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谈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总体风险完全可控
引領Manuel
传说在国内金融圈名号为“郭大棒"的他不止一次公开强调非正规金融机构、非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了,无论是购买银行发行的各种理财产品,银行表外业务的各种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计划(大量的非标业务),各种券商和基金子公司资管产品,还是现在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这些年的客户绝大部分都被过往所谓的“伪刚兑”所蒙蔽,因过去基本上都实现了本息收益兑付,所以就误认为银行、信托等大型金融是保本保息,甚至上升到自我心理暗示低风险收益可见可落袋,本质上例如银行和信托自己发行的很多产品本质上是一种庞氏架构,这是多年以来这些大型金融金融机构不愿承认的事实,从另一方面来看客户年养成了对风险厌恶,对高收益盲目攀比和推崇,尽管自己潜意识里都承认没有低风险高收益这样两全其美的好事。我曾在08年去欧洲学习交流,到过罗斯柴尔德银行,及其家族办公室,去了很多瑞士、比利时、丹麦等一些名不见经传存活有200年以上的中型私人银行和家族办公室等机构,我说我们国内的客户理财收益起码要保证年化8-9%以上,他们说你们中国人真疯狂,或许多年以后的现在可以当做是一个诙谐的笑话,近些年随着资管新规的推出、信托甚至近期内银行打破理财刚性兑付,正在表明国内的财富管理市场正在重塑新生态,充分对客户进行风险揭示,进行合理的投资教育和引导,让客户参与到市场研究和产品设计过程中,最后让客户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断和选择,这才是一条可持续性的生态体系的正路。而近一两年来,内外市场的起伏波动不定,各种理财产品早已失去往日的优良表现,对各种大型金融机构带来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性,而站在客户角度上对比大型机构无论在认知体系、信息、技术研究本质上都是弱势群体,所以要保护好自己的投资权益,对风险程度进行有效判别,尤其是高收益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譬如河南出事的地方性农商行),对大型跨國型的系统重要银行的私行也不要迷信(比如一贯以兜售金融鸦片把自己撇干净HK的某行),更要抵挡非金融机构体系外的高收益诱惑…
石景山辛芷蕾
银行理财的的大部分产品往常都是“低风险低收益”,但是最近发生的风险波动,大大超出了买方的预期。银行不再是安心之选,公众要的不仅是“总体风险可控”这样的说辞,而是实际收益的表现。
比银行理财风险更低的是什么?民众把钱放在哪里才不贬值?如此防疫,做什么可以不亏?领导者给点切实建议,比官方说辞更被需要。
断鸿声里看落日
所以说,有些话真的是一点用都没有,还非要说出来,是词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