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王衍行
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头号敌人。美联储的系列操作表明通胀已经到了历史上最难以整治的时刻。
第一、50年不遇的加息速度:美联储自今年一季度首次加息以来,已在3月、5月、6月、7月先后四次累计加息了225个基点,创下了41年来最快的加息纪录,今天,美联储再次加息75基点。
第二、罕见的一揽子猛药:美联储本月已经按计划翻倍加速了缩减资产负债表的速度,“加息+缩表”组合下货币政策紧缩力度在近几十年来极为罕见。
第三、美联储最为悲观的预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今天的政策决定公布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必须控制住通货膨胀。我希望有一种不痛苦的方法来做到这一点。但并没有。”这说明,美国今后整治通胀的道路上可能极为痛苦,而任何的多目标最优方案的实现,即,既要、又要、还要,都是天方夜谭,也是在做无用功,抱有理想化想法的人,肯定不是天真就是愚蠢。
悲观中的积极因素:
一是美国整体经济仍然在正常的轨道上:美联储持续加息意味着整体经济仍处于增长轨道,这通常与强劲的消费者消费趋势有关,十分关键的一点在于,美国的消费者目前比较理性,似乎并没有过度消费。
二是尚未采用最为极端的做法,例如,在认为经济和通胀走向发生根本性变化时,美联储可能会加息100个基点,但美联储没有这样做。
三是美联储并不想在大幅加息的道路上一条道跑到黑,例如,鲍威尔曾经表示:“货币政策将取决于传入数据的整体性和不断变化的前景。在某个时候,随着货币政策立场进一步收紧,放慢加息步伐可能会变得合适。”
总之,美联储这次所发表言论是数十年最偏紧缩的。投资者,尤其是股票投资者,不能掉以轻心。今天,美联储将基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0.75个百分点,至3%至3.25%的区间,与预期一致。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对今年年底利率水平的预测也有所上调:他们目前的预测中值是,届时联邦基金利率将达到4.4%。这意味着,在美联储今年剩下的两次会议上,每次都要进一步加息,其中至少有一次需要加息0.75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以外的国家,整治通胀的难度,可能大大超过美国。
钟正生
美国时间2022年9月21日,美联储公布9月FOMC会议声明与经济预测,鲍威尔接受媒体采访,期间市场剧烈波动:10年美债利率曾跳涨至3.63%的新高,但尾盘回落并收于3.54%;美股三大股指在会议声明后跳水,曾于鲍威尔讲话期间翻红,但尾盘仍然回跌;美元指数曾升破111.48,日内收于111.37,日内涨幅达1.07%。
货币政策与声明:加息方面,会议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75bp,至3.00-3.25%目标区间。这一节奏符合8月下旬杰克逊霍尔会议以来CME利率期货市场预期。缩表方面,美联储将按照原有计划,从9月开始加速缩表。美联储在9月的声明与7月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经济预测:1)经济增长方面,美联储预计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速可能会显著低于长期增长水平,但仍可以实现正增长;2)就业方面,美联储认为加息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会更明显,且可能持续更久;3)通胀方面,虽然美联储并未大幅上调今明两年的通胀预测,但考虑到其显著上调了政策利率预测,实质上美联储对通胀的看法较6月明显更加悲观;4)利率与点阵图方面,超过半数委员认为2022年政策利率应至少达到4.25-4.50%,意味着年内的另外两次会议或分别加息75BP和50BP;2023年政策利率预测中值为4.6%,高于会议前CME市场预期 50BP左右。
鲍威尔讲话:总的来说,鲍威尔试图延续杰克逊霍尔会议后的政策立场,即美联储不会过早放松政策。其对加息终点的描述,首次使用了“足够限制性水平”(sufficiently restrictive level),而不仅仅是原来的“限制性水平”。同时,鲍威尔强调会尽量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限制性利率水平。而对于任何有关经济与就业的担忧,其都非常谨慎地回复,生怕“错误地”传递鸽派信号。但其有信心,认为按照目前加息路径,通胀是可以被驯服的。
