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车企巨头官宣降价!
谭浩俊
面对汽车领域掀起的“价格战”,理想、蔚来、奥迪和保时捷先后表态,不会加入“价格战”。理想汽车推出了用户购车价格保护权益,承诺90天内所购车型官方售价发生降价情形,将主动返还差价;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则在全年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蔚来品牌始终坚持稳定的价格策略,也没有通过减配来降价的计划;奥迪表示,不会跟着每一轮‘价格战’的节奏走;保时捷的表态是,不会追求过高的定价和销量,也不会投入到跟其它新能源品牌的价格战中。
这场由特斯拉发起的“价格战”,给汽车市场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和影响。从表面看,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利益。实际上,“价格战”的最终后果,都是消费者买单。原因就在于,企业不可能亏本赚吆喝,经营者也不会白费力气。如果降价幅度过大,企业承受不了,就必然会在配置、服务等方面做文章,以降低生产成本,维持盈利水平。特斯拉敢打“价格战”,一是源于他们的技术实力较强、生产成本较低,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领先,有打“价格战”的实力,二是想通过打“价格战”,击垮竞争对手,不仅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也提升自身的价格控制力和话语权。如果其他企业也加入到特斯拉发起的“价格战”中,就中了特斯拉的“计”。
更重要的是,从这些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凡是打“价格战”的,都不是大品牌、真品牌、好品牌,尤其不是百年品牌。真正的品牌,是不会打“价格战”的,为了品牌利益、品牌效应、品牌地位,宁可销毁,也不会打“价格战”。这方面,奢侈品品牌做得就很到位,极少有奢侈品品牌打“价格战”的,一旦打“价格战”,这个品牌也就即将退出高端市场、退出奢侈品行列。
也许有人会问,如此说来,特斯拉也不是品牌了?是的,特斯拉还真的算不上真正的品牌,至少,还不是地位很巩固、很有公信力的品牌。一方面,特斯拉的历史很短,缺乏文化积淀,也缺乏口碑效应。真正的大品牌、好品牌、老品牌,都是消费者用口口相传慢慢铸造起来的,是文化积淀起来的,是市场培育起来的。从特斯拉的历史来看,至多算是一只催熟的西瓜,看起来很红、很诱人,实则并不好吃,也没有营养,甚至有毒;另一方面,马斯克的心并没有真正放在新能源汽车上,而是星链上,他真正想做好做优做强的是星链技术,而不是汽车,汽车是他的副产品,是附加品。因此,不会把汽车做得多大多久。特斯拉在不长的时间内,要么将汽车转让给其他企业,要么顺其自然,不会给予汽车更大的关注,不会一直成为马斯克的“宝贝”。不然,按照马斯克的性格,绝对不会打“价格战”。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汽车企业、尤其是旨在打造品牌汽车的企业,切不要中特斯拉的“计”,加入到“价格战”战团之中。而奥迪与保时捷同时宣布不涨价、不打“价格战”,也充分说明这两家国际知名品牌是会为了品牌利益,不会轻易中特斯拉的“计”、加入到“价格战”战团的。一旦其他企业不“配合”,“价格战”打不下去,也就会无趣而去。
比较令人担忧的是,此次汽车市场的“价格战”,除了一些汽车企业加入战团之外,个别地方也加入其中,使“价格战”变成了一场混战,确实比较糟糕。如此下去,对中国自主品牌是相当不利的。因此,希望地方政府不要为了一时之利,加入汽车销售的“价格战”中,不要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破坏市场秩序。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汽车品牌也是如此,只要打造好、锤炼好,把品牌影响力做起来,就不怕别人打“价格战”。此次四家汽车企业公开表示不打“价格战”,做得很好,这才是做品牌的真正行为。真正的品牌,是不会打“价格战”的。否则,就都是小商品市场的小商小贩了,如此,产品的品质如何提高呢?品牌影响力如何形成呢?只要把汽车品牌做成奢侈品那样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就不怕别人打“价格战”。
小弟马十三
最近汽车市场最为火热的话题就是降价,不光燃油车在降,新能源车也在降。本来在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的冲击下,燃油车的未来越来越黯淡,这是这一轮燃油车大降价的根本原因,有的4S店甚至开始买一送一,也就是买一辆电动车送一辆燃油车。
而看起来前途无限的电动汽车人市场,内卷也越来越严重,特斯拉的大降价引发的价格战此起彼伏,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今年都是格外不好走的一年。
格隆汇
车圈即将砸出大机会
燃油车和电动车的大混战,比想象中来得要早一些。
因为这一次燃油车的跳楼价、骨折价,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溃败”、“取代”话题又重新热了起来,什么国企、民企、外企都牵涉其中,落后与先进,诺基亚与苹果,老人和新人,又一次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过,和看热闹不嫌事大相比,我们更想找找“钱”的味道,有这种想法,源自于每一次大变革,都蕴含着大机会。
所以,我们这里不会再讨论八卦话题,而是用心找找有什么样的投资机会。
01
砸出了黄金坑?
