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加速印度布局
元彤
如果苹果决心把产能向印度转移一部分不见得是看上印度的人力成本,更多可能是怕中印贸易摩擦断供加税等突然举措下让苹果失去这个最有潜力的市场。简而言之我认为更多是政治因素。
1979年中国在深圳蛇口搞了第一个带有试验性质的出口加工区:蛇口工业园区。开始来投资的外资也都抱着试探性心理。初期外资对中国工厂效率等方面的评价跟现在对印度的评价差不了多少。后来,随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概念和措施的强化才有所缓解。
所以用产业链效率等来判断印度的制造业并不见得有用。中国也是改革开放了20年直到2000年以后才逐渐在世界中低端制造业里展露了头角。所以对印度等国还是不要急于下结论,等等再看更好,产业来到中国也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去往印度更不会一夜之间。
如今比起印度,我们更应该关注工业自动化水平提高导致的产能直接转移到发达国家等消费方。当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不再需要多少工人的时候,你有人口红利还有什么用。机器到了一定的效率,人是再内卷也比不过的。比如半导体代工这个引领自动化生产技术的行业,现在就完全不是比拼人口红利能做起来的了,只要你能把产线搭起来,无论是美国中国印度还是非洲,电价相同成本就相同。所以我更认为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让印度很难再通过制造业崛起,而不是什么印度没有产业链工人没效率等大家常提及的观点。
张学峰
印度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低很多。一些人认为印度的市场环境不好,劳动力素质比不上中国。这些观点都有道理。
现在印度追赶发达国家的步伐很紧,在国内市场环境的建设上也是一再加力,但是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其中有阻滞经济开放的因素存在。
印度很多人视中国为对手,是印度在印太地区扩充势力的障碍。其实印度的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国土资源不占优势,科技资源也是落后于中国。但是印度的人口已经接近中国,并且年轻人口的比例非常大,远超中国,问题是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不上中国。
印度已经落后中国很多年,与中国差距很大,印度利用低成本优势和政治因素,挖中国的墙角,并不能真正的树立起印度的发展优势和强国信心。相互拆台是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