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平均工资出炉!如何解读?
高格析
怎么看待不同行业的工资差距?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一个工资待遇好的单位是许多人的良好愿望,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的。其实,现实生活中,大千世界、各行各业,找到合适的、可以发挥出自身潜力的工作就是比较理想的了。
对于各行各业的工资差距,还是以平常心对待为好。
第一,高薪行业需要的人才标准高。以工资待遇最高的信息技术、金融、科研本来进入门槛就高,真正可以在这三个行业发挥出自身潜力的人本来就是数量有限的。以科研行业为例,最起码也得博士毕业才能有比较好的发展前途。
第二,高薪行业一般也是工作强度非常大的行业。以996文化较为流行的信息技术行业为例,加班熬夜几乎就是常态,行业内35岁就是一个很大的坎儿了。如果换算成小时工资的话,这个行业的平均工资未必有多大的优势。再以金融行业中的基金行业为例,那些拿着极高薪酬的基金经理,大多数都是异于常人的工作狂,需要看多少财报、调研多少公司、坐多少次飞机、承受多大的业绩压力,行外人是很难体会基金经理的工作强度和压力的。而且,基金经理也是一个过劳死比率非常高的工作岗位。再就是银行,每天4点歇业后,核算、整理单据等等工作非常繁重,每天加班到8、9点都是家常便饭。
第三,部分高薪行业也是监管比较严格的行业。因为监管比较严格,经营主体的进入门槛就比较高。比如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最少2亿人民币,而且对股东资质也有许多要求。同理,那些平均薪资水平比较高的行业,一般也是类垄断企业比较多的。市场主体本来就少,从另一方面看多少会有些制度型红利。如金融、电信、烟草等行业。但金融行业中有一个例外,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员工分两种,一种是为正式合同的,这些人收入比较可观;另一种是保险代理人,收入就比较市场化了,而且竞争非常激烈。业绩好的代理人与一般水平的代理人的工资差距是非常大的。
最近在读《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本书,书中提到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分析模型。波特认为,国家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而影响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和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及同业竞争。我认为,波特将生产要素根据专业程度划分为一般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的观点对个人择业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在波特看来,一般性生产要素包括公路系统、资金、受过高等教育并且上进心强的员工,一般性生产要素可以被用于任何一个产业上。对于个人来说,拥有大学学历只是一个基础,而且是很一般化的条件,勉强可以叫做“通才”吧。
波特认为专业性生产要素包括高级专业人才、先进的基础设施、专业知识领域和其他定义更明确且针对单一产业的因素。专业性生产要素提供了更具决定性和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基础。越是精致的产业越需要专业性生产要素,而拥有专业性生产要素的产业也会产生更高级的竞争优势。对个人来说,实现从“通才”到“专才”的转化,才能成就更大的个人价值。根据自己的特长,擅长搞管理,可以往高级管理类人才发展;擅长搞业务、搞市场,可以往高级营销人才发展。以此类推,每一个人的天赋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性格特点不同,找准自身优势的特长,发挥到最大极致,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工作状态。这比关注薪酬高低更加高明得多了。
谭浩俊
据国家统计局对138.1万家规模以上企业的联网直报统计和72.1万家规模以下样本单位的调查显示,2022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水平行业高低倍差达到4.08,城镇私营单位工资水平行业高低倍差则为2.91,非私营单位的行业倍差明显高于私营单位。
为什么非私营单位的行业差距会比私营单位的高出这么多,原因在哪?除了私营单位工资整体水平比非私营单位低,容易使行业差距难以充分显示外,可能与非私营单位的非市场性因素较多,具有刚性收入的人员比例远高于私营单位有着密切关系。比如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垄断行业员工等,都是收入有充分保证,且都与企业效益好坏关系不是很大。财政拨款单位自然不必说,旱涝保收。垄断行业,一般也不会像私营单位那样出现效益明显下滑现象。纵然因为外部因素等的影响,出现整体效益下滑现象,也可能是阶段性的,影响因素一过,很快就能恢复到正常状态,甚至比下滑前更好。最典型的,就是成品油市场,可谓大起大落,但总体是平衡的,是不会影响员工的整体收入水平的。自然,比起没有保障的私营单位,收入的稳定性就要好得多。更重要的是,这些行业在效益好的时候,奖金多,效益差了,至多不放奖金,工资一分不少。私营单位则会出现效益好时,奖金增长有限,效益差时,工资也会减少。
除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之间的非市场因素差距外,另一个非市场因素,就是非私营单位内部的收入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尤其是企业,员工与管理人员的收入相差是非常悬殊的,一线员工收入普遍较低,收入水平与私营单位相差不大。非私营单位员工平均收入水平比私营单位高出近一倍,主要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拉高了非私营单位的平均收入,撇开这些人员,单纯比较一线人员的收入,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员工的收入差距非常小。
为什么非私营单位的行业收入差距很大,原因也在这些方面。金融等垄断行业,管理人员的收入都是非常高的,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师、投资部分工作人员等,收入也很高。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证券机构分析师收入百万、数百万的消息比比皆是,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高管的收入,几十万、上百万、几百万的也是很多很多。即便没有能力,但只要被安排在岗位上,收入水平就都会很高。这也是为什么有权有势者都要把子女安排到金融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这些有权有势者,还可以通过权力给子女提供各种业务,如存款、贷款、投资和审计项目等,从而让子女获得高提成、高奖金、高收入分配。如此一来,毫无疑问会拉高整个行业的收入水平,从而让那些在一线的员工、特别是银行的柜员等也被“高收入”,被动成为高收入行业的一员。实际是,他们的收入水平甚至不如私营单位员工的收入。
相较于非私营单位,私营单位的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就要小不少。尽管有的管理人员收入水平也很高,但是,不仅数量很少,而且,凡是管理人员收入较高的私营单位,员工收入水平也会比较高,譬如互联网行业,高管收入水平很高,一般员工收入也高于其他行业,是真正的水涨船高。与非私营单位相比,私营单位是真正的按劳分配,也是真正的市场化分配机制。就算是收入水平较高的行业,也不会出现收入刚性上涨现象,而必须依据效益来决定收入分配,而不像非私营单位一样,只要到了工作岗位,有没有业绩和效益,高收入都是雷打不动的。
所以,对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出现的行业差距相差较大问题,应当予以重视。其中,如何对非私营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不让只占岗位、不干工作,或只占岗位、没有贡献者无法获得高报酬,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否则,不仅对私营单位不公,对非私营单位的员工也不公。员工辛辛苦苦劳动拿着低收入,有关系的管理人员,啥事不干,甚至添乱,却能拿高收入。包括公务员队伍中混日子者,也是必须改革的重要方面。
纳税人不易,拿着低收入创造财富,如果公务人员、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为纳税人服务、为一线人员服务,那么,收入分配不仅带来效率的下降,还会带来广大员工心理的强烈反应,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稳定基础。因此,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是必须迈出的坚实步伐。
孙渺
2022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保持了增长,非私营单位扣除因素实际都增长4.6%,私人单位看起来苦了些,增长1.7%。除了房地产,其他行业都涨了,涨幅最高的是金融行业,最低的是教育行业,这正好也是去年国家重点整治的两个行业,但说好的金融行业限薪呢?这样看起来其实还是公家单位比较香,公务员的工资也不低,退休都有保障。
Ray Zhu
平均工资对于国家或相应政府部门的劳动力市场洞察与策略倾斜会有帮助,但回到我们个体企业或每个人,还是要再具体到行业内或区域内的对比,尤其是对于中位值的参照,会更有价值些。