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超级大反攻!两月零3天,暴涨超40%
陈燕
最近白酒和港股大涨,让张坤这位曾经大红大紫的公募一哥重回传媒大众的视野。经过了两年的沉寂,市场风格又转回来了,但是任何风格都是阶段性的,投资决策不能在“后视镜”里做,因为会跟不及风格转换。然而我们普通人又无法预知未来,预测风格会如何变。这就是投资的熬人之处。像张坤这样风格鲜明且极致的明星基金经理,一方面他会让闻风而来的投资者拿得扎手,另一方面他又是纷繁芜杂的主动型基金中最透明最不用人费心猜的那一种。
张坤的风格非常鲜明:在大社会服务范畴里找能长期创造价值的企业投,涵盖了消费、科技、银行、医药等,每个领域投的都是龙头,尤其钟爱食品饮料中的白酒企业。不做择时、股票仓位常年在90%以上、换手率极低(年度换手率低于50%)、波动很大。这个画像从他这些年来管理的产品上越来越清晰了,他所管理的四只产品持仓都很接近,前两年管理规模曾经一度冲上1000亿,现在最新一期显示总规模仍然有830亿。这样的巨无霸规模,决定了入选他基金池和持仓的一定都是大市值公司,也一定程度上促使管理风格更鲜明,更加“极致”。张坤这样的风格决定了他不会非常限制规模上升,在他的中远期视角看,任何时候都是买点。但作为申购他基金的基民来说,就得自己做好评估了,如果是在相应持仓公司估值较高时进入,是否能够承受中短期的市场波动。事实上看,张坤的基金在2022年最大回撤达到了50%,持有人非常扎手。
张坤的投资理念也非常简单,在最近两期季报中由于市场普遍比较悲观,他给投资者上起了课,引用了美国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关于“大部分投资者失败的原因在于过分在意股市短期运行”,并提出了要用买房的心态(大量调研、重仓买入、长期持有)来投资股票。这是在向持有人阐述自己的信仰。在市场一片哀鸿时,敢不敢坚定持有,敢不敢继续定投或加仓,说到底靠的是信仰,对经济能否走出泥潭的信仰,对基金经理能否顶住压力等来适合自己风格和节奏的信仰。
如果没有对基金经理深入的了解和认可,这个信仰无从谈起,我们大部分人都很难在回撤一再加大时继续投钱。自然在基金迎来反弹时参与了个寂寞,这是很正常的人性。都说投资是在对抗人性,但是有意义的对抗是建立的深刻认知和刻意练习之上的。要认清楚张坤波动大、回撤大、低换手、高仓位,才好再次评估他适不适合自己,或者什么时候适合自己,或者自己该以什么样的仓位持有他。
作为对比,有一些基金经理更像是股票炒手,高换手,没有稳定的投资方向,什么热追什么,其结果往往是运气决定,小部分赌赢了,大部分时候在市场轮动中不停地被打脸,这类基金经理风格极其模糊,无法深入了解,持有人也没什么信仰可谈。
我个人作为张坤的持有人,也是在过去两年中将他的风格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每个季报我都在观察他的持仓和理念,很欣慰的是他一直很坚定,而我也切实体会了在市场情绪悲观的氛围中信仰是多么脆弱,再来回味一下张坤在最新季报中说的:“三季度,市场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担忧:各地疫情反复、地产销售的下滑、人民币汇率的贬值等等,似乎每个因素都会对企业的近期经营业绩产生负面的影响。然而,对于中远期(比如三五年后)企业的经营情况,投资者似乎不太关心。从现金流折现角度,企业的最大部分价值通常来自远期的永续部分。长期来看,国人的勤奋和智慧毋庸多言,只要走出疫情的阴霾,市场经济充分发挥作用,各行各业都会产生优秀企业家领导的优秀企业,助力中国经济的崛起。”站在当时,我认同这些话,但完全看不到疫情防控何时是头;站在今天,我认为虽然未来疫情的变化仍有变数,但至少我们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化被动为主动,国人的勤奋和智慧确实毋庸置疑。
即便是今天身处这样一个充满春意的市场环境中,感受这一波反弹,我仍然认为不用把张坤神化,他在季报展望中写下的是他的价值观,是他作为一名职业基金经理所思所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恒定的心态,有乐观的思维,正是我们对于一名成熟基金经理的向往。但是成熟,不代表着一直赚钱,也不代表着适合任何人、任何时间。作为持有人,也不要总犯“在顶峰慕名而来,低谷转身而去”的俗套错误。
作为基金从业人员,个人建议是,如果像我一样本来就持有他的基金,现在可以继续持有;如果原本没有买过他的基金,只是看到相关资讯报道感觉他的基金涨得猛,那就得结合他的风格评估下是否适合自己了,毕竟白酒只是大消费中的一个领域,而以港股为投资标的的基金也非常多了,可以选择的余地还是很大的。任何一个投资标的都会有波动,而每个基金经理对待和处理波动的方式不一样,这是我们筛选和差异化配置的重要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