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中国大语言模型和GPT-4差距在两三年,GPT-6后可能会有意识
张国防
想象和八卦,使得人类社群跃出基因原生态,拥有了虚拟信息沟通交流能力,继而创建了规模化竞合;
而如今,硅基AI拥有了想象和八卦。
这一层面,无论后续发展何如,首先的这已非图形桌面GUI构建的Windows的革新力并肩比拟的了;Windows具备些许想象力,但不怎么八卦。
无论GPT-5还是GPT-6不重要,重要的是,硅基GAI的八卦已显天分。
如是这样一个时刻,之于科研、市场、商业,并非“原有+AI”能够跃迁到新时空,当然也非“AI+原有”,而是基于AI原住民出身、角色、角度的原生性创建,或者说,首先的完全解构掉原有的状态,重构,原生性新构;
00年代的社交空间、电商等并非出自于商超,那是互联空间中的原生性新构;
10年代的信息分发并非出自于新闻机构,那是移动互联空间中的原生性新构;
20年代的信息、产业、社会、政治、安全、经济、教育、文化等,势将发生跃迁,或如当年英、美等的主动,或如当年印、中等的被动。
如是这样的一个时刻,之于个人和家庭,并无必要熟悉AI机理,唯善于应用;
就像不懂微积分并不妨碍大家乘坐飞机、高铁一样,虽然没有微积分也就造不出飞机和高铁;
何谓善用?
这样一个新型时间和空间,人们的差异在于是否提出问题、提出恰当的问题......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应用,对于普通人而言最大门槛在于“能否提出更好问题”,或者说是“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边界&密度&多样性”、“提出问题的恰当性&适配性”,新的时空中,并不是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界定了人与人、机构与机构、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差异、差距,而是“提问题”;
提出问题起始、历经、持续互动过程中的范畴力、逻辑力、结构力、架构力、概念力、沟通力、共情力、小意义力......
除却拥有天赋的天才们持续完善AI,生活中人们的存在力,不在于“存在”,而在于“存在的一阶导数”:是否提出恰当的问题;
或者说是基于想象、八卦的架构力,架构力生发的磁力的天梯;
或者说“行走的图书馆”六个字中的“行走的”(而非““图书馆””);
或者可以给一个概念:边际问题效用力......
如果说怎样的育和教使得人类代际传递主动游刃有余于新型智能时间和空间,就目前来说,不缺,已有,非IB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莫属。
看一看IB的六大探究主题,自幼儿园至十几岁,每年b以不同程度的探究、回答、再提问这些个主题:
1. 我们是谁(WHO WE ARE)
2.我们处于什么时空(WHERE WE ARE IN PLACE AND TIME)
3.我们如何自我表达(HOW WE EXPRESS OURSELVES)
4.世界怎样运作(HOW THE WORLD WORKS)
5.我们如何自我组织(HOW WE ORGANIZE OURSELVES)
6.共享地球(SHARING THE PLANET)
===
一地金
看了这个我确实有点佩服,红衣教主周鸿祎,虽然大家现在已经弄不明白360到底在干嘛,但是人家周鸿祎真是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热点。电动汽车热刚起来的时候,就宣布要参与造车,投资车企。前段时间又赶着风潮大谈360早就在搞类似ChatGPT技术。这下一谈完,摇身一变似乎成了人工智能专家,在媒体面前大谈GPT-4的未来,业内人士看了估计就会比较费解:以前360搞过什么人工智能项目吗?我们怎么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