推动我们各行各业的科技进步又是怎样一番贡献呢?
反过来看那些投资工作是否一定需要如此高智商高学历的人才才能胜任呢?理解宏观经济、产业逻辑和做企业的尽职调查、财务分析,仔细想,真的非清北复交的高材生不可吗?这不是全社会教育资源的浪费吗?进一步想,这些第一学历非经济金融专业的人毕业后纷纷入行投资,恐怕没人可以否认是因为这里赚钱多,而且来钱快吧。也许他们当中很多埋头在科研岗位工作一辈子也可能获得院士、科学家头衔,但那样要忍受年轻时候的清贫和科研路上的艰辛困苦。
价值取向决定了这群人(中至少有一定比例的)铤而走险的动机,智商才干又决定了他们有绕过规则的能力。办法总比困难多,更何况都是智商爆表的人呢?
独特之二:这是一个离钱最近的行业,也是一个极度考验人性的行业。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我定力和法律意识,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赚来的钱,就要面临身败名裂和牢狱之灾了。
基金经理每天的工作就是管钱,睁眼就是与钱打交道,管理的产品不论盈亏,管理费是不会打折的,作为乙方的券商时不时会孝敬点,作为金领职业,精英人士,收入很高,大家也能理解。但是如果这些还不够,还想利用职务之便拥有的“上帝视角”般的信息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那就走上了不归路。在金钱和利益面前,人性往往经不住考验,而且自我突破的创造力往往惊掉下巴。
这次的新型老鼠仓做法,又给监管和大众上了生动一课。传统的打老鼠行动监控的是全市场股票账户与机构股票账户的趋同性,利用场外期权协议,不直接持有个股,一定程度上绕开了监管对从业人员股票账户的监控。同时场外期权隐含高杠杆,收益更高,成本更低。
基本原理是基金经理通过买入场外看涨期权锁定一只股票,然后用自己管理的基金买入该股票,或利用自己的市场影响力拉升股价,其持有的看涨期权就可以获得成倍的收益。以10倍杠杆为例,如果个股上涨10%,看涨期权有可能获利100%。实际操作时可以事先找到一家私募,成立一个私募产品,再找到数位愿意为他代持的个人投资者对私募产品进行认购。认购完成后,由该私募产品去与券商签订一份看涨的场外期权协议。这样一来,表面上这份场外期权协议的订立者是与认购该私募产品的投资者,而且场外期权都是一个个单独定制的协议,法律文本一层层很复杂,因为不涉及到交易所场内交易,所以也没有什么信披要求,监管查起来不容易。
不过好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投机取巧都只是一时的,任何人都最好不要以身试法。笔者就因为工作关系深入接触过一位曾经的老鼠仓基金经理,他的履历在污点之前的部分,完全符合我们对基金经理光环的理解,抛开走错的那一步不说,该前辈从待人接物到专业能力,确实可圈可点,综合素质不错,但是证监会处罚的5年市场禁入和3年缓刑也足够让他与投资生涯彻底说再见,甚至在投资以外的金融边缘行业再就业,也要遮遮掩掩,不敢以真实姓名示人,想来真是何必当初呢。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这个独特的行业中,踏踏实实为客户管钱,赚属于自己的本分钱,已经可以过得非常光鲜。如果想要利用职务信息赚快钱,甚至为了自己财富自由罔顾或损害客户利益,那就不是简单的失业了,而是警钟长鸣了。
吴清扬
昨天网上传言某基金经理因为用场外期权做老鼠仓被带走了。对于这些传言没有得到官方通报之前我保持怀疑,但场外期权确实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较为神秘,我想不妨就着这个机会讲讲。
场外期权确实是可能会被用来做老鼠仓的。
如果基金经理自己掌管几十亿股票持仓,找一个市值100亿以内,流动性小一点的股票,就说拿3-5亿资金快速建仓,在合适的市场背景下,是有可能把股价快速推高百分之几十的。如果他走个私募基金通道,提前拿个1000万左右的个人资金去向券商购买该股票的个股场外期权,然后再用自己掌管的基金推高股价,确实有可能因此赚至少2000-5000万左右的回报。
对于市值一两百亿的股票,如果单靠三五个亿的资金去操纵股价涨30-50%其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如果选择市值更小的股票,往往期权费报价也会更高,杠杆效率更低。
这里面的定价风险主要在哪呢?
