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2023-04-28 15:0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 相关阅读(新华社)
46
张奥平

张奥平

经济学家、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

本文八大重点:
1. 下阶段经济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2023年将是“改革调结构大年”;
2. 一季度三重压力缓解,但经济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
3.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大关键:科技自立自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
4. 扩大需求重点: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以及民间投资;
5.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帮助企业恢复元气(民营企业)、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
6. 深化改革开放: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7. 防范化解风险:金融、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新冠疫情防控;
8.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大兴调查研究。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季度政治局会议都是中央对季度经济运行的定调,以及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社会政策等进行调整指导的窗口,是季度经济工作的风向标,对下一个季度的经济走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内部在疫情达峰后仍处于复苏的关键阶段,就业、外贸等压力仍然较大。下一阶段,如何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政治局会议所释放的政策信号则更为重要。

本次政治局会议,对当下市场普遍关切的问题作出了全面回应。包括:下阶段经济工作总基调及主要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需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及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等。

01 下阶段经济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在经济形势判断部分,首先,会议认为,“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这是对一季度经济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成绩讲足。

其次,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将当前经济运行的困难讲透。

最后,会议强调: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乘势而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笔者认为,首先,在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的情况下,实现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难度有所降低,二季度在去年低基数下,或将实现同比7%以上的增长,全年增速有望达到6%左右。这也是会议认为,“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大原因。

其次,会议强调,“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总量目标实现难度虽已降低,但经济复苏是分化的,且持续性仍存考验。如:因需求不足,民企持续复苏内生动力还不强,因80%以上的城镇就业是民营企业贡献,就业或将继续承压,尤其是青年群体就业(一季度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9.6%)。

再次,会议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需注意的是,今年将会是“改革调结构大年”。4月21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深改委第一次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在总量目标实现难度降低的情况下,后续更多政策将围绕供给侧调结构展开,经济发展的“质”在“量”前,企业发展将机遇与挑战并存。

最后,通稿后文的下阶段六大主要经济工作部署,延续了“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八大主要经济工作重点内容,但排序有所调整。此次会议六大工作部署为:

1. 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政府工作报告中排第二位);

2. 恢复和扩大需求(政府工作报告中排第一位);

3. 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政府工作报告中排第三位);

4. 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政府工作报告中排第四位);

5. 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政府工作报告中排第五位);

6. 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中排第八位)。

*政府工作报告中第六、第七位分别是: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02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自立自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

此次会议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排在下阶段六大经济工作部署第一位,凸显其重要性,明确指出,“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笔者认为,首先,关于科技自立自强,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以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四个面向”为中心,同时结合“十四五规划”等相关内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重点方向及行业为:

1.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

2. 面向经济主战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

3.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油气勘探开发等;

4.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新发突发传染病、生物安全、医药和医疗设备等。

以上方向便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长期确定性机遇所在。

其次,此次会议围绕“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重点指出,“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

最后,在“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会议指出,“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明确了AI创新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笔者认为,将重点行业监管前置,也体现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新作为,不像此前,某些领域的发展在几年后突然政策转弯。某种意义上讲,这给企业发展理清了道路,设定了目标,而不是路障,预期也将更稳定。

03 扩大需求: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

1. 在宏观政策方面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

2. 在消费方面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3. 在投资方面指出,“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以上内容与“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基本一致,虽经济发展的“质”在“量”前,但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宏观政策不会急于转弯。

财政政策重点仍是加力,基建投资依然是稳经济的重要抓手。货币政策发力方向为: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

在消费方面,重点提出“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将是推动消费下一阶段复苏的重中之重。在投资方面,将更加注重“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04 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帮助企业恢复元气、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

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部分,此次会议有三大重点:

1. “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

2. “各类企业都要依法合规经营。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

3. “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

笔者认为,首先,“帮助企业恢复元气”的表述很接地气,重心应是中小民营企业。

从数据来看,3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3.6%、50.3%和50.4%,低于上月0.1、1.7和0.8个百分点,虽均高于临界点,但中、小型企业较大型企业回落幅度更大。中、小型企业多是民营企业,其PMI虽在临界点以上,但环比改善幅度低于大型企业,相比大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自我修复能力弱。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是就业的函数,就业是企业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函数。只有民营企业信心得到提振,元气实现恢复,经济才能实现内生性复苏。

其次,“企业账款拖欠问题”将是下阶段在推动各类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方面的重心。

最后,对于平台企业的总基调延续“规范健康发展”,并进一步指出要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

05 深化改革开放: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对内改革部分,会议强调,“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对外开放部分,会议强调,“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改革开放先行先试”。

除上述内容外,笔者认为,今年将是“改革调结构大年”。当前,企业家、投资者需重点关注的是,4月21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深改委第一次会议,及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有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三份文件内容。

其中在《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中指出,“有效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创新,推动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中发挥作用”。体现出在重大创新中,民营企业要发挥更大作用。

在《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指出,“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引导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体现出,民营企业的长期价值发展,需符合国家高质量发展方向,找到自身定位。

此外,更多经济改革内容,将在三中全会进一步找到“答案”,届时笔者将第一时间解读。

06 防范化解风险:金融、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新冠疫情防控

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部分,此次会议有四大重点:

一是金融风险,会议指出,“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

二是房地产风险,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

三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

四是疫情风险,“要继续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笔者认为,关于房地产市场,此次会议再次强调“房住不炒”以及“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房地产市场各方参与者,不应再对过去多年来“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发展模式抱有任何幻想。保障性住房建设则是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中的一大关键。

此外,会议提出,“要继续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需注意,全球大多数经济体在疫情政策调整后,都将经历疫情的二轮冲击,这一点我们需要时刻重视警惕。

07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大兴调查研究

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此次会议有六大重点:

一是就业,“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二是安全生产,“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抓好安全生产”。

三是“要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

四是乡村振兴,“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五是“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治理”。

六是调查研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大兴调查研究,奔着问题去,切实帮助企业和基层解决困难”。

往未来看,经济将延续复苏、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唯有以后天的视角思考明天的格局,以明天的格局做出今天的决策,才可面向未来,做实未来!

