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基层供销社恢复重建至1373个,基本覆盖全省乡镇
刘水生
重启供销社被过度解读,很多人不由自主地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联想起来,直呼这是从市场经济“回退”到计划经济,我认为这有些杞人忧天:
1,中国城镇化率通过这些年改革开放与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加速度进程的影响,已经超过60%,农村人口在加速进入城市[主要是县城]。
2,农村人、尤其是年轻人进入城市的理由除了城里有更多就业机会之外,还因为城里的生活显然更高级,同时,孩子的教育资源城里比农村好太多,这些都是底层的驱动力,不可逆。
3,农村留下留守老人,与一些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物资保障谁来做?农资化肥农药等,也是农村种地必需品,农村供销社作为一个保障性功能,补充这个需求缺口,是非常必要的。
4,中国农村的相对分散而低客单的消费能力,以及网购的最后一公里的制约,导致市场化主体在广博农村建立分销网点与物流体系的投资回报率过低,因此投资积极性很低,基层供销社需要政绩,同时,也只有这一片相对空白的市场还有他们的机会。
这就是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最后促成了这样的现象。
我认为并没有那些所谓的“回退”的动机。
江瀚视野
供销社再度出现?我们该怎么看供销社经济的再度兴起?
这些年我们看到供销社体系为什么会逐渐消失,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当前整个市场其实出现了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商业模式,这些商业模式和传统供销社体系而言,其实有很大的差异性,也自然而然取代了传统的供销社模式。
但是,从当前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供销社的重出江湖,从某种意义上是因为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之中,供销社逐渐拥有它的价值。我们对商品的保障就得免除商品、商品的商品的保障,单纯依靠市场经济有可能难以达到它的作用。那么这个时候,有一批国有企业进行市场调配和市场保障的体系,就显得非常关键,也非常有意义。
供销社的重新出现,实际上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是一个市场逐渐补全的过程,是一个在市场经济之外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供销社恢复之后,实际上是要解决之前就是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的低效率、低质量的一些服务问题,只有供销社本身也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在运行,又是以国有体系或者国有经济的模式在做,才有可能在市场上有比较好的结果。
闲适
基层供销社曾经是县及以下区域的商业主渠道,其中乡(镇)供销社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二个部门。八十年代中期,基层供销社经营受到个体经营商户发展影响,特别是个体商户门店装修新,商品价格有议价空间,这对习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基层供销社明显不适应这一变化。鉴于当时的情况,银行专门设立了基层供销社门店基础设施改造专项贷款,从此基层供销社门店的环境得到了逐步改善。九十年代开始,基层供销社的门店逐步被承包经营,基层供销社也逐渐成为了房东,淡出了商业主渠道的地位。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网络和交通发达和比较好的地区,无论是国有还是集体商业都淡出了主渠道地位。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湖北省从2015年起,实施“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以恢复基层社服务功能,并止2021年底,该省基层社总数达1373个,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应该说湖北省乡镇供销社的重建对乡村振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乡镇供销社的门店也要必须要延伸到村,要恢复乡村供销站,把乡村供销站的触角延伸到农户,想农户所想,急农户所急,把乡村振兴工作落实到乡镇供销干部的头脑中和行动中。
小宸
建国初期,供销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组织,其功能非常多。供销合作社实质上成为除粮食和油料外全国农产品,除大中型农机具外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日用工业品的垄断经营者。1978年供销合作社商品零售额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5.5%;占农村商品零售总额的 68.2%。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基层供销社的经营门店已经被其他经营者替代,经营下滑,职工下岗,风光不再。1982年,烟草经营从供销社分离,随后,废旧物资经营放开,1999年农资经营放开,2001年棉花经营放开,至此供销社所有的经营项目与其他所有制经济成分一样参与市场竞争。
未来也许值得期待,有望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