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易纲重磅发声!
王衍行
央行行长易纲博士透露的三个重要的信息:
一是“韧性”的提出,表明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下行压力的严重程度,这个程度不便多说,但明白人可能会不言自明。特别是,在GDP增长、就业、粮食产量、煤炭和电力供应稳定,通胀等关键问题上,百姓民众已经有了切肤之痛,甚至已经做好"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有时,信心只有建立在对困难全面而深刻的知晓上,才具有意义。
易纲说:“中国经济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下行压力,但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增速较二季度上升了3.5个百分点,充分显示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就业形势稳定,9月份调查失业率5.5%。得益于粮食丰收、煤炭和电力供应稳定,通胀保持在较低水平,9月CPI同比增长2.8%,PPI同比增长0.9%。”
二是没有言及“中等收入阶层”的资产收入情况。易纲只是提及中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应该说,未来,“中等收入阶层”的资产收入在支持其消费需求上,仍然不容乐观。
三是实现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制度型开放”,是必由之路,但任重道远。易纲提出:“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关键的问题在于,必须让企业真正感受到言行一致,否则,就是在做无用功。但遗憾的是,只有很少人真正理解“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另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中提及的在香港举办的“全球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具有国际影响力,肯定极为重要。这是香港近三年来规模最大的金融巨头聚会,来自约120家全球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公司、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的200多名国际和地区领导人将出席为期三天的峰会。峰会可能具有未来经济上的“风向标”意义,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
高仓龟
作为央行行长,自然是按照国家统一的口径来表态经济发展的情况,和统计局一致,报喜不报忧,这些表态不过是照本宣科,更多的作用是给市场提振信心的。
但我昨天看到有数据说今年大学生的签约率非常低的时候,对这些官方说辞的感觉就不是很好了。看经济数据,也不能只看那些相对稳定的指标,一些小的数据反而更能反应真实的问题。
现在因为疫情,各行各业都受到很大的影响。譬如旅游和航空巨亏,很多领域还远远没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此外,现在的经济还是在强刺激的情况下实现的。
兰香
央行行长易纲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中发表文章《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指出要落实金融机构及股东的主体责任,提升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大规模的“他救”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安排。“自救”应成为当前和今后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方式。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全面确立,金融机构及股东作为市场主体,应当承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救”风险的主体责任。金融机构要建立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按照监管规则计提拨备,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塑造金融机构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尊重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权,减少对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行政干预。推动资不抵债的机构有序市场化退出,通过股权清零、大额债权打折承担损失。
王磊Sans Wang
1.中国经济整体性来说,应该还是长期看好。因为,过去几百年,几千年其实都能说明一些问题。中国有很好的资源禀赋的优势,所以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2、但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一直是结构性问题。从古至今都是的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比如,现在的地区发展结构性,工农业结构性,国有与民营经济的结构性,行业集中度的结构性。解决结构性问题是核心和关键。
3、老生常谈的问题——产权。这个可能是未来精英阶层和社会发展的信心之源!
王律
老生常谈的话题--产权。
前面这位朋友,其实就是一可话: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有了这句话,问题就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