美联储信誉保卫战:在通胀形势“喜忧参半”、通胀演绎不确定的背景下,美联储坚定选择保卫信誉,势必确保通胀回落,哪怕牺牲“软着陆”的可能性。对市场而言,短期市场风险较大,因市场仍处于消化美联储新的政策思路的阶段,且美国经济衰退尚未兑现,美债和美股定价仍有调整空间。具体来看:1)本轮10年美债实际利率高点或达到1.2-1.5%,名义利率高点或达到3.7-4.0%。2)美股短期仍有调整压力。一是,美债利率的攀升进一步削弱风险溢价;二是,估值和盈利预期仍有下调空间,明年美国经济衰退对美股盈利的杀伤依然没有足够计入。3)无论是从美联储紧缩节奏看,还是从非美经济压力看,美元汇率目前仍将维持强势。
张奥平
北京时间9月22日(周四)凌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再次上调75个基点至3.0-3.25%区间(为年内连续第三次加息75bp,3月加息25BP—5月加息50BP—6月加息75bp—7月加息75bp—9月加息75bp),加息幅度符合市场预期。缩表方面,美联储按原计划,每月减持950亿美元资产,规模翻倍(600亿美元国债、350亿美元MBS,前期每月减持475亿美元)。
美联储在会议声明中提出,“近期指标表明支出和生产温和增长。近几个月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与7月会议声明相比,美联储不再认为消费支出和生产出现疲弱,表明在7月会议后,美国经济活动景气水平并未下降,也给予了美联储连续加息75bp的底气。
在经济预测部分,大幅下调2022年实际GDP增速1.5个百分点至0.2%,下调2023年实际GDP增速0.5个百分点至1.2%;上调2022年失业率0.1个百分点至3.8%,上调2023年失业率至4.4%;上调2022年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速0.2个百分点至5.4%。整体来看,美联储维持“高通胀、低增长”的长期性预测。
此外,此次发布的点阵图显示,超过半数委员一致认为2022年政策利率应至少达到4.25%-4.50%,这也代表了年内的另外两次会议需分别加息75bp与50bp。约三分之二的委员认为到2023年政策利率应达到4.5%以上。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美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为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充分就业。今年以来,美联储处于左右为难的处境,一方面担心通胀风险继续上行,另一方面担心经济硬着陆风险。但目前来看,相比与经济衰退,美联储更担心居高不下的通胀水平。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声明发布后的讲话中也相对偏向鹰派,强调“尽量保持限制性利率水平较长时间”。
虽然,美联储在高通胀下持续鹰派加息,推动需求曲线快速左移。但是,目前美国居民部门仍具有较高的通胀预期。根据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微观经济数据中心发布的2022年8月消费者预期调查,一年期通胀预期虽较前值有所下滑,但仍维持5.7%的较高水平(7月为6.2%)。在居民的高通胀预期下,想要驯服顽固的高通胀只有进行超预期的宏观政策调控,即持续大幅度的加息、缩表。
此外,需注意的是,当前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同样面临通胀持续高位运行的困境。欧元区近几个月CPI同比增速不断创新高(5月8.1%、6月8.6%、7月8.9%、8月9.1%),虽然9月欧洲央行决定将三大关键利率“史无前例”的上调75个基点,但不断创新高的通胀水平也将持续倒逼欧洲央行加快紧缩货币的步伐。
西方发达经济体在需求侧的强紧缩宏观政策选择下,已使其居民消费欲望被大幅抑制,有效需求被错杀。美国密歇根大学发布9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59.5,不及预期的60.0;欧元区8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24.9,接近历史低位。而西方发达经济体,作为全球最终需求国,其需求下滑,必将对我国出口造成影响。目前,国内出口正在逐步走弱,8月出口同比增长11.8%(7月18%、上半年13.2%)。
当前,中国“宽货币周期”与美国“紧货币周期”,将使得我国资本面临较大的流出压力,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造成一定影响。但往未来看,更大的潜在风险是全球经济的加速下行,总需求大幅下降,以及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
