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年会召开在即,市场瞩目美联储加息节奏
王衍行
个人的几个观点:
第一、本轮高通胀具有常态化、嵌入式的特点。若如此,美联储对高通胀的态度,可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美国民众则别无选择,只能与高通胀“与虎同伴”一条路可走。实践可能证明,任何异想天开的整治高通胀举措到头来都是于事无补的,甚至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二、所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指美联储的做法异想天开,即选择加息幅度和时长可能会超过近几十年的水平,这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疲软、失业率上升和更加频繁的经济衰退。此轮美联储加息75个BP已将美国推到了经济衰退的边缘。其实,货币政策过度紧缩的风险已经存在并可能相当严重,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长期且有多种滞后的情况,因为央行加息与经济活动反映出加息的影响之间存在时滞。
第三、美联储做糖不甜做醋酸。即,美联储已经失去抑制高通胀的最佳时机,其实,这个时机也不一定存在,换句换说,美联储的工具箱里已经没有抑制高通胀的工具,但是,美联储的工具箱里有导致经济衰退的工具。
第四、美联储必须识时务。我8月18日撰文预计,美联储在9月21日的议息会议上可能将其加息的幅度缩减至25、或者50个BP,现在,我仍然坚持这个判断。这两天,对美联储政策预测最为精准的高盛美国首席经济学家哈哲思表示,鲍威尔届时预计将重申此前放缓加息的论调,美联储将在9月加息50BP,在11月和12月加息25BP。值得指出的是,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其实包括“死马当活马治”,“皇帝的新衣”。
第五、市场的积极反应。周四,投资者关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美股收盘上涨,标普500指数上涨58.35点,涨幅1.4%,至4199.12点。科技股集中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207.74点,涨幅1.7%,至12639.27点。道琼斯指数上涨322.55点,涨幅1%,至33291.78点。
温和的强硬派
相比于今年上半年FOMC会议决议的跌宕起伏,三季度以后的美联储加息节奏已经不是那么“引人入胜”了,主要原因有二:
1,前期加息的力度已经充分作用于美国经济和大宗商品价格,通胀攀升的趋势已经慢慢走缓,前期吃得药已经开始有效,美国经济的高热已经有褪去的迹象,后续的剂量和吃药频次自然可以降下来。
2,市场已经充分预期美联储对于经济发展和通胀控制的实践逻辑,公开市场对于三季度后期美联储的加息频次有了非常明确的认知和预期,只要不是超预期的突发事件,就不可能对市场产生剧烈冲击。投资者最敏感、资本市场最风声鹤唳的日子,正在过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与其看美联储FOMC会议的热闹,不如认认真真思考下阶段之于宏观和投资的对策,在此刻,至少有以下几点是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的:
1,美国经济在2023年初步入阶段性衰退,是必然的事情,宏观经济下滑带来企业利润的承压,是疫情后周期的正常表现,相比于2022年的紧缩主线,2023年我们可以适当地期待美联储的宽松政策。
2,加息节奏趋缓后,美股渴望迎来机会。年初美股经历了一轮快速回调后,特别是成长股更是表现惨淡,这里面个中原因虽各有差异,但都将会在更加温和的货币政策下有所反弹,可谓是久旱逢甘霖。
3,相比于美国日渐明确的通胀下滑预期,欧元区还在继续忍受俄乌冲突带来的高通胀,这些无疑都将为欧洲区经济复苏带来负面的影响。许多国内的私募基金开始有意识的看空欧洲市场,这对于中国的私募基金界,也是头一遭,这背后折射出来的确是投资界对于欧洲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一种共性认知。
4,俄乌冲突虽是偶发事件,但叠加最近三年全球范围的极端气候,却让人重新发现了火电的价值。从拜登政府回归巴黎气候协定后,全球能源的主线就是清洁能源+去石化概念,但今年的旱情和大宗价格飙升却让大家都再次意识到了能源安全性的重要性,即便未来是绿电的天下,多元化的能源供给结构+有弹性的能源备份,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是必须要思考的事情。值得关注的是,国内一些基金经理明确表达了对于火电的期待,正是这一逻辑在快速扩散的明证。
“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这是许多人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总结的实践,但对于宏观经济,何尝又不是如此呢,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在下一阶段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
梅森
在这个大背景下,这次的全球央行会议备受瞩目,包括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杰伊•鲍威尔在内的央行官员齐聚一堂,讨论全球经济未来的挑战。大家现如今尤其关注美联储的动态,今年以美联储已经大幅度加息很多次,未来短期内会不会再来一次,是市场投资者们关注的重点,不过,现在说央行是否会在9月的第三次会议上连续加息0.75个百分点还为时过早,前不久美联储也有“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加息步骤的类似表态,这让未来是否加息更加不好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