东风汽车宣布大降价的那一天,股价强势封板,看得出来市场对于它们短期降价博销量还是很看好的。
毕竟,商品的问题,销售的问题,归根结底都只是两个字—价格。21万的C6都是缺点,12万的C6都是优点。
这么大力度的降价促销,短期内可以收获暴涨的销量,不是什么问题。实际上,从各方传出的消息来看,也确实如此,据说目前C6早已售罄。
不过,有意思的是,东风汽车今天股价大跌7个点。不仅东风汽车,今天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在大跌。
一时间,汽车业风声鹤唳,市场从乐观迅速转向悲观。
最大的原因,是几乎所有的大车厂都加入了这场史无前例的降价大混战。从低端品牌,到中高端品牌,无一例外,日系、美系、德系、国产,都有涉及,就连一向高高在上的BBA也拿出了降价10万的魄力。
如果只是某一个厂家大降价,有机会抢得先机,但现在几乎所有的车厂都来抢食,哪里还有先机可言,反应慢一些,都没肉吃。
换句话说,大降价不见得对所有车企都有效,就像上个月跟随特斯拉降价的新势力,小鹏、问界,基本没啥效果。但是,降价带来单车利润的降低,却是肯定的,这无疑会进一步压缩某些车企的利润空间,甚至雪上加霜。
这一次燃油车大反扑,对电动车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相信很快在3月份的销量会反映出来,如果单就价格而言,电动车这一次真的没有还手之力,而且电动车还有使用方面的诸多限制,即使是计划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也很容易会改变主意。
现在看来,这波混战一时半会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市场接受度比较高的一种说法,是新能源汽车蚕食了燃油车的市场,导致它们普遍出现滞销问题,加上今年要执行新的更为严格的国6排放标准,库存压力之下,不得已要做出跳楼价的决定。
而从乘联会的数据看,目前油车的整体库存量超过300万。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燃油车降价去库存仍然会继续发酵,电动车也会继续受压。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可能是一个好事,因为相关产业链会一直下降,有可能砸出黄金坑。
02
机会在哪里?
