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分析师:中国居民存了好多钱,多到银行都资产荒了

2023-01-12 11:3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2022年1-11月累计新增居民存款14.95万亿元,同比多增6.93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记录。同期新增居民人民币贷款3.65万亿元,同比少增3.89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低记录。2022年银行存款规模实现了较好增长,负债稳定性加强,但实体融资需求疲软,导致银行资产荒进一步加剧。同时,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给银行负债成本也带来了较大压力,进一步拖累净息差,这也是银行下调部分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的原因。 | 相关阅读(华尔街见闻)
53
王衍行

王衍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天上没有掉馅饼:
原文的标题要更容易被人接受。原文的标题是《【国信银行】我国居民存了好多钱:缘由和影响》,本文的标题是《分析师:中国居民存了好多钱,多到银行都资产荒了》。值得指出的是,尽管本文的标题是从原文中断章取义而来的,但从公允的视角看,这个标题有误导的成分。

有价值的内容。一是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增速下降,且未来不确定性增大,居民信心持续下降,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二是消费、投资受阻。疫情对消费场景破坏较大,直接带来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下降。另外,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低迷,居民购房意愿下降,最终带来居民被动储蓄增加;三是理财产品失去吸引力。居民配置理财的意愿有所下降,带来居民存款被动增加;四是居民存款高增且定期化趋势明显,沿海经济发达区域存款多增更显著;五是2023年房地产和消费将呈现持续改善的态势,我国经济进入复苏阶段,居民存款也将陆续转化为消费、投资。

对“居民存款高增”的认识。一是不值得大惊小怪,无论沿海还是其他地区,居民的存款获得感均呈现了降低趋势,而不安全意识却明显增强,这无可厚非。因此,所谓“创历史同期最高记录”说,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甚至是在图虚名、招实祸;二是“居民存款高增”仅仅是资产的表现形式转换而已,即,拆东墙补西墙,而不是个人存款、财富实质的、显著的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居民以外的各方,没有必要对这件事添油加醋、大肆渲染,甚至有非分之想。

对“银行都资产荒”的再认知。其实,在防范金融风险中,有的银行已经是“泥菩萨过河”,何谈“资产荒”!可以说,若一家银行忽视资产质量,而一味追求“假大空”,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Trouble Maker ”,广大的投资者,肯定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明白优胜劣汰的道理。需要强调的是,如果银行真的存在“资产荒”,也需要真正优质的银行干有用的事,而不是一哄而起地大干快上,甚至不计后果的饥不择食、狼吞虎咽。

民众才是最明白经济的群体。未来,经济上必然面临大量的不确定性,金融也越来越难以琢磨。譬如,一些学者、研究机构可能经常抛出一些雾里看花式的观点、研究报告,甚至其中的个别内容、观点、看法等毫无章法、毫无逻辑。必须强调的是,“知屋漏者在宇下”,民众才是最聪明群体之一,由于,这个群体有“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禀赋。

59
王磊Sans Wang

王磊Sans Wang

资深市场战略顾问,商业专栏作家

这其实反映出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好还是坏,大家自己慢慢去感知。
1.多数人或者说多数居民对未来经济发展和赚钱的能力方面存在严重的信心不足,大家对未来经济放缓存在一定预期,多数人产生了不安全感,也发展无投资的渠道和方式,所以存钱成为了一种选择。
这种方式存在,另外一方面也会让更多人消费减少,不敢消费,不愿意消费的趋势增加。
2.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居民还是能赚到钱,不然怎么有这么多的资金存到银行了?
说明中国市场相对全球来说仍然是一个好赚钱的市场,相对来说,还是值得投资。

