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继特斯拉宝马之后,大众汽车将在中国生产出口欧洲的电动汽车

2022-12-03 16:0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12月2日,大众汽车发布声明称,旗下西班牙子品牌Cupra将在位于安徽的一家合资工厂生产首款电动SUV车型Tavascan。此举意味着大众汽车将效仿特斯拉、宝马等其他汽车制造商,从中国向欧洲出口电动汽车。普华永道的一份研究报告表示,到2025年,中国制造的汽车在欧洲的销量可能高达80万辆,其中大部分是纯电动汽车,其中约33.3万辆将来自西方汽车制造商。 | 相关阅读(新浪财经)
54
张国防

张国防

做些小投资的兼职研究员

“目标尊重、架构驱动”中锚定资本是最具穿透力的因子,中欧投资协定CAI的谈定、暂时冻结后德G企业的行胜于言等,是智慧,更是朴素的本来......

-------------------

气候、疫情、战争、新型全球化......无论风云如何变换、世事多么无常,500年来,这么一句话是绝对的显学:资本,是最具穿透力的因子。

无论怎样的宗教信仰、政经结构、意识形态、区域禀赋,资本,伴随随者好资产、规模级好市场,是最具穿透力的因子。

2020年12月30日,新世纪的20年代开启阶段第一年的最后一天,历时7年、35轮,完成谈判、达成共识。中欧投资协定( 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CAI)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中C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形式作出承诺,实现与《外商投资法》确立的外资负面清单管理体制全面对接),核心是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也即资本流通顺畅化。
一说这是为资本流通开设的协议;但其实是资本的穿透力驱动促成的协议;
一说俄乌战争的开始有此一因素;但其实还是资本的穿透力的反作用力施加了外部性效力。

源于资本流动,在投资方面,欧盟-中国全面投资协定(CAI)是有史以来中国与第三国签订的最雄心勃勃的协定。除了禁止强行性技术转让之外,CAI还将是第一份履行国有企业行为义务、全面透明补贴规则和可持续发展承诺的协议。
在过去的20年里,欧盟对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累计达到1400多亿欧元。就中国对欧盟的外国直接投资而言,这一数字接近1200亿欧元。
制造业方面的雄心程度而言,将与欧盟的开放度相匹配。中国还没有与任何其他伙伴就市场准入作出如此深远的承诺。
其中,中国已同意取消并逐步取消合资企业的要求。中国将承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

今天的大众安徽工厂的设立,正是栈道冻结的CAI的陈仓明渡,欧盟协议先放在那里,行胜于言,中C的产业链集群及效能效应、自身单一大市场、对外供应链边际成本等,加之北溪管道一声响带来的经年轮月的基础生产要素成本居高不下,资本及其伴随资产流向哪里,显而易见。

当然,当下的赢家并非中C一家,另外一家,还是美A,滋润着美A的再工业化,和最大规模的资本流动;美A的源动力,还是资本的意志。

北半球北纬30-50度地带,中C、欧E、美A,未来三十年的G3。

这样的时节,随中C天团而舞,切莫抱着什么所谓上古兵法奉不战而胜、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以智克力为神祇,狭隘的认知中自以为是的抖机灵、小聪明、小心眼、小炫耀、嘚瑟意、好臆想、好人师、唬谈资,离地半米之内翻跟斗的谈智慧,井底忙活着搞装修,夜郎无思辨,转着圈子一本正经五禽戏,沾沾自喜于“你强,我让你强不起来”,鄙视上“你强,我比你更强”,杂耍多玩弄,悟道荒于嬉,天资不足。

这样的时节,与中C天团共舞,对外锚定资本是最具穿透力的因子,充分参与竞争与合作,开放、共享、协作、反身、破创,何其澎湃。

“目标尊重、架构驱动”下,中欧投资协定CAI的谈定、暂时冻结后德G企业的行胜于言等,是智慧,更是朴素的本来......

===

45
Ms Black

Ms Black

戒烟毫无意义

Tavascan这个名字对于国内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实际上,Tavascan是西班牙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汽车品牌,目前是大众集团旗下子品牌。曾经几次尝试进入国内开拓市场,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次是把电动版Tavascan在国内生产,实际上面对的市场却还是欧洲。

文中说的安徽的合资公司生产,应该指的是“江淮大众”。随着大众正式入股江淮汽车,间接增持江淮大众股权至75%,大众汽车将有着绝对的主动权。

和特斯拉宝马电动车一样,大众的电车也越来越看重在中国进行生产。实际上这和苹果手机在国内的富士康代工生产一样。品牌还是属于这些企业的,只不过因为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在中国生产反而比欧美更具有比较优势。同时,中国的电车产业在蓬勃发展,像比亚迪这些国产品牌也可以在欧洲打开一定市场,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自主品牌在海外依然任重道远。这些品牌在欧美的接受度依然有待提升,以及与当地老牌车企的竞争依然激烈,我们在提升产业链的同时,更应该提升的是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