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宝马mini这次的舆论危机?
朱墨竹
公共事件经过发酵以后,真相往往就不重要了,因为它的转播意义已经掩盖了真相。公众往往也不在乎真相,无论如何解释。
对于被骂到天上的宝马mini及其PR团队,也许避开真相,顺应大众的情绪,重树品牌形象才是上策之选。
不过仔细想来,倒是有点儿纠结于为什么这件小事会酿出如此轩然大波。
一方面可能归因于国人的民族情节,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现在社交媒体自媒体的放大。但我始终不觉得这本身是一件多大的事情,冰激凌事件也不该吸引如此多公众资源关注。
如果真要探究事件被放大的成因,我宁愿总结为大家都在更倾向于用抽象的符号去代表具体的个体,而这是应该警惕的。
本来可能只是个例,礼仪小姐姐不论有意还是无意,肯定不会代表品牌方公然辱华。大品牌就算再倨傲不逊,也不会真的吃着饭砸饭碗。但作为礼仪的小姐姐个人就难免有可能内心有崇洋媚外的心理,而作为吃瓜群众,就偏巧更愿意相信吃饭砸碗的戏剧性戏码。
原本不具有代表性的孤立事件就这样戴上了它本不该有的象征意义。
最近看A24和网飞联合出品的《怒呛人生》,一件普通的路怒事件其实背后有着东亚文化诸多的压抑背景做引线。
同样,吃瓜群众心中的怒火能被一件平凡的小事撩拨起来也必然有平时无法发泄的压抑聚集。
杨波
1、假若事实真如宝马MINI所言,那几个拿到冰淇淋的老外是宝马员工,那么这个狗血的冰淇淋事件就变成了一个黑色幽默,不过事实如何已经并不重要了,对于宝马MINI来说,这次是跳进黄河洗不清,甭管那几个老外是自家员工还是观众,或者是友人,“中外有别”这个标签是很难撕掉了。
2、从这次冰淇淋事件的传播逻辑来说,本身就是经典的互联网传播案例,一个短视频,加上一个只给老外不给国人的标题,然后就是网上一群人“喊打喊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自媒体加入,为了流量继续添盐加醋,把BMW和上海租界的老黄历都翻出来了,至于2023年的上海车展,这个今年第一个A级车展,反而没人关注了,都去看冰淇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3、撕裂、没有互信、各说各话,信的人恒信,不信的人恒不信,这就是互联网的传播规律,无论是2021年上海车展特斯拉的刹车门,还是这次的冰淇淋门,都是如此,更搞笑的是,起码当年的特斯拉刹车门还有明确的受害者,也有明确的诉求,而这个宝马MINI冰淇淋事件,谁是受害者?有啥具体诉求,似乎也都没有,就变成了那个“莫须有”了,宝马百口莫辩,吃瓜群众看戏之外,除了获得喊打喊杀的快感之外,似乎也没得到啥具体回报。
4、至于这个冰淇淋门会否影响宝马品牌的销量,个人认为大概率不会有直接影响,毕竟网络吃瓜群众和宝马MINI的客群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至于宝马品牌的销量,在燃油车自落西山的大环境下,有没有这个冰淇淋事件的发生,宝马销量都会受到新能源车的极大影响。
5、最大的受害者,应该是这次上海车展,贵为全球顶级的A类车展,一个冰淇淋就让参展商灰头灰脸,而且是有口难辩,混淆了展会的焦点,那么在特斯拉等品牌已经不参展之后,下一届车展会不会引发连锁效应,开了冰淇淋这个头之后,未来在国内的A级车展,会不会又出现什么幺蛾子事件,这应该是让主办方最头疼的。
6、尤其在国内车市并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个冰淇淋放倒的恐怕不只是宝马,更不是本就小众的MINI,假如不强力刹车,恐怕类似的事件还会接踵而至,毕竟流量时代,拿这种话题做文章太容易了,只要是有心算无心,总会有人敢去冒险的,这才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覆水难收。
7、有人说,宝马MINI出这么大的洋相,是公关能力不行,高管们不接地气高高在上,这个职责都是马后炮了,不要忘了,宝马MINI品牌的定位、调性,就决定了其不接地气,现在的反应速度也算可以了,起码对于外企来说算不上不及格,只是对于现在的网络传播规律,还是太不了解了,总体结果就是高射炮打蚊子,架势摆出来了,结果南辕北辙。
8、最后,车展的主角是新车,而不应该是前年的刹车门,以及今年的冰淇淋,这类事件损害的不只是车企的公信力,也是对车展和办展城市公信力的巨大损害,从这个角度来说,亡羊补牢还未晚,让车展的焦点回归到新车、新技术上,而不是吃瓜群众的集体狂欢。
Resiyne
稍微熟悉一点汽车市场的人都知道,中国市场是宝马最为重要的市场,这次上海车展中,能看到宝马集团的高管亲临,足以看出宝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结果因为一个派发冰激淋的事件,让宝马在中国多年来的品牌形象毁于一旦,估计宝马中国这边事后会严厉追责。以宝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以及其颇为保守的公关路数看,这次冰激淋事件应该并不是公司授意,而是现场聘请的工作人员出了问题,但是现在这件事情已经被上纲上线,宝马已经解释不清楚了。
张庆
宝马公关解释牵强,真是给员工预留的话是不应该放在前台的,而应该放在后面。如果老外员工要冰激凌的时候,有观众也要怎么办?所以公关说的可信度不高,大概率是下面具体干活的瞎搞,高层不会为冰激凌这点屁事儿内外有别。
引領Manuel
大家有没有想过,无论是从几年前的大牌一线奢侈品牌辱华,故意挑动地域歧视事件,还是特斯拉汽车对中国消费者维权的漠视和不羁,直到今天的宝马MiNi的冰激凌事件为何屡见不鲜,这些外国品牌为何明知道中国市场极为重要,却反复故意挑起舆论争议?原因是他们个个深谙品牌营销和服务理念,在区域市场上故意营造出不平等的差异,因为只有让中国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消费者心理不平衡也就达到了品牌的高度效应,出了问题找个当地的买办花一些小钱搞定政府公关并处理好了危机,以往的事实反而会继续在中国大行其道,这种针对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地区的公共关系策略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北洛
这还不如不解释
如果外国人是宝马工作人员,宝马的客户不是更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