58
兰香

兰香

长期跟踪研究金融和新产业

与居民存款居高不下的现状相映成趣的是,央行领导郭树清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当期总收入最大可能地转化为消费和投资,是经济快速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金融部门大有可为”。看着近15万亿的钱趴在储蓄账户上,领导也很着急,毕竟如果这些钱用于消费或投资,那经济还不起飞?
确实,消费才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原动力,而当越来越多的钱以储蓄的方式“躺平”时,意味着居民越来越少地消费企业生产的商品,这直接造成很多企业的货卖不出去,企业没有盈利或者现金流紧张,自然也不可能给员工涨工资,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或者只能裁员,这种朝不保夕的感觉又会加剧居民的储蓄倾向……这就是在宏观经济现象中较之通胀更大的噩梦——通缩,一旦成势就会让经济陷入不断下坠的泥潭。
那么怎样才能刺激消费?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也是长盛不衰,但我想起一位经济学家说过,花钱谁都会,用不着你来刺激,“刺激消费”的说法就是把大家当傻子。其实也不用经济学家分析来分析去,就说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社会保障能给父母兜底,那么个人只有5万余钱也敢花,但如果社会保障很弱或者缺失,个人就是有50万余钱也不敢花,因为万一父母生病,没钱怎么办?
社会保障是个长期命题,可以暂且不说,如果说短期内真要“刺激消费”的话,是不是可以学学美国?在2020年和2021年两年中,美国政府财政支出较疫情前增加了共计16万亿美元,其中,支付给居民的个人福利增加了共计11万亿美元,占全部新增财政支出的69%,所以美国居民敢消费、愿消费。虽然美国政府庞大的财政福利支出也造成了高涨的CPI,但与消费持续萎缩、经济螺旋式下行相比,这种代价无疑还是值得付出的。

61
王长乐

王长乐

非典型律师

前两天我刚刚看到有个专家出来说话,大意是国内居民要是拿出个人的多少多少存款出来买房,中国的房地产中国经济就有救了。如今这个分析师的观点也跟这位专家差不多:中国居民就是太有钱了,老存着不花也不投资,拖垮了中国经济。

似乎各位专家和各路分析师都看上了普通人兜里那点钱,急着想把钱掏出来买房、消费、投资…总之应该撒到社会上,自己兜里不应该留钱。专家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普通人都重视储蓄?没有储蓄老了以后需要养病和养老的时候怎么办呢?

7
刘梓桐商者无域

刘梓桐商者无域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银行好几次降准了,还想咋滴?懂不懂啊

3
心任

心任

股市拉一波,储蓄立马断崖式下跌~

25
高格析

高格析

经济学者

怎么看“2021年居民存款多增了6.59万亿”?

第一,居民存款增加说明了中国人防范家庭开支的风险意识好。中国人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经历了200多年的战争、饥荒等等不稳定时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算进去了一个和平稳定时期,但是积谷防饥、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几乎印到了大部分人的基因里。中国人爱存钱根本不是新鲜事,中国人爱储蓄爱存钱绝对是世界出名的。改革开放40多年了,爱存钱的习惯并没有妨碍经济的蓬勃发展。个别专家的危言耸听、奇谈怪论只是徒增新闻噱头而已。

第二,充沛的居民存款才是银行贷款资金的最大、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我们以银行贷款为主流方式的融资结构还非常稳定,2022年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7%,同比高0.7个百分点。同期,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只占12.1个百分点。在这样一个以银行为主流融资方式的结构里,没有稳定、持续、低息的居民存款资金供应,就不可能给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的金融血液供应。顺便提一条,房地产行业严格来说并不属于实体经济部门,个别专家提出的让居民拿出一部分存款去买楼就能激活实体经济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从最靠谱儿的逻辑看,房地产行业应该依托于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之上,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步伐单纯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只能造成市场资源的错误配置,鄂尔多斯等地方的鬼城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其实,扩展意义上来说,任何行业之间都有一个合适的内在的发展比例,虽然这个比例很难计算,但是客观上是存在的。任何一个理性的人,都可以想象:现实中各行业之间,肯定存在一个合理的协调的可持续的比例关系。

第三,发展实体经济还是应该采取务实、理性的措施,并抱有合理的预期。回首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40年前,绝对没有人可以预测到北上广深的房价能达到今天这样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更没有人预测到我们会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富裕水平(与40年前相比),也没有预测到我们会拥有华为、海尔等众多的优秀的达到世界一流管理水平的现代化的跨国公司。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如果有的话,不是骗局就是毒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的休克疗法从现在来看绝对是下下策,当时的俄罗斯人只是在努力追求一种发展市场经济的灵丹妙药罢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家庭财富的增长统统都没有捷径,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稳重求进才是最明智的举措。操之过急、好高骛远都是应该极力避免的。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