关键还是落到库存两个字。
既然是库存,拉长时间看,那就总有去完的一天,去库存对应的是低价格,但这样的大降价并不能够维持,因为这些车厂的单车利润远没有特斯拉那样一辆车赚六七万。
所以,市场也在预期,这一波去库存结束之后,燃油车最终还是会回归原来的价格区间。
当然,在电动车的挤压下,燃油车下滑的趋势是不会改变,变的只是快点还是慢点,所以他们也面临着重新定价的问题,价格可能会比原来的低,但不会像现在这么低,因为这完全是车企和政府之间共同让利的结果,新定价不可能,也无力维持现在的状态。
对于新能源整车而言,短期肯定会被油车抢掉不少订单,销量、业绩、股价都会受压,但油车这一波冲击结束之后,电动车有可能会重新归来。
只是,这段时间确实会比较难熬。而且按照目前的电动车企的股价跌幅,还没有完全反映这一次油车的冲击波。
换句话说,黄金坑还没有完全砸出来,还需要静静等待。
这段时间,有留意电动车产业链的投资者应该已经注意到,碳酸锂的价格正在大幅下降,降幅甚至超出了预期,目前已经下探到34万/吨的位置,要知道几个月前还超过50万/吨。
这一次下跌,估计碳酸锂很难再像过去那样重新涨回去,因为肉眼可见的事实,是电动车销量受到很大的压力,而且随着产能释放,这个价格严重扭曲的上游原材料也确实到了下降的窗口。
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锂矿基本垄断在全球几大生产商手里,中国的赣锋、天齐,美国的雅宝,智利的SQM,它们有能力通过控制产能而达到控价的目的,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两年锂矿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但在现在的形势下,它们的控价能力受到市场的严重挑战,下滑趋势已然形成,再想故伎重演,怕是没这么容易了。这一次油车的突然冲击,无疑会加快锂价的下跌。
这对于整车企业来说,是仅有的一个好消息。
对于电动车产业链而言,经过过去两年的炒作,价值挖掘已经非常充分,零部件的机会不会很多,反而是整车厂值得留意,特别是一些头部的车企,比如特斯拉、比亚迪,他们的基本面还是比较优秀的,问题可能在于目前估值和股价没有特别低。
所以,这一次油车突如其来的冲击,多少有点神来一笔,如果股价再往下砸,那机会就会被砸出来。
不过,有一些整车厂,可能是真的回不去了,典型的如几个新势力,理想算是财务数据相对好的一家,但长期看,也很难维持,因为一旦投入纯电领域,研发、资本开支等费用都会上升。更重要的是,纯电领域完全是一片红海,以前还可以走走增程式捷径,耍耍小聪明,在纯电领域,没有捷径可走了,随着开支的增加,看似接近的盈利前景很可能再一次远去。
其他两家新势力,就更不用说了。一个已经七零八落,现在一个月都卖不到一万辆,另一个则深陷巨亏,这样亏下去,不知道资本市场还有多少耐心给他。
值得关注的标的,还是离不开两个字--龙头。
03
买在无人问津时
相信很多投资者,都在等待电动车企股价何时见底。实际上,这种事并不好预测,我们也只能从过去的走势中作为参考。
以比亚迪为例,A股过去一年的底部出现在去年3月份,当时正是疫情比较严重,整个汽车产业链都中断的时候,当时比亚迪的股价下探至200元左右;而港股的比亚迪的低位则出现在去年10月底,下到160元的位置。
如果以现在A/H股价来说,要去到去年的低位,还有20%的下跌空间。虽然无法预测最后是否会达到这个位置,但从目前的宏观面、市场面和行业面,还是企业本身,都存在诸多的压力。
宏观层面,经济复苏并没有想象中强势,外围的经济情况预期也很糟糕,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对这边的股市影响肯定是存在的,特别是港股。起码这个月,加息的影响都不会停止,今晚的非农数据,下周的CPI,再下周的加息会议,每一个数据不及预期,都足以让资本市场吓出一身冷汗。
真正等到这场加息影响退却,估计要到这个月底了。下个月没有议息会议,如果CPI数据有所回落,那美股也好,港股也好,还有A股,都可以迎来一个短期的反弹。
另外,油车的降价冲击,估计这个月也会结束,因为从车企本身来说,肯定是宜早不宜迟,现在是拼了命地抢期,等到月底,估计该去的库存都会去完,去不完的,就是车企本身的问题了。
总结下来,如果情况按照剧本走,电动车的下跌还没有完,至少要这个月底,届时宏观因素和行业负面因素有望结束,现在能够盼望的,就是股价会跌得多深。
所以,想抄底博反弹,这个月底再说吧。
当然,我也不认为这些公司的股价会重回年内低位,因为现在的情况并没有当时那么极端。或许再跌10个点,价格就已经有吸引力,是否布局,就由各位执行决定了。
如果不想在资本市场博弈,那还有一个确定性最高的获利机会,去抢一辆宝马,听说便宜了十几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