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网红楼收归国有
杨波
1、很多人知道西湖边上的网红建筑“汤屋”,是来自于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因其酷似宫崎骏电影《千与千寻》里的汤屋,成为年轻游客来西湖游玩的新打卡点,都说“人红是非多”,建筑也一样,走红的“汤屋”,实为私人租赁房屋上的违法建筑,最新报道指,这座西湖“汤屋”将被收归国有。
2、从结果上说,收归国有的“汤屋”,大概率应该不会像很多违规建筑那样被夷为平地,而是会保留下来,至于是作为一个收费景点,还是只可远观不可近玩,亦或是其他的改造,还得看利益各方的博弈,但对于各方来说,保留建筑是皆大欢喜的结局,甚至连收归国有这则新闻,无形中也给其打了广告。
3、对于很多热衷打卡网红景点的年轻游客来说,未来到西湖边上,除了看看压过白娘子的雷峰塔,以及人山人海的断桥之外,这座“汤屋”也会是一个很好的打卡点,毕竟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建筑,除非哪天冒出来一个“宫崎骏公园”。
4、当然,网红的另一面就是有可能会没落,花无百日红,对于景区(景点)来说,假如能够战胜时间,那就不是网红景点了,而是世界遗产了,事实上,国内的很多知名景区,本来就是在旧址上重建的,知名的岳阳楼、黄鹤楼、某某古城,几乎都是如此,但你现在站在城墙上,看着夕阳西下,恐怕也不会认为这是煞风景吧。
5、回到这件事情本身,西湖“汤屋”得以保留,一方面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开明,不是简单粗暴地一刀切,而是尊重现实,既然年轻人已经将其作为打卡点,不如乐见其成,另一方面,收归国有之后,对于这种通常而言短寿的网红建筑而言,某种程度上也是保证其长期安全,对于当事各方来说都是皆大欢喜。
6、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造网红景点都有这么好的运气,比如某些景点的“涂鸦”,来自于网友和游客的即兴创作,却往往变成“乱涂乱画”,被一面白墙所取代,因为传统文化中没有“涂鸦”的说法,但在国外“涂鸦”却是流行文化,比如墨尔本的一条小街,就因为“涂鸦”文化而走红,甚至海外还有专门的“涂鸦”游戏作品。
7、因此,对于众多年轻游客来说,有过海外就学或者旅行的经历,对于“涂鸦”应该是见过甚至参与过的,更不用说很多老外了,但对于管理者来说,“涂鸦”就等于是乱涂乱画,这种认知上的鸡同鸭讲,其实也是发展旅游的一种思维陷阱,“”涂鸦”虽只是特例,但对于管理者来说,能否开眼看世界,对于景区的未来而言,还是很重要的,或许管理者今天拆掉的涂鸦墙,本有机会成为一个新兴的网红打卡点。
8、西湖“汤屋”走红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细节,屋主并不想让自家建筑走红,在“汤屋”周边挂满横幅:“打卡拍照已严重影响居住安全和茶园生态,请勿摄影摄像。”,但越是你不让我走近拍,反而越是吸引年轻人,从结果上说,屋主的“请勿打卡”的善意警告,对于好奇心重、不信邪的年轻人,反而造成了一种“饥饿营销”结果,让“汤屋”更加走红,这对于深陷同质化竞争的景点来说,如何科学地做减法,其实是很有启发性的。
9、事实上,从2015年之后,国内的很多景点都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基本上就是逛古街、买特产、吃小吃,本质上还是“购物中心”的旅游模式,最搞笑的是,比如你去北京的南锣鼓巷,所谓的北京小吃实际上是云南小吃,你在云南丽江吃的烤鸭搞不好是正宗的北京烤鸭,这种模式下,对于很多年轻游客来说,这种模式玩一两次还可以,各个景点都这样,必然是审美疲劳,因此过去几年,开始走红了一些商业化气息没有那么浓厚的景区或城市,传统旅游的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反噬,早就已经有很多有识之士发出了警告,长此以往,旅游真的就变成另类的逛购物中心了,今天各大购物中心的惨状,未来也会在景区里面重演。
10、从数据来看,今年春节旅游非常火,又不好景区的游客量甚至都达到或超过了2019年同期,但是从收入指标上来说,游客数量的暴增,并没有带来景区收入的暴增,抛开景区免门票的因素之外,这种“增客不增利”的现象已经让部分业内人士有所担忧,接下来五一和国庆小长假的旅游业,会不会又大幅回来,这并非是危言耸听,对于业者而言,如何求新求变,而不是抱残守缺,真正去研究游客的需求,才是旅游业真正该做的事情。
叁浪
满觉陇的这个屋子之所以成为网红楼,是因为房屋主人租下此地之后精心设计,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少是房主收集来的,还有不少房主的收藏品,可见房主的用心,却在一朝走红之后被网友质疑违建,既然相关部门确定这是违建,那么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违建建筑应该拆除才对,结果这栋违建建筑被相关部门没收之后,主管单位又决定不予拆除,看样子颇有将其以后用作旅游景点的意图…..不得不说这一切看起来都太过魔幻,让人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