对于一个做老鼠仓心态的期权买方来说,希望手里小额的资金发挥巨大的杠杆作用赚很多很多钱。
从期权定价的角度来说,场外个股期权签订的时候,期权买方为了提高杠杆倍数,即资金使用的效率,会对期权合约做出比较多的权利让步,比如到期时间比较短(短期可能股价涨不上去期权价值就归零了)、到期日之前不能主动结算行权(涨完了又跌下来了期权价值归零了)、行权价距离现价比较高(正股得涨很多期权才能开始有实际价值)。
那么在现实中,虽然这个人用自己掌管的客户资金去买入股票,但有的情况下也可能遇到市场大环境的逆风,比如突逢市场环境走弱,其他投资者集体卖出,或者重要股东出于种种意料之外的原因快速减持,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到期时候就发现正股价格不够高,之前设计的比较苛刻的期权条约,无法实现有效行权了,期权费也是可能会归零的。
另外,券商场外期权业务这几年发展的很快,但由于本质上是私下对赌合约,天生不够透明,同时由于券商是有风险持仓敞口的,确实也给证券公司带来了更大的潜在经营风险,因此前两年是监管层是通过收紧政策加强了限制的。
根据目前的监管要求,个人投资者无法再买入场外期权,通过私募产品买的话,严格的门槛是单产品至少5000万,同时产品内买个股期权的资金不能超过30%,意味着拿5000万为门槛开产品的话,里面只有1500万能真正用来高杠杆场外期权用,剩余3500万是冗余资金。
其实对于年薪一两百万的普通公募基金经理来说,这种门槛也不是想够就够得到的,恐怕还得募集别人的钱一起共谋犯罪才行,而且在当今的大数据监管环境下,恐怕也很难彻底遁形地下。
所以有人说很多基金经理都这么干,我是表示怀疑的,因为犯罪成本还挺高挺复杂的。
期权本身是一个对冲风险非常好的个性化工具,如果是在帮助客户管理资金的时候恰当使用,可以很好的达到降低客户资金风险的目标,与客户达成共赢。
但一把锋利的刀,落到了别有用心的人手里,反向使用,就成了收割韭菜的利器。
金融这个行业,无论是做贷款信托股权债券等融资,还是做股权股票债券期货这些投资,本质上都是在支配别人的钱,对于没有格局也没有下限的人来说,总能想到办法去损人利己。
这行业离钱太近了,如果没有职业道德和守法意识的话,确实与钱是负距离。
同时与手铐也是负距离。
赚这样的钱,对于格局高远的人而言,不仅面临身陷囹吾的风险,同时对于人生也代价巨大,背着这样的耻辱,出狱后也难以再得到别人的信任,而做金融这行,最重要的个人资产,就是别人对你的信任。
我自己现在开私募基金公司,平时就经常想,以后公司大了,会不会也有罔顾客户利益谋私的员工呢?
轻则向公司和客户推荐有潜在个人回扣的项目,重则直接以投资经理的身份把客户的钱投向自己老鼠仓标的里。
想来想去,没有完美的一招鲜防范方法,但三个方向是必须得做的:
1、招聘和团队塑造时重视价值观,避免引入只看钱不重职业道德的人;
2、公司制度建设中,对有核心建议和决策权的人适当分权,避免在脱离监管下独自决策;
3、努力保持公司的发展,让核心人员保持还能赚更多钱实现更大理想的盼头,淘汰职业天花板已到,早已产生懈怠的人,远离核心岗位。
金融从业者的这种代理人风险,其实不只是对于投资者而言很烦,对于金融公司老板来说也很烦,这样的声誉风险大幅损害了公司利益。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金融公司老板和投资者其实是站在一个立场上的。
猫和老鼠的游戏永远在继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三管齐下至少能大幅降低发生这样问题的概率吧。
希望我们都擦亮眼睛,永远不要实际遇到这样的负心人。
王衍行
此则消息尚未经过权威核实,但为真的可能性比较大。
若为真,则这些基金经理因场外期权交易可能处犯刑法。那么,除了被经济处罚之外,可能还有牢狱之灾。
基金经理个人从事场外期权交易,其危害可能甚于内幕交易,这种操纵市场、吃里扒外、损人利己的行为与基金业的道德规范及法律个格格不入。
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些基金经理的小聪明,必然难逃被查处的结局。那句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绝不是空洞的口号。
防止臭鱼搅一锅腥。基金公司必须加强日常员工行为管理,防患于未然,否则,这些丑闻将影响基金公司声誉。
兰香
从昨天晚上开始各大媒体和微信群都在传有关多位基金经理操作场外期权的丑闻。目前来看,虽然此事尚未得到官方认证,但大抵不是空穴来风。一旦坐实,这绝对称得上是公募基金史上最大丑闻。
关于场外期权的操作难度,文中受访的这位基金经理言之凿凿:“我觉得可能有老鼠仓存在,个别几位搞场外期权也有可能,但是300位通过场外期权来做太假,30位都假,因为绝大多数主动基金经理都不懂这个东西,就算金融学学过,还得操练。”但在我看来这个说法实在可笑,首先期权这个东西虽然专业但对于高智商的基金经理来说也算不上什么高难度的领域,如果真有心搞懂,他们花几天时间集中学习一下也就学得八九不离十了;其次面对期权”老鼠仓“的暴利空间,真有心的基金经理会吝啬这几天学习的时间?
很明显,基金经理是否涉足场外期权来谋取私利,与期权操作的门槛没多大关系,而主要关乎基金经理个人的操守以及监管的完善程度。而这两点在国内的公募基金市场似乎都还欠奉。就场外期权而言,其隐蔽性本来就极高,主要通过是和券商签署线下对赌协议而完成的一种互换,很多时候神不知鬼不觉的就完成了最终交易,这对基金经理个人和监管机构人员都是一种考验,考验前者的是抵御诱惑的能力,考验后者的是嗅到猫腻及彻查违规操作的能力。
日光底下无新事。既然暂时看不清,那就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成宝拉
300个基金经理被查,这实在是金融圈历年来的大瓜了。基金机构是不能做场外期权的,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光是违规做场外期权,就已经够得上严重的惩罚了。
但是现如今大家都怀疑这一事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有可能是他们利用场外期权搞老鼠仓,也就是用基民的钱高位买入,而自己事先低位买入,然后用基金的钱去拉股票,如果这个怀疑被证实,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小股突然之间变妖股,或者上演天地板行情,这或许会让这些基金经理面临最严重的法律制裁。
John WANG 王其荣
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说,特许金融分析师 CFA Institute 始终将职业道德和操守放在第一位的做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