46
阳先生

阳先生

疫情以来,国内经济能稳住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无论是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乌俄战争,还是海外各国目前也存在不少经济风险,海外贸易量严重下降,这些对一个国家而言是很严重的问题;光靠现阶段国民的实际人均中位数收入(比统计人均收入低),还是国内现阶段产业结构,想转型更高端的制造业和技术服务,将会使目前市场进行大换血(会动很多人的奶酪,同样会消失一批低端就业岗位,也担心引起动荡),新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开发,都不是短期时间可以出效果的,所以现在的每一步都需要求稳健、求“恢复”,一点一点换血

48
哆啦兄

哆啦兄

别让过去的错误影响你的未来

中央政治局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以来经济工作进行总结,充分肯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持续发力取得的成果,"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情况改善向好,但面对的困难和压力仍然很大,任务更加艰巨。会议在对当前经济形势充分研判的基础上,为今后国家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

今年处在三年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期,是国家政策的大年。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复杂性和诸多不确定性,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决定我国的经济行稳致远。一季度以来,我国经济恢复处在上升期,总体向好,世贸组织也看好中国经济的增长态势。作为最高决策机构,中央政治局,站在全球的视角,对国内经济形势和现状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做出重点经济工作的安排和部署,不仅在宏观上把握,更有在微观上的指导,会议形成的纲领性文件,将成为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指南。会议对于电动车,充电桩和人工智能方面的鼓励政策,将会带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

大政方针已定,接下来重要的是,各级要领会中央的政策精神,充分运用好国家支持政策,上下形成合力抓落实。

54
兰香

兰香

长期跟踪研究金融和新产业

感觉这篇新闻稿处处是重点,个人比较关注的三个表述: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

26
温和的强硬派

温和的强硬派

资深财富管理从业者

中国的城投债到底会不会违约?

那不如我们回到五年前的时光,那时的我们单纯地认为“非标不倒”、“大地产不倒”、“有抵押的地产不倒”,但事实却是,我们依靠经验所笃信的,在规则发生变革后,都出现了根本性的颠覆。

从某些角度看,以城投公司为代表的政府延伸,就是过去那个大地产时代的重要一环,凭什么地产摔了下来,而脱离地方政府信用的城投还高高在上呢?

对于任何投资来说,当我们的安全性建立在时代红利的基础上时,我们就要想一想,万一时代的红利彻底过去,是否还能找到一个安全底限让我们依凭呢?

如果今天所说的一语成谶,真的有城投债暴雷了,个人投资者会不会损失惨重?

我想还是相信政府的智慧吧,刚刚过去的地产危局中,新开源的活水+地方政府背一些损失+金融机构背一些损失+居民承担小部分损失,最终让靴子落地了。

冲击有,但依然在可控范围内。问题是,你自己确定要成为那部分“背负损失”的对象么?

那么,如果城投信仰被打破,还有哪些资产处于危险的边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的也不是一天毁掉的。

即便私募债券基金备案规则变化,引发一连串的风险暴露,也不意味着城投债市场就会彻底崩盘。

站在融资愈发艰难的城投公司视角去看,会发现面前的几扇“融资大门”都正在慢慢的关上:

1,非标信托受限于新三分类,只有最后三年的存续期,更何况许多先知先觉的信托公司已经撤离这个市场了;

2,定融是城投公司最后的新鲜血液来源,但它却游走在非法融资的边缘,只要监管一声令下,就是个关门打狗的死局;

3,没有人说城投债不能发行了,但实际上城投债的发行规模就是在萎缩...从结构上看,城投债最忠实的粉丝已经从银行和基金转移到信托和私募债券基金,典型的“大金主卖卖卖,小金主买买买”的格局,坊间传闻零售之王已经清空城投债,就问你怕不怕?

我倾向于城投债在2023年会发生暴雷的观点,理由如下:

1,城投公司从2018年开始艰难维持,已然是步履蹒跚了;

2,从资管新规的大逻辑看,打破刚性兑付将会发生在任何一个领域,城投债也不例外,P2P、非标信托、房地产融资,你觉得下一个轮到谁?

3,房地产的阶段性风险已经出清,多方共担损失的模式看基本成功,摸着石头过河的第一阶段已经走完,第二阶段“破城投刚兑”,这个时间点也来得刚刚好;

4,即便暴雷,也会是从部分网红地区发起的,信用债市场会遭受冲击,但不同评级和不同属性的主题,受冲击程度肯定有差别。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在暴风眼中的资产最先面临灭顶之灾的,是那些网红区域的城投债;然后,这些爆掉的网红城投会在城投债乃至信用债市场上扔下一个巨大的炸弹,导致信用债价格遭遇阶段性冲击,信用债和以国债为代表的利率债之间的利差会迅速拉大,而后在市场缓慢出清的过程中,部分优质的城投债价格将会企稳回升,而垃圾城投终将成为垃圾。

2
张学峰

张学峰

一位不断探索的经济人

困难不能磨灭前进的动力,大家继续努力!

7
北洛

北洛

内需不足,说得还挺实在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