今年5月以来,中国经济虽实现了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后的环比修复,但并未实现内生性复苏。首先,8月投资实现同比6.5%的增长,主要是因政府部门对私人部门的持续补缺。进入三季度以来,政府部门对经济活动加大力度进行补缺,宏观财政货币政策配合基建投资发力(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7月11.5%,8月14.2%,过去两年平均同比增长1.8%)。
其次,消费虽呈现企稳态势,但仍处于较弱水平。8月消费实现同比5.4%的较高增长,主要是因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笔者认为,私人部门中居民消费是随着收入预期改变的,只有居民收入预期向好,居民才会增加消费。收入预期向好则需要贡献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的中小型企业,也就是私人部门中的民营企业实现投资发展,而企业实现投资发展的前提是具备发展的信心。所以,私人部门发力的大前提是企业具备发展的信心,信心越大,发力则越大,反之则反。
经济走向复苏往往需要“两步走”。第一步,政府部门发力基建投资,稳住经济大盘,创造市场有效需求;第二步,私人部门接力政府部门发力,即民企投资与居民消费,经济实现内生性增长。当前,经济实现复苏“两步走”的第二步却迟迟难以实现,笔者认为,其根本性原因便在于市场主体预期不稳与信心持续较弱。
2022年9月8日,国务院专题会议指出,“当前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但有小幅波动,正是顶风爬坡的关口,必须以更强紧迫感夯实经济恢复基础”“稳经济要靠市场主体,要在纾困保市场主体的同时,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促进消费恢复成为主拉动力,更大力度扩有效投资,为市场主体创造需求、提振信心”。
在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施行强紧缩宏观政策,使未来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当下,笔者认为,中国宏观政策更需抢抓时间窗口,“以我为主”主动应对,加速推动需求曲线右移。加大对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将政策再细化再落实,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从而稳私人部门预期、提振私人部门信心,避免市场主体信心不足这疫情“后遗症”成为“永久性创伤”。
独步风云
美联储连续第三次加息75点,符合市场预期,本来靴子落地美股应该上涨,但这次美联储还公布了超鹰派的点阵图,点阵图显示今年11月和12月还将加息125点,那么11月有可能继续加息75点,12月加息50点,届时利率达到4.25%-4.5%,远超官员们此前设想的中性利率2.5%的水平。
不仅如此,点阵图还显示明年利率将继续上升,美国银行的经济学家预计明年3月前加息两次,每次25个基点。预计美联储终端利率范围达4.75-5.00%。降息要等到2024年,而不是原来想的2023年。超鹰派的点阵图公布后,华尔街再次惨遭血洗,而且可以预见,鲍威尔这次是认真的,绝对不会手软,华尔街的苦日子可能还未过半。
江瀚视野
美联储加息最核心的影响,其实并不是一次或两次的加息,而是长期对市场预期的打击。
当前全世界都处于这种大幅度加息周期之中,这样将会对整个市场的信心造成巨大的打击,一方面是剧烈的通货膨胀,市场的压力非常大,另外一方面又碰到比较大的加息潮流,这很有可能就会让整个市场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和震荡。
这对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影响将会是非常深远的,一旦市场上出现信心不足的现象,持续性衰退就有可能出现每年出现的操作,其实就是这种反向的经济逻辑。
我们现在其实非常担心的就是全球经济衰退一旦出现的话,再叠加美联储的大规模加息,整个市场一定会是雪上加霜。
闲适
地缘政治风险、自然灾害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倒退,使能源、粮食为主的农产品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持续加息的目的是为了抑制过度投资和需求,这是过往调控通胀的有效手段,时止今日,需要采取组合政策来调控,显然,这种组合调控政策在美国很难实施,美联储调控的主要手段就是加息。如果下月通胀仍然处于高位,不排除美联储一次性加息100个基点。美国三大指数至年底应该还有百分之十左右的下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