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粉丝、朋友圈和微博……属于科技巨头,都不属于你
2020-08-12 13:0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2020年第1季度,全球各大网络社交应用平台用户数量进一步膨胀:推特3.7亿,微信12亿,抖音5.18亿,Facebook20亿。
在为我们带来了社交、娱乐和多样网络身份的同时,一些互联网平台依靠“吸收”我们的隐私与社交关系盈利。而平台本身的脆弱性,也让我们在赛博空间中更容易被攻击和劫持。 | 相关阅读(36氪)
在为我们带来了社交、娱乐和多样网络身份的同时,一些互联网平台依靠“吸收”我们的隐私与社交关系盈利。而平台本身的脆弱性,也让我们在赛博空间中更容易被攻击和劫持。 | 相关阅读(36氪)
陈CC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讨论今天的互联时代的时候,一个最常出现的定性就是“去中心化”,然而无论是媒介政治经济学的专家学者,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所见所感,都在提醒着我们,所谓“去中心化”只不过是另一种新的“再中心化”。
黑客事件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拉响了“再中心化”的警钟:此前人们谈论这种新的“中心化”,集中的是在话语权的层面,即虽然每个人看似都有发生的机会,“自媒体”可以和传统媒体分庭抗礼,但实际上,诸如平台这种大型政治经济力量的作用仍是普通人无法望其项背的。而黑客事件则是从技术角度提醒我们“再中心化”的风险。一旦出现技术问题,每个人交由互联网处理的一切可能对技术来说只是成千上万数据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但对一个人来说却几乎是全部身家,会带来极大的不便——新时代的双刃剑属性,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反思。
13
李希德
黑科技工科男
互联网从最早的中心化局域网,发展到现在形成很多巨头,已经变得非常中心化。
对用户来说,交出数据控制权的后果是很容易受到安全漏洞的攻击,而且自己束手无策。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必须时刻担心中心化平台改变规则,对自身造成致命打击。
实际上,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已经开始担心在中心化平台上构建自身业务的不可预估风险,因而选择更“去中心化”的平台进行业务开发。同时这也是为何笃信比特币的理想主义者想要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