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一批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高格析
怎么解读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按照央行最新的社会融资规模存款统计表(截止2023年2月),银行作为最重要的资金融通机构,承担了全社会70%的融资供应量,债券融资占26%,而股票融资只占3%。银行的稳健经营对于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欧美国家普遍加息的国际背景下,国内银行却开始了降息之旅,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说利息是资金的价格,那么价格受供求波动影响就在所难免了。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看,挣得钱如果不放在银行,好像也没有太好的去处。根据央行2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月份的人民币存款增加了2.81万亿元,达到了274.34万亿元。这些增量主要来自于住户存款0.792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29万亿元和财政性存款0.4558亿元。由此可见,资金的供应十分重足。再来看资金的需求,2月份的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81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只增加了2081亿元。单单从住户贷款看,居民储蓄远大于居民贷款支出,差额有5800亿之多。居民谨慎消费、偏好存钱的意识非常强烈,对于借贷消费的需求比较弱。但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看,居民消费仍然强劲。再看看企业的贷款需求,因为央行没有同口径公布非金融企业的贷款金额,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从固定资产投资看一下贷款需求的强弱,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3577亿元,同比增长5.5%,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9420元,同比增长只有0.8%。但如果看增量占比的话,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只占8.35%。
综合以上资金供求的情况看,贷款需求不及存款增量,再加上民间投资的低需求影响,银行降低存款利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第一,储户资金也没有好的去处,不用担心存款流失,关键是可以降低付息成本压力;第二,贷款需求不旺盛,只能期望降低贷款利率刺激贷款客户需求。据银保监会数据,2022年末,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1.91%,同比下降了17个基点。据2023年一季报,42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同比下降了25个基点。1.91%离着主动管理类权益投资基金的平均管理总费用1.75%只有很近的距离了。如果二者持平的话,开银行就不如开基金公司了。但是最大的不同,在于风险承担的方式不同。银行股东为了1.91%的息差,要冒着全盘皆输的风险;而基金公司的股东不论基金赚钱与否,基金管理费是旱涝保收、牛市熊市照样收的,最关键的一点,根本不用承担任何市场波动风险嘛。
从另一种角度看,基金管理公司才是真正的资金中介,雁过拔毛的经典。证券公司也是真正的中介,他们根本不对保荐上市的股票价值负责,只要卖出去收了保荐上市费就万事大吉了。而银行呢,表面上看起来是资金中介,实际上是真正的资金风险承担者,它们要对放出去的每一笔贷款风险负责。看看美国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的股东们的悲惨结果,好像挣到了钱,但到头来又都搭进去了。
啰嗦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在当前的情况下,银行降低存款利息无可厚非,银行经营得好,长远来看,对储户、客户、股东、社会都是多赢的局面。
楚向阳
这其实不是新一轮降息,最近一直宣传银行在降息估计是想刺激消费,让大家少存钱。其实真实的降息情况没有那么夸张。
去年9月份大部分银行降息的时候,这三家没有降息,现在是补降。而且这三家银行在降息银行目前还是利息高于大部分银行。
在今年银行业绩也不太好的情况下,净息差是重要的控制数据,降低利息支出是大部分银行都会做的事情。他们本来就利息高,就更加有降息的需求,而且去年还没有降息。
这已经是属于特别喜欢用高息吸引存款的银行,今年能熬到现在降息,真的是非常慢了。过完年后已经有各种地方银行开始降息,都是补降。都是去年四大行降息的时候没有跟的银行。有点像故意熬到过完年,大家存钱意愿大幅下降的时候才开始调整。
银行降息归降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以目前现在这样的全球大环境,多存钱还是更稳的。
江瀚视野
为什么多家银行要集体下调存款利率?
当前银行业面临着净息差持续收窄的问题,这是由于市场竞争加剧、货币政策调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需要采取措施来缓解负债端的压力,以保持盈利能力。因此,多家银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成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好处在于,可以有效地降低银行的成本,从而提高盈利能力。从宏观的角度说,下调存款利率还可以促进资金的流动,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当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可能会导致客户的存款流失,或者引起客户的不满。此外,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也可能会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年谷顺成
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其实质,一句话总结就是:希望居民储蓄转化为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