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取消英语主科地位」?
黄山黄河
语言是什么?是用来炫耀自己能背多少诗词,还是用来交流传递思想?这是要思考的。学了以后除了应付考试以为,还有什么用?要承认英语是使用最广的语言,无论出去旅游,还是商务交流,阅读最新的文献和书籍,都是需要用到的。教育是百年大计,不要因为短期的国际格局就认为世界永远是隔离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承认发达国家主要是讲英语的,学习先进技术是长期的,格局很重要。
朱墨竹
如今国际形势紧缩,对外交流需求减少,而以chatGPT为代表的AI使得技术在翻译这项工作上越来越起到重要的作用。语言学习这个艰苦的过程就也越来越显得吃力不太好,越来越不具有性价比。
我一个同事在单位以鸡娃著称,她孩子琴棋书画舞唱样样都学,在一片外语无用论中坚持给孩子找好的外语辅导,一定要给她孩子打下好的外语基础,“在别人忽视外语的时候,你能多掌握这门工具,你就能比别人多占到优势”。
她的话很有道理,也很有代表性,即便是认同外语学习重要的人,也是为了在与别人竞争中多一份筹码。
但我是不同意把外语看作一项工具,有用就拿来,用不上就可以抛掉。
因为我们普遍有一个误区,就是语言只是为了表达和沟通我们的思维结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用汉语,也可以用英语,德语,日语或者手语,它们相互之间既然可以翻译,那么它们也都是等价的。但其实,语言就是构成了我们思维的本身。没有语言就没有我们的思维,也就没有“我”。它不是一项工具,至少不只是一项工具。
正如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语言的界限就是思想的界限。他的理论就认为正是我们使用的语言显示出我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及其事物。
谁也不可否认我们对世界认识存在偏见和盲区,学习别的语言恰恰是我们转换视角去认识不同世界的第一步。这不是靠翻译就能做到的。比如存在主义所说的“存在”,在以前的语言中是没有词语表达的,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不得不在德语中自造了das Sein来表示“存在”,用das Seiende来对应“存在者”。翻译成中文就很难理解这个思维逻辑。
但其实回溯起来,我们两千年前的“道可道,非常道”就有点儿讲“存在”的意思,但老子说的是,这个东西无法用语言表述。反过来想也可以认为是我们古汉语的一种局限。
回到削减外语学习的议题。有人就说英语学习对于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学生负担过重,有失教育公平原则。
这个角度所针对的,其实是单纯培养打工人所说的。这就像生产机器人的流水线,不具备功能属性的部分,都应该砍掉。
但我们的教育,培养的难道不是人吗?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正确看待世界的习惯,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初心吗?
而贫困地区所欠缺的教育资源,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的试卷,还是督促完成这些试卷的老师?都不是,贫困地区孩子相对发达地区所欠缺的,恰恰是对这个花花世界的多角度认识,是从五彩缤纷社会体验到书本的正反馈。这些,正是通过学习外语这个窗口可以更好地获得的。
林则徐,魏源,都被人称为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他们一两百年之后,希望睁开的眼睛不要再慢慢闭上啊。
梓钧
英语在学校课堂上的比例,一直都是特别有争议的话题,两会上代表对此提案也不是第一次了。虽然大家都知道多学外语可以跟国际接轨,但是随着内循环的提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是崇洋媚外,贬低中华文化。从之前教育部的回应看,教育部门是承认现阶段外语课时要明显低于语文、数学等科目的,但是高考和中考的时候,外语跟语文数学分值占比却是一样的。而只要在考试中外语比例不变,其地位可能并不会太受影响。
三辰
大部分人一辈子用不上英语,语言是一门技能,有需要的就学,不需要的就不学,放在大学里当一门选修课就好了,而且现在的英语教育方式除了有语言天赋的意外 大部分人为了应付考试 学会了也无法使用 没什么意义
煜彬🤔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圆木
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语言课程,没必要从小就让我国的小朋友从小就开始学习,对以后工作事业有涉及的,可在高中或者大学以后接触学习。
Dawncent Chase
分值和课时确实都可以降降,但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