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股份行原董事长被查!银行回应
王衍行
浙商银行与恒丰银行的惊人相似。一是均是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二是原董事长均严重违纪违法。浙商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沈仁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浙江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恒丰银行原董事长蔡国华以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违法发放贷款罪并罚,判处蔡国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恒丰银行原董事长姜喜运以贪污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刑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三是董事长履历的相似。都是政府官员出身。沈仁康曾任丽水市委常委、副市长,丽水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衢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蔡国华曾任烟台市委常委、副市长;四是董事长岗位任职时间之长。沈仁康任职7年,蔡国华任职5年;五是任期带来了不良贷款的居高不下。虽然沈仁康的违纪违法事实尚在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之中,但仅仅从上诉五点相似之处,足以表明一些问题。
沈仁康任职浙商银行7年可能给该行带来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贪腐大案,遗留的重大风险及隐患,低水平的合规经营管理、理财的不合规等。正如该行2023年2月6日召开的会议上所指出的:“在沈仁康去职的一年多时间里,浙商银行党委积极正视过去遗留的风险,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导正政治生态、全面提升合规经营管理水平、全面重塑品牌形象,大力落实严的主基调,聚力有效化解处置风险,存量理财整改提前完成计划任务。”又如,2022年5月,浙江省委巡视组向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反馈巡视情况中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力,推进银行持续稳健发展存在薄弱环节。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不够严实,对关键岗位的监督不到位,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廉洁风险比较突出,“四风”问题屡查屡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仍然存在。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存在短板,合力合作意识淡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浙商银行令人担忧。尤其是,浙商银行财报显示,其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已经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资产质量也逐渐劣变。这些年,浙商银行还频繁出现在爆雷企业债权人名单中,除了身涉新光、银亿债务困局外,浙商银行还踩雷了康美药业、北大方正、安信信托、乐视控股等。值得一提的是,浙商银行尽管拥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金字招牌,但与同为浙江省的城商行宁波银行相比,判若云泥,尽管宁波银行仅是城商行,浙商银行已经失去了宝贵的黄金周期。明白人一看便知,该行前些年领导班子建设存在不少问题,正如巡视组一针见血指出的:“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存在短板,合力合作意识淡薄。”
张学员
金融领域是腐败案件的高发区。在中央层面,去年中国人寿原董事长王滨被调查,目前已经进入审查起诉阶段。2021年初,原华融董事长赖小民被执行死刑,2021年中,国家开发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被判处无期徒刑。
在地方金融圈中,城市商业银行也是腐败重灾区。在河南,中原银行原董事长窦荣兴及原副董事长魏杰已经相继“落马”。去年也有江西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晓明被调查。就在前几天,龙江银行原行长李松,被“双开”,这是继这家银行的原董事长张建辉去年被“双开”后又一个落马的地方银行高级领导。
人们戏称,金融系统因为距离钱太近,成为了高危的领域,但主要还是因为这些领导干部的权力实在是太大,缺乏监督的机制,才导致这样的结局。
高格析
如果说银行经营的最大追求就是稳健,那么投资的本质就是押注大概率事件!
从浙商银行原董事长沈仁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纪律审查监察调查一事,引起了我对银行经营的另一个思考:银行经营的最大追求是什么?
在我2月4日的评论《银行经营的最大着力点在哪里?》一文中,提出了银行经营的最大着力点就是提升客户质量,控制不良贷款率的观点。这是就银行经营的日常管理而言的。但是从银行经营的目标看,最大追求就是稳健盈利。
怎么实现稳健盈利?单纯把客户质量提升,不良率降低下来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银行管理层的经营品质。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一家银行管理层的经营品质有问题,特别是一把手董事长、行长出了问题,其对银行全面经营素质的影响是巨大的。
从沈仁康的履历看,他在浙商银行自2014年7月开始工作了7年半的时间,2014到2021年底,浙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0.88%增长到了1.53%,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不良贷款余额,从22.9亿元飙升到了206.67亿元,增幅有8倍之多。净利润从50.96亿增长到了129.16亿,区间增长率仅1.53倍。可以说,利润几乎被不良贷款吃掉了。
从银行主要以贷款收取利差的模式看,其贷款利率有上限,但是每一笔贷款都有可能100%损失掉。一句话,对于单笔贷款而言,收益极为有限,但却有一定的概率损失掉100%的本金。发放一笔贷款无法取得稳定利润,正如签订一份保单无法获得承保利润一样。银行经营类似于保险经营,这也许就是银保监会合并成立的原因所在。
如果说银行经营、保险经营还有一个稳定的建立在大数法则和概率论基础之上的内在逻辑的话。股票投资也有类似的建立在硬科学基础之上的内在数理逻辑么?
如果仔细观察那些成功的投资家,他们都是概率论运用的高手,都是在大概率事件上下重注。普通人也可以学习他们,只是有一个很大的陷阱在里面:终极投资家的大概率事件只是少数的公司或者几种资产,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发现大概率事件(优秀的公司股票)十分困难,而且往往会被时间证明是错误的。但是借助银行经营、保险经营的概率思维的话,投资多家有着优异的历史回报率的股票(比如宽基指数基金),从长期来看,一定是稳赚不赔的。也就是说,普通人的大概率事件就是宽基指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